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4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29篇 |
妇产科学 | 27篇 |
基础医学 | 57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07篇 |
内科学 | 127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95篇 |
外科学 | 199篇 |
综合类 | 801篇 |
预防医学 | 236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30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78篇 |
肿瘤学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123篇 |
2000年 | 152篇 |
1999年 | 129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结果: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感控意识,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可有效的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评价外源性注射HBIG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7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阳性孕妇200例作为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三组,HBIG 1组:同意孕期及产后注射HBIG者75例;HBIG 2组,同意产后注射HBIG者85例;非HBIG组不同意或因经济原因无法注射HBIG者40例。凡新生儿HBV-DNA(+),即表示胎儿宫内感染HBV;婴儿出生后6个月HBV-DNA(+),亦表示母婴垂直传播HBV。结果:孕28周时孕妇乙肝标志物各指标检测结果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IG1组经过产前3次HBIG注射之后,HBsAg、HBeAg、HBsAb阳性率与HBIG2组和非HBIG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三组孕妇在孕28周和产前血清中的HBV-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和6个月婴儿HBV感染率HBIG 1组〈HBIG 2组〈非HBIG组(P〈0.05,P〈0.01)。结论:肌注HBIG可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明显,并可降低母乳喂养感染的风险,且孕晚期孕妇和新生儿均使用HBIG优于仅产后新生儿肌注。孕晚期孕妇肌注HBIG可降低HBV的传染力。 相似文献
73.
下肢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与脉络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3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1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应用中药脉络宁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血液粘稠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液同时处于高凝状态。应用脉络宁后血液流变性获得改善,其程度与临床症状及体征呈正比关系。同时认为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又是导致下肢微循环障碍而引起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已影响着人类健康.胃镜检查技术是目前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非常直观、准确的为临床提供科学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因此,娴熟的护理配合决定着胃镜检查能否顺利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5.
本实验观察内毒素在体外对兔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的作用以及用二次注射内毒素法复制DIC模型时对[Ca~(2+)]i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息血小板[Ca~(2+)]i为112±24 nM,内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血小板,使[Ca~(2+)]i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内毒素致DIG时(Ca~(2+)]i可升高三倍。结果提示内毒素可能是通过升高血小板[Ca~(2+)]i而激活血小板。血小板的激活可能是导致DIC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184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一组为快速康复外科组,另一组为传统治疗组,每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组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在手术时间(182±43 min vs 190±46 min,P=0.68)、术中出血量(179±64 mL vs 182.59±74.65 mL,P=0.52)、淋巴结清扫数(21.2±7.2个vs 20.8±8.7个, P=0.59)、术后并发症(8.70% vs 10.87%,P=0.1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6±0.6 d vs 5.0±0.8 d,P<0.01)、术后住院天数(7.1±1.4 d vs 11.5±2.0 d,P<0.001)和住院总费用(40583±3693元 vs 46438±6311元,P<0.00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胃癌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加快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和T2?值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联性及mDIXON-Quant技术对骨量下降的诊断效能.方法 招募中老年女性健康志愿者共126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6例,其中经传统后正中入路28例,经Wiltse入路18例。统计分析2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 Wiltse入路组较传统入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2组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2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终末随访时, Wiltse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有明显优势。结论 Wiltse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椎旁肌损伤轻、手术创伤小、术后腰疼症状轻、置钉简便、操作简单等优势,是一种临床易推广和容易掌握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