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在显示脑肿瘤与临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1.5TInte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5例胶质瘤、8例转移瘤患者均行常规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彩色张量图、纤维示踪图(DYr),分析脑肿瘤与临近脑白质纤维束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在10例1~2级低级别胶质瘤、2例转移瘤中临近脑白质纤维受压移位,FA值没有明显改变;在15例3—4级高级别胶质瘤、6例转移瘤中临近脑白质纤维明显浸润、破坏,FA值减低。结论MR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显示脑肿瘤与临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神经外科医生制定正确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PA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所有患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及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动脉宽度(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肺动脉压(SPAP)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PA、SPAP降低,LVEF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PA、SPAP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活量预计值(VC%)、动脉氧分压(PaO2)及6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VC%、PaO2及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VC%、PaO2及6min步行距离显著高=F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PAH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液15项指标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HA和ET,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IgG、IgA、Ig M、C3和C4。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IgG、C3、C4、CO2CP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1);HA、ET、BUN、Cr、K+均值较正常人组显著升高(P<0.01);透析后IgG、C3、C4、CO2CP含量较透析前升高(P<0.05);透析后M、ET、BUN、Cr、K+含量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测定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的HA、ET、BUN、Cr、CO2CP、K+、IgG、C3、C4的含量变化,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本研究通过11项实验指标的检测,对比分析。对肝病的诊治,特别是提高肝硬化与肝癌的鉴别诊断的正确率,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FP,HA和ⅡPC,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C1q,C3,C4,B因子,IgG,IgA,IgM。结果:本实验研究结果补充和证实了:(1)肝癌血清AFP含量绝大多数在400ng/ml以上,各类肝炎血清AFP含量一般仅25-200ng/ml,少数病人可暂时升高到400ng/ml以上,大约在2个月内消失,如持续上升,应进一步追踪肝癌的可能性。(2)肝癌患血清AFP含量与SGPT活性水平相分离。(3)血清ⅡPC水平随急性肝炎向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演变而逐步降低。(4)血清HA水平随急性肝炎向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演变而逐步升高。 (5)肝硬化组ⅡPC,C1q,C3,C4,B因子显低于肝癌组,HA水平又显高于肝癌组,肝硬化组ⅡPC的降低与HA的升高呈负相关,提高了肝硬化与肝癌的鉴别诊断的正确率,特别是对AFP阴性之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6)提出新的设想,即肝硬化患血清ⅡPC,C1q,C3,C4,B因子同时升高时,应重视有癌变的可能。结论:本实验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对肝病的诊治,特别是提高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定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①探讨具有干细胞标记特性的ALDHhiCD44+细胞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②探讨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中是否存在乳腺癌ALDHhiCD44+细胞亚群,并分析Wnt/β-catenin与Notch细胞信号通路中的重要基殷β-catenin和Notch1,在ALDHhiCD44+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①试验组为30例乳腺癌患者的术中新鲜癌组织,另取19例癌旁2 cm组织标本作为对照;②机械-酶方法消化组织、收集细胞悬液,并行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ALDH-hiCD44+细胞的含量;③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中ALDHhiCD44+细胞的表达含量,并分选出AL-DHhiCD44+细胞,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ALDHhiCD44+细胞亚群和ALDHlow CD44+细胞亚群中β-catenin和Notch1的扩增情况。结果:①3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有28例原代培养成功,19例癌旁组织中有15例能够培养出原代细胞。ALDH-hiCD44+细胞在癌组织原代培养的细胞中的含量为(3.85±2.59)%(0.86~8.00%),在癌旁组织原代细胞中含量为(0.13±0.07)%(0.05~0.19%),两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5);②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ALDHhiCD44+细胞含量为(0.82±0.067)%,且与ALDHlowCD44+细胞相比,ALDHhiCD44+细胞中β-catenin和Notch1的表达量是增高的(P<0.05)。结论:通过肿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检测新途径,进一步证实ALDHhiCD44+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且其在癌灶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结合细胞系MDA-MB-231中的ALDHhiCD44+细胞检测,其中的β-catenin和Notch1表达增高,表明ALDH-hiCD44+细胞中Wnt/β-catenin和Notch细胞信号通路处于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的DWI表现,并初步提出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113例60岁以上正常老年前列腺行MRI检查,分别测量不同b值(b=5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并对其外周带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b值的增大前列腺外周带ADC值逐渐减小,两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值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b值=500s/mm^2时(1.26~2.46)×10^-3mm^2/s、b值=800s/mm^2时(1.19~2.29)×10^-3mm^2/s、b值=1000s/mm^2时(1.15~2.17)×10^-3mm^2/s。结论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值有差异,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参考值范围的提出对前列腺外周带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88.
林春  刘志兰 《自贡医药》1997,19(3):13-14
作者通过随机选择临床上不同位置阻生的下颌智齿240例,在牙拔除术后用甲硝唑加葡萄糖酸锌口服的方法预防干槽症,结果表明:甲硝唑加葡萄糖酸锌口服能提高牙创的优良愈合率,干槽症的发生率为零,预防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9.
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中医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以下简称肝纤维化)是乙肝病毒对人体肝脏造成的不可逆损害过程中的可逆性阶段。如能及时、正确的治疗,就可减轻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西医对肝纤维化的治疗,还是一道尚需攻克的难题。因此诸多学者转向寻求中医中药的方法,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疗效不确切、不稳定的问题。我们通过借助现代科学对乙型肝炎的认识,运用中医五行理论来探讨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试图以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1肝纤维化的中医病因学原理肝纤维化的产生有内外两方…  相似文献   
90.
患者女,50岁。于0.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左颞侧为主。头痛为持续非搏动性。患者同时伴目光呆滞、嗜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走路乏力、不稳。MRI示左颞顶枕区类圆形肿块影,呈明显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信号明显不均。病灶边界不甚清楚,周围可见大的片状水肿带(图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