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全军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概述了近10年军队系统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研究的进展。军队开展McAb的研究是同国内同步进行的。他们曾采用了各种先进方法,制备出包括抗微生物、肿瘤相关抗原及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血小板、淋巴因子、各种蛋白、激素及酸等80余种McAb,其中多种抗病毒McAb己制成系多列产品。一些研究已从实验阶段进入军事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和基础医学研究的探索,抗病毒和抗肿瘤McAb正在进行广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並已取得了效果。文中评述了军队开展杂交瘤枝术的组织领导、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的特点及其在全国所起的作用,也讨论了McAb技术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温针、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4例,分为两组并加常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Ⅱ(IL-2)等项免疫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温针与穴位注射追风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P>0.05),NK细胞活性及IL-2治疗前均低于正常人组,经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进一步证明了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立迈青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8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经临床和CT确诊,给予立迈青注射液和脑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8.4%,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立迈青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且安全无副作用,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姜泊  刘成贵 《癌症》1993,12(5):452-453
肿瘤异质性意味着肿瘤内存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其每一亚群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因此,检测每一肿瘤是否存在多个亚群对临床评价患者的预后以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近来,一些文献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大肠癌细胞的DNA含量,但很少注意到同一肿瘤灶内不同部位DNA含量的变化。本文应用FCM检测了17例大肠癌原发灶内不同部位DNA含量以探讨其变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流式细胞仪及抗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单克隆抗 体对46例血象正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进行分析。克隆性B细胞检出率为32.6%(15/46)。在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中,克隆性B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期患者;在临床Ⅲ,Ⅳ期患者中,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而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患者之间克隆性B细胞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克隆性B细胞检测对于进一步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肿胞播散程度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Y 染色体为性染色体的一种,它的存在及 H-Y抗原的作用决定了人的男性性别。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在接受放射线、药物治疗或病毒感染之后,有时查见一种成双存在、具有复制能力和遗传特性的成对小点,为染色体的小断片,称之为双微染色体(Double minute chromosome)或双微体(Do-uble minute),简称为 DMC 及 DM。我们在大量临床细胞遗传学诊断工作中,发现1例双微 Y 染色体,经 G 显带,C 显带及萤光 Y 小体检查证实属 Y 染色体的断片。临床上表现为:男性有尿道下裂,发育  相似文献   
19.
前已经报道了四株抗人C-反应性蛋白(CRP)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及其理化性质,现报道应用一种简易的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研究四株单克隆抗体对人CRP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簇的结合特性及其初步临床应用。通过这种方法,人们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就可以根据沉淀反应能否形成沉淀线,来评价不同株单克隆抗体对其特异性抗原的结合能力,进而分析抗原表位结构,为寻求建立单克隆抗体应用的方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放免显像所应用的抗体都是直接针对肿瘤抗原的,而且放射性核素与抗体的交联是通过化学的方法在体外进行。预定位技术(也称体内标记技术)则是将未标记的抗体先期注入体内,待其与肿瘤结合、正常组织本底消退后,再注射有标记核素的小分子物质,通过不同的机制,使其在体内结合,从而达到肿瘤显像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各种预定位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在肿瘤放免显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