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326篇
预防医学   95篇
药学   125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支气管哮喘的气道重构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卫军  李强  刘忠令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9):1486-1489
气道重构是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成为顽固性哮喘的病理基础,直接影响哮喘的治疗效果。因此,研究气道重构的发生机制,探究防治气道重构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输血已经成为现在临床治疗的1个重要辅助手段,但是输血并不是1个安全无风险的治疗方法,输血相关的红细胞同种抗体是其潜在的1个较大风险。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红细胞同种抗体检出率约0.2%,但因其在患者将来的输血或妊娠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其产生机制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将对目前输血相关红细胞同种抗体及其易感因素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不同成分血在保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细胞外囊泡均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它们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广泛参与机体的炎症、代谢及免疫调控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外囊泡不仅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引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还能作用于单核细胞刺激炎症反应,对患者免疫系统可起多种不同的调节作用。本文即是对不同成分血中的细胞外囊泡在输血相关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所作的综述。  相似文献   
54.
刘忠 《淮海医药》2007,25(1):45-45
1996年8月~2006年3月我院在腹部手术中共发生20例脾脏的损伤,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0~70岁.脾脏损伤发生在近端胃切除术15例,远端胃切除术2例,迷走神经切断术1例,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术中发生脾损伤的主要表现为左上腹渗血不止或术毕检查手术野时发现有脾脏的裂伤,损伤脾脏有8例作了裂伤缝合修补,其中1例加作了脾动脉结扎术,其余均作了脾切除术,术后无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5.
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力学评价指标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力学评价指标.方法 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2980, TA Instruments, New Castle, Delaware, USA) 比较研究不同低温保存方案下动脉蠕变行为与新鲜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低温保存动脉相对新鲜对照组而言,其粘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的增加(1.5, 5, 10℃/min),其粘弹性损失趋于增加,即1.5℃/min 为本研究中最佳降温速率.结论 粘弹性力学性能是低温保存动脉的潜在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米诺地尔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及MDA浓度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0.5mmol/L、1.0mmol/L的米诺地尔分别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48h后,分别利用双激发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MD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及MDA浓度。结果 0.5mmol/L、1.0mmol/L的米诺地尔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内钙离子及MDA浓度均降低(P 0.05)。结论米诺地尔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的钙离子及MDA浓度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增值。  相似文献   
57.
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7、44、52岁,均以双颈部多发性对称性无痛性包块伴颈部活动受限入院,病程6—10年,均有长期饮酒史。其中1例曾行手术治疗,术后两月复发且出现双眼视力下降,请眼科会诊考虑“淋巴回流受阻,包块切除后可缓解”。1例行抗痨治疗7月无效。1例未行治疗。术前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均排除占位性病变,包块细胞学检查见较多脂滴,抗酸染色未检出抗酸杆菌,肝脏彩超提示脂肪肝。手术均为全身麻醉,采用类似改良颈清扫术,先行气管切开,再取颈部“U”形切口,解剖颈部血管、神经、肌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将118例躁狂发作患者平均分为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和碳酸锂组,在治疗前,治疗1、2、4、6周末及3月、6月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末检测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并记录月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BRM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丙戊酸镁缓释片组BRMS评分第2周时低于碳酸锂组(t=2.75,P<0.01)。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6.7%,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84.5%,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末PRL、E2、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2.42,4.05,2.36;P<0.05),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t=2.91,P<0.05),碳酸锂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女性躁狂发作疗效肯定,起效快,安全性高,但可能引起激素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人群HIV初筛检测策略,为采供血单位制定合理的HIV筛查方案提供试验数据支持,以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5月合肥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214 807份。每份血液标本分别用1种进口试剂(伯乐)和1种国产试剂新创/万泰)同时进行EIA检测,对至少1种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用WB(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检测。并对所搜集到的214 807份标本检测结果进行ROC分析。结果 1)EIA检测结果:用EIA法检测标本214 807份,其中119 127份标本用伯乐和新创试剂联合检测,95 680份标本用伯乐和万泰联合检测;2种试剂检测的S/CO值都在0~0.5组段的标本有214 436例,直接判为真阴性;呈反应性标本共371例,其中伯乐试剂和新创试剂检测均呈反应性的有24例,伯乐试剂和万泰试剂检测均呈反应性的有18例;伯乐、新创和万泰试剂检测单独呈反应性的分别是232、66、31例,反应率分别为0.11%、0.06%、0.03%。2)WB检测结果:371例初筛呈反应性标本,经WB确证检测,阳性28例,不确定32例,阴性311例;初筛检测S/CO值在0.5~1.0组段的所有标本,经WB检测,没有阳性结果。伯乐、新创、万泰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的标本中,经WB检测后真阳性率分别为10.22%、17.78%、24.49%。3)全部标本检测资料的ROC分析:对3种试剂检测结果分别进行ROC分析,3种试剂的ROC之AUC均大至极限状态,近似为1.000;3种检测结果经z检验,两两比较的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当S/CO值为1.0时,3种试剂的灵敏度近似为1.000;特异度在0.999~1.000。4)伯乐试剂初筛呈反应性标本资料的仿ROC分析:ROC-AUC为0.907,S/CO值在3.8以上并靠近6.0时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为0.75以上。结论伯乐、新创和万泰试剂检测标本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初筛检测时,使用3种试剂任意之一进行检测即可,反应性判断阈值以1.0起为好;伯乐试剂检测的S/CO值高于6.0的标本,可以考虑判为阳性标本,无需做重复检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皮下脂肪来源的细胞群,依据国际标准规定通过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多种分化潜能的鉴定证实体外获得的细胞群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 采用0.1%胶原酶Ⅰ及0.25%胰酶双消化法进行细胞的体外分离,LG-DMEM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于37℃、5% CO2的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70% ~ 80%融合时消化传代扩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取第3代细胞,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成骨及成脂诱导剂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并对诱导后的细胞染色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群呈长梭状,漩涡样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P2代细胞,其中CD73,CD105,C90,CD44,CD29及CD49d呈阳性表达,而CD14,CD34,CD45,HLA-DR及CD106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VON-KOSSA染色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都呈阳性;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呈阳性.结论 胶原酶胰酶双消化法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细胞可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符的免疫表型;定向诱导后具有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