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8篇 |
综合类 | 81篇 |
预防医学 | 61篇 |
药学 | 77篇 |
中国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联合介入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微波消融(PMCT)、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及联合PMCT和TAC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男40例,女9例),随机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组(PMCT TACE组,联合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TACE组)及单纯微波消融组(PMCT组),联合组行TACE PMCT治疗,TACE组行序贯性TACE治疗,PMCT组行PMCT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疗效.结果 联合组缓解率、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86.49%和64.86%,显著高于TACE组(56.10%、65.85%和36.59%)及PMCT组(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实用,较单纯TACE及PMCT治疗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室温6小时内注射用赖氨匹林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赖氨匹林与三种输液配伍后6小时内阿司匹林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水杨酸),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赖氨匹林与上述三种输液配伍6小时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水杨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赖氨匹林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跳跃性转移的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31例T2期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5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用X^2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分析其相关因素。研究发现高中分化T2期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进行局部切除的可行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盲襻综合征大鼠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的代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盲襻综合征大鼠血浆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变化. 方法:建立大鼠盲襻综合征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盲襻组).于术后第1、2、3和4周分批处死大鼠,取肠液行细菌培养计数,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和生化以及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检测.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术后4周出现血红蛋白水平下降(P<0.05),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P<0.01),血清总蛋白水平降低(P<0.01),清蛋白水平降低(P<0.05).实验组血浆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在第4周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液菌落数2周后>1.0×106/mL,4周后达1.1×109 /mL. 结论:盲襻综合征大鼠血浆D-,L-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水平明显升高,能较好地反映肠液菌群的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患者,41岁。孕1产0,因停经40d,阴道不规则流血30min,尿妊娠试验阳性,拟“先兆流产”收入院。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常规化验正常,B超示胚芽发育良好。阴道持续流血28d,停经64d阴道排出一血块,似有组织物,病理报告为坏死组织,Zd后阴道流血停止。停经89d阴道再次流血,B超示“中央前登胎盘,官体右前壁及官体左侧分别有7cmX84cm和4cm×3cm肌瘤,胎儿存活”经抗炎、保服等综合治疗,阴道流血逐渐减少后停止。停经22周,经腹壁听到胎心音而出院。停经28周突感腹痛(孕妇较瘦,经腹壁可以清楚触及肌瘤),无分娩前兆。检… 相似文献
17.
儿童Tourette综合征与兴奋性氨基酸及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ourette综合征 (TS)患儿血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aminoacid ,EAAs)及性激素水平变化与TS的关系。方法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分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IC)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了 1999~ 2 0 0 2年收治的 15例TS患儿血浆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水平及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和孕酮 (P)质量浓度。同时与 2 0例对照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1) 15例TS患儿血浆G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血浆AS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TS患儿血清T质量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血清E2质量浓度在TS组略有降低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3)TS患儿血清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血清T/E2 比值和T/P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4 )TS组血浆EAAs与血清T呈正相关(r =0 897,P <0 0 1)。结论 (1)TS患儿存在EAAs质量浓度变化 ,GLU可能参与TS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性激素比例失衡可能与TS发病有密切关系。 (3)EAAs和性激素与TS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内毒素在腹腔感染后低白蛋白血症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实验 1 方法 :腹腔感染模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 ( CL P)法 ,白蛋白 m RNA检测采用 RT- PCR方法。 结果 :CL P后大鼠肝脏白蛋白 m RNA显著下降 ,与门脉血内毒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提示白蛋白 m RNA表达受抑与内毒素有关。实验 2 方法 :体内试验给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 ( L PS)。体外试验是将 L PS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或肝细胞 ( HC)和非实质细胞 ( NPC)混合培养体系 ,并加入细胞因子拮抗剂。 结果 :在体内 ,L PS显著抑制白蛋白 m RNA表达 ,但 L PS对体外肝细胞白蛋白 m RNA无显著影响 ,而在 HC和 NPC混合培养体系中 ,L PS使白蛋白 m RNA显著下降。在体系中加入 TNF单抗、IL -l受体拮抗剂和 IL - 6单抗 ,均可以明显减轻 L PS对白蛋白合成的抑制结论 :腹腔感染时 ,内毒素是介导低白蛋白血症的重要因素 ,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刺激 NPC产生 TNF、IL- 1、IL- 6等介质 ,抑制肝细胞白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叶酸片含量及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 Hyper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钾6.8 g与0.1 mol8226;L-1氢氧化钾溶液70 mL,加水稀释至800 mL,调节pH至6.3,加甲醇80 mL,用水稀释成1 000 mL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叶酸在19.80~277.24 μg8226;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n=7),平均回收率98.65%~98.95%,RSD=0.20%~0.60% (n=9)。叶酸及其有关物质得到基线分离,方法最低检测限0.6 ng,控制总杂质量不得超过2.0%。结论该方法测定叶酸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好,适用于叶酸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