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1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老年人好发骨折之一,也逐渐成为骨科最常见的骨折。老年人作为一类特殊人群,有其自身特点。多数患者合并内科疾病,且长期卧床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手术治疗使患者能早  相似文献   
322.
不同服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方法对于高血压治疗有效性和平稳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对90例Ⅱ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和缬沙坦(代文)组(甲组),早晨服缬沙坦晚上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组(乙组),早晨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晚上服缬沙坦组(丙组),患者均于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求得平滑指数等指标。结果:服药两周后,夜间、24h平均收缩压的下降值甲组小于乙、丙两组,P〈0.01,夜间、24h平均动脉压的下降值甲组小于乙组,P〈0.05,甲组小于丙组,P〈0.01。甲组夜间、24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小于乙、丙两组,P〈0.01。夜间、24h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甲组小于乙组,P〈0.05,甲组小于丙组,P〈0.01,夜间舒张压平滑指数甲组小于乙组,P〈0.01,甲组小于丙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降压效果显著,早晚分次服药较早晨顿服两种药能更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及使夜间及24h血压下降更平稳。  相似文献   
323.
杨超  刘树民  张翀 《北方药学》2012,9(7):23+6-23,6
目的:通过试验探讨穿山龙胶囊的成型工艺。方法:对不同辅料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进行考察;以颗粒的合格率作为指标,筛选最佳制粒工艺条件,并考察颗粒的休止角、堆密度及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浸膏粉与辅料按2∶3的比例混匀,加入70%乙醇制粒,所得颗粒的休止角为37.3°,堆密度为0.442g/mL,临界相对湿度为61%。结论:该成型工艺合理、可行,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4.
目的 对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新鲜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ODS、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新鲜诺丽果正丁醇萃取组分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基丁-3-烯基-6-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糖苷(1)、xeroboside(2)、3-甲氧基-4-羟基-5-[(8′S)-3-甲氧基-4-羟苯丙基醇]-E-肉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canthoside A(4)、(2R, 3S)-2, 3-dihydro-2-(4′- 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5-benzofuranpropapol-4′-O-β-glucopyranoside(5)、异落叶松脂素-2a- O-β-D-吡喃葡萄糖苷(6)、淫羊藿次苷D27)、松柏苷(8)、2-甲氧基-4-(2′-羟乙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七叶苷(10)、3-甲基丁-3-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 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25.
目的 建立10批黄芪赤风汤供试品溶液的指纹图谱,以及对方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7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使用0.05%甲酸水(B)-5%四氢呋喃95%乙腈(D)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1 mL/min;柱温:23℃,进样量:10μL。基于HPLC-ELSD法,漂移管温度:60℃,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 10批黄芪赤风汤供试品共标出16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在0.9以上,并对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芍药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毛蕊异黄酮、芍药内酯苷分别进行指认;基于HPLC-ELSD法:10批黄芪赤风汤其相似度均在0.903以上。且7种主要成分在各自的加样范围中线性关系良好,各自加样回收率RSD≤3%,含量为:芍药内酯苷(9.58±1.70)mg/g、芍药苷(8.36±0.78)mg/g、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77±0.11)mg/g、芒柄花苷(0.16±0.06)mg/g、毛蕊异黄酮(0.50±0.06)m...  相似文献   
326.
目的:探讨健脾通络方对ALS-SOD1G93A小鼠3个病程时期坐骨神经退化及腓肠肌萎缩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按照疾病发展分为3个病程时期,分别为发病早期(60 d),发病中期(100 d)和发病末期(140 d),每个疾病时期分为4组,空白组(K组)7只、模型组(M组)6只、给药组(G组)7只与阳性药组(Y组)7只,共27只,3个发病时间段共81只。观察ALS-SOD1G93A小鼠3个时期节点的步长变化;取ALS-SOD1G93A小鼠3个时期的腓肠肌肌肉进行称重,统计学计算分析腓肠肌湿重百分比变化并进行HE病理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记录发病末期(140 d)各组小鼠的坐骨神经退行性病变。结果:在3个疾病时期中,空白组步长、腓肠肌湿重比、HE病理染色无明显变化;模型组随着疾病发展进程逐渐严重;给药组及阳性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回调。FJC染色在ALS-SOD1G93A小鼠发病末期(140 d)空白组无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FJC阳性退行性神经...  相似文献   
327.
痛风性关节炎(GA)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异常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与饮食结构、蛋白质、糖、脂肪过多摄入有关。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对抗GA药物的研究较为迫切。西药治疗GA的药物如秋水仙碱等,虽能在短期内缓解疼痛,但是长期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与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GA疗效确切,安全性强,更易被患者接受。现代医学研究认炎症因子参与、抗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肠道菌群失调等与GA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经深入研究发现,单味中药及其复方可以调控Toll样受体/髓样分化因子88(TLRs/MyD88)信号通路、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进一步干预下游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水平,增加抗炎因子水平等发挥水平,从而发挥抗GA的作用。故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复...  相似文献   
328.
目的 探索玄参水提物(SNAE)对肾阴虚水肿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体内物质与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阴虚组、阴虚恢复组、阴虚水肿模型组、SNAE(2.7 g·kg-1)组和呋塞米(阳性药,3.6 mg·kg-1)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ig 0.9%氯化钠溶液外,其余各组均ig给予甲状腺素和利血平注射液混合物,连续10 d,制备大鼠肾阴虚模型;于第11天ip给予阴虚水肿模型组、SNAE组和呋塞米组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AN)溶液,制备肾源性水肿模型,阴虚恢复组和对照组ip给予0.9%氯化钠溶液;于12 d起ig给药,每天1次。于取材的前1天禁食、不禁水12 h,阴虚组于第11天、其他组于第18天取材。取肾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透射电镜下肾脏超微病理学观察;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以及尿液中尿蛋白(UP)水平,试剂盒法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以及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应用UPLC-Q-TOF-MS技术对各组大鼠尿液进行分析,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结合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MDB)和Metlin在线数据库鉴定重要生物标志物,并将鉴定到的生物标志物导入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通路。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阴虚组、阴虚恢复组相比,阴虚水肿模型组肾脏病理损伤较明显;与阴虚水肿组比较,SNAE、呋塞米对模型大鼠病理损伤程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在药效学指标上,与阴虚水肿模型组比较,SNAE能显著下调Scr、BUN、T4水平(P<0.05),显著上调T、E2、cAMP/cGMP、TP、ALB水平(P<0.05、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SNAE可改善各阴虚组大鼠代谢轨迹的偏离。通过对大鼠尿液代谢产物变化的预测,得到符合要求的生物标志物共14个,包括柠檬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酸、尿酸、庚二酸、2-异丙基苹果酸等;涉及15条相关代谢通路,关键代谢途径主要富集于三羧酸(TCA)循环。结论 SNAE通过调节能量代谢相关通路发挥“滋阴、利水”等功效,从而对肾阴虚水肿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29.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Rb1)治疗大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地预测Rb1治疗MAFLD的核心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和Cytoscape3.9.1软件分别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谱和“Rb1-MAFLD靶点”网络模型,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动物体内实验进行验证,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实验性MAFLD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16 S rDNA测序分析评估Rb1对MAFLD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 获得134个Rb1治疗MAFLD的潜在靶点,富集分析显示Rb1干预MAFLD的生物学过程与转录调控、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相关,作用的通路主要为癌症、炎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途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MAFLD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血脂代谢紊乱,且肠道菌群结构紊乱。Rb1可改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显著降低血清中AST、ALT、TC、TG、LDL-C水平,增加HDL-C水平,且有效抑制MAFLD大鼠中炎症因子的过表达;此外,Rb1改变了MAFLD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以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富集和脱硫弧菌减少为特征。结论 Rb1能通过改善血脂紊乱与肝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最终发挥抗M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0.
目的 提高村卫生室药物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分析村卫生室药物注射中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与结论应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加强对乡村医生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