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刘思 《西部医学》2013,25(1):116-117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对新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效益的影响。方法纳入因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住院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60例,均分为临床路径组30例(优化组)和非临床路径组30例(普通组),临床路径组采用改进临床路径法,非临床路径组实施常规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统计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纳入临床路径患者住院费用比未纳入者下降2255.23元,平均住院日缩短1.83天,术前等待时间缩短2.22天。结论新型临床路径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够在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各项医疗指标,提高医疗效益,解决病人看病贵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了解大学生群体敏感性防护需求,研究者编制了合肥市大学生敏感因素、皮肤敏感认知状况、皮肤敏感评定问卷,对问卷的条目进行筛选,考评此问卷的信效度。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选取合肥市某医科大学的282名大三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用折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等考查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结果敏感因素、皮肤敏感认知状况、皮肤敏感评定三部分的折半信度为:R1=0.730,R2=0.639,R3=0.685;Cronbach系数为:R1=0.735,R2=0.614,R3=0.767;用因子分析检验其结构效度:采取四次方最大正交旋转(quartimax rotation),按程序默认的因子提取原则,特征值(eigenvalue)>1,提取因子,各因子由因子内因素负荷(factor loading)≥0.4的条目组成,因子负荷值皆属中高程度(≥0.4)。结论合肥市大学生皮肤敏感认知状况及敏感性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大学生敏感性皮肤的评估。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EMR)术后出血的可能影响因素,以便降低出血风险,对术后出血高危人群进行特殊关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8年5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因诊断早期胃癌而行ESD/EM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疾病史)、临床特征(病变大小、部位、形态)及术后病理信息(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分析上述因素对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影响。结果:共有255例早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1例发生术后出血(4.3%)。术后出血病例与未出血病例相比,心脑血管疾病史、氯吡格雷服药史、多发病变在两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 (P=0.004, P=0.017及P=0.042)。多因素分析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史(OR=5.151, 95% CI:1.242-21.356, P=0.024)、多发病变(OR=7.245, 95% CI:1.471-35.684, P=0.015)及主要病变≥2cm (OR=4.713, 95%CI:1.011-21.982, P=0.048)是术后发生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心脑血管疾病史(P<0.001)、多发病变(P=0.013)、主要病变≥2cm的患者(P=0.031),ESD/EMR术后发生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结论:ESD/EMR术后应重点关注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病变部位多发、病变较大的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的脑膜脊膜病变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FAP-A)的认识与诊治。方法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出阳性的GFAP-IgG 55例,其中28例患者完成头颅MRI的平扫和增强(25例同时完成脊髓MRI平扫和增强)。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27例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均完成头颅和脊髓MRI平扫和增强。结果纳入28例GFAP-A,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头痛(464%,13/28)、发热(571%,16/28)、脊髓炎(429%,12/28)、视觉异常(393%,11/28)、行为异常(286%,8/28)、共济失调(250%,7/28)、意识障碍(143%,4/28)、癫痫发作(107%, 3/28)、运动障碍(71%,2/28)、认知障碍(107%,3/28)和其他症状(25%,7/28)。MRI增强下15例(536%)出现脑膜和(或)脊膜的异常信号,其中脑膜异常8例(286%),脊膜异常3例(107%),脑膜与脊膜同时异常4例(143%)。两例病理资料显示脑膜增厚,慢性炎症改变。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对比显示性别比例、发热、头痛、行为异常、视觉异常、MRI放射性血管样强化、脊髓异常、长节段脊髓炎、脑膜和(或)脊膜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脊膜异常在GFAP-A比较常见,但临床或者放射学医生可能容易忽视,需提高对GFAP-A影像学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2018年、2019年和2021年流行于吉林省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肠道病毒流行特征、种系进化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吉林省手足口病例临床标本,通过病毒分离筛选出60株CVA16的阳性毒株,并对其VP1编码区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60株CVA16分离株中有15株为B1a基因亚型,45株为B1b基因亚型;CVA16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的14、23、164、235、251及266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突变。结论 CVA16为吉林省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5株CVA16分离株为B1a基因亚型,45株CVA16分离株为B1b基因亚型,与2008年青海株相比共发生了6处氨基酸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3年2月初诊误诊的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因大阴唇及大阴唇外侧皮肤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充满液体水疱,部分水疱因摩擦后破裂,局部表现为鲜红色糜烂面就诊,病程3个月~4年。就诊初期误诊为尖锐湿疣3例、生殖器疱疹2例、血管角皮瘤1例,误诊时间2 d~5个月。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为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均给予液氮冷冻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例复发,4例未复发。结论 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发病率低,临床少见,组织病理学检查前易误诊。当患者因外阴水疱、丘疹、结节就诊时,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手术史,掌握疾病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减少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早期误诊。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干细胞表面标记CD24基因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CD24 shRNA基因敲除CD24进行丧失性功能研究;实时定量RT-PCR检测CD24的基因敲除效果;通过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明确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I型胶原蛋白1A、I型胶原蛋白1B、骨涎蛋白、骨桥蛋白和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分析研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CD24可以在根尖牙乳头干细胞有效的被敲除;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敲除CD24抑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及钙离子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敲除CD24明显抑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体外矿化能力;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敲除CD24明显抑制I型胶原蛋白A、型胶原蛋白B、骨涎蛋白、骨桥蛋白和RUNX2的表达。结论 基因沉默CD24可以通过抑制转录因子RUNX2及成骨分化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AOPP患者按入院时中毒的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48例,重度组44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MCP-1含量.结果 AOPP各组患者的血清MCP-1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重度组与中度组MCP-1含量均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组(P<0.01),且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1);并与血清CHE水平呈负相关(r= -0.439,P=0.01).死亡组血清MCP-1含量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AOPP 患者中血清MCP-1可以反映AOPP患者病情及预后,即血清MCP-1随中毒程度和病情加重而升高,且与胆碱酯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