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研究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反映机体非特异性炎症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其与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是CHD新的危险因子。为探讨hsCRP与CHD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附10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福  杨光  甄德民 《山东医药》2003,43(10):15-17
对 10 6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起始剂量 10 mg/ d,4周后未达标者增至 2 0 mg/ d,共观察8周。治疗结果 :总胆固醇 ( TC)降低 3 4% ,低密度脂蛋白 ( L DL- C)降低 3 0 % ,甘油三酯 ( TG)降低 3 2 % ,动脉硬化指数 ( TC- HDL- C) / HDL- C降低 48%。脂蛋白〔 L p ( a)〕降低 2 4%。高密度脂蛋白 ( HDL- C)升高 2 9%。同治疗前相比 ,均有显著差异 ( P <0 .0 5 )。治疗后 :血浆粘度由 ( 1.668± 0 .43 ) m Pa.s降至 ( 1.0 63± 0 .67) m Pa.s,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由 ( 4.75 9± 1.8) m Pa.s降至 ( 3 .98± 0 .65 ) m Pa.s,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 P <0 .0 5 ) ;高切、低切全血粘度 ,低切全血还原粘度 ,血小板聚集率 ( MPAG)分别降低 ( 0 .793± 0 .4) m Pa.s,( 2 .6±0 .2 ) m Pa.s,( 1.45 4± 0 .4) m Pa.s,( 16± 11) % ,但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 P均 >0 .0 5 )。红细胞压积( HCT)无影响。认为阿托伐他汀有显著降低 TC、TG、L DL- C、L p( a) ,升高 HDL- C的疗效 ,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受到了重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属于促炎因子,前列腺素E_1(PGE1)属于抗炎因子。PGE_1可降低肺动脉高压,防止血小板粘附,抑制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生成淋巴因子和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4.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志福  姚玉才  程文娟 《山东医药》2010,50(45):109-110
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在《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采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替代了“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概念。2010年9月9日,国际循环网在线发布了《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国专家共识中正式采用HFNEF取代DHF的概念。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HFNEF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血液动力学指标对高血压进行分型,国内文献未见报道。1988年7月至11月,我院到滨州市部分工厂及机关单位进行查体,并用无创伤性方法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据有关指标对查出的高血压人员进行分型,提出各型治疗原则,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勉  车树林  刘志福 《山东医药》2006,46(22):68-69
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并辅以低胆固醇饮食及适量运动的方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服药前后记录颈动脉管腔直径以及颈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大小、内中膜厚度。结果治疗1.5~4a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缩小或消失,认为该方法是稳定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SMS)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15例SMS患者按RHR水平分为3组:RHR1组(55例):<60 次/min;RHR 2组(87例):70次/min≤RHR<80次/min,RHR3组(73例):RHR≥80次/min;设立正常对照组(60例):健康老年人.所有研究对象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Ccr)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AU);部分SMS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头颅CT.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SMS各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C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及MAU均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酐清除率(Ccr)降低(P<0.05或P<0.01).SMS各组随RHR增加,IMT、CAD、LVMI、MAU和冠状动脉造影评分逐渐增加,而LVEF、Ccr逐渐减少(P<0.05或P<0.01).②RHR与IMT、CAD、LVMI、MAU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0.25、0.62和0.57,P<0.05或P<0.01),而与LVEF、C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和-0.52,均P<0.01).③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对心肌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功能损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PP和RHR的作用更大.结论 RHR可能是SMS患者TOD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RHR对SMS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TGF-β1 mRNA表达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技术,对1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与15例正常人TGF-β1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TGF-β1/β-actin光密度值之比作为半定量结果.结果:两组受检者均可见TGF-β1 mRNA的表达,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t=2.134,P<0.05).结论:风心病患者不仅存在瓣膜局部TGF-β1的表达增强,还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TGF-β1的表达增强,但它在风心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农民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分析,一般文献报道尚少.本院自1978年至1990年3月共收治农民AMI 116例,本文就其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一、性别与年龄男83例(71.6%),女33例(28.4%),男:女=25:1.男性年龄35~80岁,平均57岁,高峰年龄组在50~69岁(49例,占男性59%),其中50~59岁20例(占男性的24.1%),60~69岁29例(占男性的34.9%).女性年龄41~85岁.平均55岁,高峰年龄组50~69岁(19例,占女性的57.6%),其中50~59岁10例(占女性的33.3%),60~69岁9例(占女性的2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