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3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268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85篇
口腔科学   170篇
临床医学   784篇
内科学   348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183篇
特种医学   3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54篇
综合类   1562篇
预防医学   456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593篇
  7篇
中国医学   509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病,也是最主要死因。据文献报道CHF患病率占人群总数的l.5%-2.9%,预计在未来的20~30年中其发病率将增长40%~60%。由此可以看出根据CHF学说的发展,认识和掌握其治疗的现代观点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心肌梗死后相关的病理性室性心动过(室速)的成功率,探讨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必要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108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理性室速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33例,入院后行射频消融术。结果:108例均行射频消融治疗,仅有12例成功消融病理灶,且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96例经射频消融术后仍复发室速,之后择期行ICD植入术。结论:病理性室速直接射频消融的成功率较低,应首选ICD治疗。  相似文献   
133.
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58例临床分析胶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66409)陈玉珍丁立功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斌我们收治58例肺心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46~82岁。入院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器官功能衰竭(MOF)诊断标准为...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肾康栓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肾康栓,每日早中晚各1粒,睡前2粒。两组在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Cys-C)]和细胞因子[内皮素-1(ET-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UAER、尿微量白蛋白、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UAER、尿微量白蛋白、Cys-C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ET-1、MCP-1水平显著降低,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ET-1、MCP-1水平比对照组低,CGR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肾康栓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肾功能,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初步探究左心房功能预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0月-2020年7月共30名确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二腔心、四腔心层面分别勾画左心房储存期、导管期以及泵血期的心内膜、心外膜轮廓,得到各期左心房容积,采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自动生成左心房应变-时间曲线以及应变率-时间曲线并得到左心房三期射血分数、应变以及应变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左心房功能参数对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现MACEs的预测价值。采用Bland-Altman图评价两位有心脏磁共振诊断经验的医生测量左心房功能参数的一致性。结果:MACEs组左心房储存期射血分数[(37.85±13.86)%vs.(48.40±10.95)%,P=0.028]、应变[13.40(7.25,15.80)%vs.19.20(13.38,24.68)%,P=0.011],导管期应变[4.6(2.65,7.38)%vs.9.2(6.5,11.20)%,P=0.003]以及泵血期应变率[-0.65(-1.3,-0.5)/s vs.-1.55(-1.83,-1.00)/s,P=0.003]均小于无MAC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CEs组左心房三期容积标化值[(68.54±19.84)mL/m2 vs.(39.22±11.68)mL/m2,(42.93±14.84)mL/m2 vs.(20.69±7.75)mL/m2,(54.21±21.44)mL/m2 vs.(29.57±10.94)mL/m2]均显著大于无MACEs组(P<0.001)。ROC曲线提示左心房三期容积标化值、导管期应变、储存期应变以及泵血期应变率曲线下面积较大(AUC>0.75,P<0.05),对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两位医生测量左心房功能参数的组内和组间一致性良好。结论:左心房三期容积指数增大、应变降低对预测缺血性心脏患者出现MACEs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MDCT)不同后处理技术评估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及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主动脉夹层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MDCT轴位图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对破口大小及位置的显示情况。利用MDCT轴位图像、MPR、VR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破口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夹层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的距离,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测量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别在MDCT轴位图像、MPR矢状位图像、VR图像分别测量破口的大小并记作CT-W、MPR-W、VR-W,比较3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在MPR矢状位图像中沿主动脉外侧缘、主动脉弓内侧缘,并在VR图像中分别测量破口距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分别记作MPR-OD、MPR-ID、VR-D,与术中DSA造影下测量数据(DSA-D)进行比较,MPR-OD、VR-D分别与DSA-D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MPR、CPR 对破口位置显示敏感度均为100.0%(20/20),VR显示破口敏感度为90%(18/20),MIP显示破口敏感度为0%。VR-W大于CT-W及MPR-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W、MPR-W相关系数0.963(P<0.05)。MPR-OD、VR-D与DSA-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OD、VR-D与DSA-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5和0.828(P<0.05)。结论 显示破口位置MPR、CPR图像更具优势。MPR矢状位沿主动脉外侧缘测量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的距离与术中DSA测量数据相关性最好,利用此方法术前测量破口的位置,更能精准地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头颈部 CT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对于自发性脑出血(ICH)病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例 ICH病人的头颈 CTA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 ICH病人不同病因学发病年龄之间的差异,比较 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符合度及 CTA血肿内造影剂外渗所致斑点征对于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意义,从而评价头颈 CTA在 ICH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00例 ICH病人中由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脑出血共计 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 106例,不明原因所致脑出血 29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所占比例(53.0%)明显高于由其他血管性疾病所致 ICH。CTA与 DSA比较诊断效率达 94.3%。头颈 CTA斑点征对于预测 ICH病人后续血肿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P<0.001)其作为血肿扩大的预测因素阳性预测值达 80%,阴性预测值达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丁苯酞( dl-3-n-butylphthalidle)软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 CA1区 Wnt3a蛋白及 β-连环蛋白( 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探寻丁苯酞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 72只雄性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 AD模型组( AD组)、丁苯酞治疗组(丁苯酞组)。向双侧海马区注射 β-淀粉样蛋白 1-42(beta-amy- loid people 1-42,Aβ1-42)制作 AD模型, Sham组注射 5 μL 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后 4周,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与食用油混合后制成的丁苯酞混合溶液灌胃; Sham组和 AD组采用同等剂量的食用油进行灌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于给药后 1、2、4和 8周检测海马 CA1区 Wnt3a及 β-catenin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印迹法表明与 Sham组给药后 1、2、4和 8周[(3 845.25±52.35)(4 385.06±108.85)(9 392.19±81.07)(6 833.15±76.03)]相比, AD组各时间点 Wnt3a蛋白表达量增多[(5595.54±94.60)(7223.89,±86.73)(13 671.83,±312.38)(11 641.,04±203.65)均P<0.01];各时间点 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AD组[(4132,.90±79.63)(4 758.7,4±155.14)(5 188.92,±111.82),(5 912.07±83.26)]相比,丁苯酞组各时间点 Wnt3a蛋白[(6261.26±206.51)(8427.83±293.61),(16469.74±204.5,5)(13438.21±12399.19)]、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5 569.53±96.52)(7 127.78±69.64),(11 454.94±396.4,3)(9 937.91±157.87),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相同。结论丁苯,酞可通过上调W,nt3a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发挥对 AD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9.
140.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具有发病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临床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手术时机及方式的选择问题;第二,如何尽可能多的保留肠管,防止术后短肠综合征发生。笔者就目前NEC外科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寻求启发与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