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20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血液供应(血供)特点及其与胃癌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对64例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行常规cT强化检查,分别取25(T1)、45(T2)、70(T3)s时相的肿瘤图像,观察强化至峰值时间;术后将肿瘤标本连同部分正常胃组织(30min内)从其供血动脉注入造影剂,直至诸大血管内血液被造影剂取代,CT扫描,观察肿瘤血管网,并与术前强化CT图像对照;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这三种方法获得的胃癌血供特点与胃癌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病理分期越高,CT强化到达峰值时间越提前,Ⅲ期〈Ⅱ期〈Ⅰ期,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P均〈0.01),其肿瘤供血血管数量越多,Ⅲ期〉Ⅱ期〉Ⅰ期,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P均〈0.01),MVD也越高,Ⅲ期〉Ⅱ期〉Ⅰ期,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P均〈0.01)。结论胃癌组织呈多血管供血,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血管数量越多;强化CT动态显像能反映胃癌MVD及血供情况,有利于其临床分期及恶性程度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32.
病例 男,16岁,因"重物砸中胸、腹部后昏迷30 min"于2008年9月18日收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院前已在急诊科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支持等处理.胸部CT提示右侧膈肌上抬,肝脏疝入胸腔.初步诊断:右侧膈肌破裂,右侧血胸.入院后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经右侧腋中线第5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积极纠正休克,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后于2008年9月22日行右侧开胸探查、右侧膈肌破裂修补术.手术经右后下侧切口第7肋间进胸,探查见:右侧膈肌从前后心包到下腔静脉从胸壁附着点全部撕脱,仅存纵隔部分;肝脏、部分小肠、结肠疝入胸腔,右肾上极包膜下有淤血,右中下肺不张.术后给予抗炎、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于9月25日拔出胸腔引流管.共计住院57 d. 相似文献
33.
34.
患者男,21岁。因大小便困难3d,拟急性尿潴留收住院。查体:耻骨联合上方球形隆起,触痛,左肾区轻度叩击痛,余无异常。予留置导尿、灌肠处理,灌肠液注入困难。住院半月时,于双腹股沟、中下腹、右上胸壁先后出现包块;胸片见第9~11胸椎体两侧三角形软组织阴影,附近骨质疏松、溶解破坏。 相似文献
35.
36.
37.
绒毛膜癌(以下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早期即可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和器官。绒癌继发于葡萄胎、流产和足月分娩之后,其发生比率为2:1:1,少数发生于异位妊娠之后。绒癌有多种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盆腔肿块以及转移灶表现如肺转移、阴道转移、脑转移等,许多患者入院时主诉为转移瘤症状。 相似文献
38.
39.
MR泌尿系水成像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在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其中输尿管肿瘤11例,输尿管结石5例,输尿管炎性纤维性狭窄4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行MRU检查,并与B超、CT、MR平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U能清晰显示输尿管的梗阻部位,定位诊断准确率100%,梗阻病因确诊率90%,优于B超和CT检查。结论: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高,是可以替代创伤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对儿童及不能耐受静脉肾盂造影者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0.
采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和MRI评估脊髓、神经根与相应椎间孔的关系.对50例健康查体者(正常组)及20例脊椎病变患者(病例组)行MSCT及MRI检查,分别测量脊髓、神经根、椎间孔诸径线.结果 正常组颈段、胸段、腰段神经根鞘与椎间孔的截面积之比分别约为0.38、0.39、0.39;正常脊髓与椎管截面积比值介于0.27~0.35,按比值≥0.36有临床意义时对病例组椎管狭窄诊断符合率达93.7%;正常神经根与椎间孔截面积比值介于0.25~0.43,按比值≥0.45有临床意义时对椎间孔狭窄诊断准确率达97.1%.提示MSCT三维重建和MRI可明确显示脊髓、神经根与椎间孔的比例关系,在脊髓神经根性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