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保护效果和维持时间,并初步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同时ELISPOT检测派伊尔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RT-PCR显示T淋巴细胞IFN-γ、IL-4 mRNA表达差异;以培养、组织切片、尿素酶试验结果判断攻毒保护率。结果(1)疫苗组在胃、肠、气管冲洗液和血清产生高水平抗体;(2)疫苗组小鼠派伊尔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显著升高(P=0);(3)抗原刺激后,免疫组T淋巴细胞的IFN-γ、IL-4 mRNA表达量升高;(4)免疫组攻毒保护率为86.7%-92.8%,且至少维持30周。结论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口服免疫小鼠后有良好的预防Hp感染作用;疫苗诱导的可能是TH1/TH2型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葡激酶(r-Sak)和益活清胰汤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及2药合用的协同作用.[方法]1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n=18)、造模(B)组、益活清胰汤治疗(C)组、r-Sak治疗(D)组及益活清胰汤合用r-Sak治疗(E)组(均n=36).每组随机选9只用于测定18 h存活情况,SAP造模术后6、12、18h各取9只测定胰腺血流量,计算腹水量,测定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O),并在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变化.[结果]A、B、C、D和E组大鼠18 h存活数分别为9、2、6、7、8只.A、C、D、E 4组SAP术后6、12、18 h AMY、LPO、腹水均较B组明显降低,C组较D组低,E组较C、D组低(均P<0.05).术后各时点B组胰组织血流量呈逐渐下降趋势,B、C、D、E组较A组显著下降(P<0.05).C、D、E 3组各时点胰组织血流量降低值<B组,D组<C组,E组<C、D组(均P<0.05).C、D、E组胰腺的病理损伤程度较B组减轻.[结论]r-Sak及益活清胰汤均对大鼠SAP具有治疗作用,且2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变异链球菌是人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其在口腔中的定植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和研究抑制或杀灭变异链球菌的药物,曾运用抗生素、消毒剂、氟化物和免疫制剂等抗变异链球菌感染。本文就抗变异链球菌化学合成药物和抗变异链球菌植物提取物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研究中选取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组形式为随机数字分组法.研究组30例采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参照组30例给予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73.3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参照组的26.67%(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利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具有很高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前后胃粘膜INF-γ、IL-4及IL-12p40 mRNA水平的变化,确定Hp感染在蒙古沙鼠胃粘膜诱发的免疫应答方式.方法采用临床分离的Hp强毒株对蒙古沙鼠进行感染,4周后剖杀.取胃粘膜组织作半定量RT-PCR检测INF-γ、IL-4及IL-12p40 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沙鼠感染Hp后,胃粘膜INF-γ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IL-4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2p40 mRNA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Hp感染沙鼠诱导Thl型免疫应答,同时抑制Th2免疫应答,而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双价亚单位分子内佐剂疫苗的构建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表达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ahpC、ureB414功能片段基因,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构建融合基因ahpC-ureB414-ltB(aul).方法 采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以AhpC做为融合蛋白前端,与UreB414功能片段及黏膜佐剂ltB依次串联,在片段间引入5个氨基酸的柔性Linker GGGGS进行连接;将融合基因构建在原核表达载体pET-22b( )中,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宿主菌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ahpC-UreB414.ltB(AUL).融合蛋白经AKTA-explore纯化仪纯化融合蛋白.结果 PCR扩增出1 350 bp的目的 基因片段aul,工程菌pET22b-aul/BL21经IPTG诱导后,SDS-PAGE显示有新生的蛋白表达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103,与预期值一致,目的 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8.7%,重组蛋白用Ni2 -NTA树脂提纯.纯化后的蛋白质经SDS-PAGE分析可见单一条带,图像软件分析表明纯度可达85%以上.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融合蛋白rAUL,纯化后的融合蛋白保持各亚单位组分及佐剂的独立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肝炎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症状。本院从1991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肝炎综合征70例。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0~1月34例,1月~2月29例,2月~6月7例。其中早产19例,足月产51例。 1.2 方法、病原学检测 (1)用酶标法检测血清抗巨细胞病毒IgG及IgM;单纯疱疹病毒IgG及IgM;风疹病毒IgG及IgM;弓形体IgG及IgM。(2)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HBsAg、HBeAg、抗-HBcIgM。(3)自动生化分析仪中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4)用改良J-G法测定血清总胆红质(TB)和结合胆红质(DB)。 1.3 结果 (1)病原学检测结果:CMV相关感染21例(其中IgM15例,IgG6例);HSV相关感染14例(其中IgM10例,IgG4例);风疹病毒相关感染14例(其中IgM8例,IgG6例);弓形体感染2例;乙肝病毒感染3例;败血症6例;原因不明10例。(2)合并症情况: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合  相似文献   
19.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为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但其在胃癌演进中的作用仍未完全阐明。目的:体外观察Hpylori对人胃癌细胞株AGS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将AGS细胞与H.pylori标准菌株NCTC11637共培养72h.光学显微镜观察12—72h时细胞形态变化,扫描电镜观察24h时细胞形态变化。侵袭小室实验检测共培养24h后AGS细胞的侵袭力。结果:AGS细胞与H.pylori共培养12h后,细胞渐出现变形,伪足增多、伸长.24h和48h时细胞间相互离散,伸出细长伪足,呈“蜂鸟”表型,60h和72h时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死亡逐渐增多;扫描电镜下可见Hpylori黏附于AGS细胞表面,细胞变形明显,伸出细长伪足。侵袭小室实验显示与H.pylori共培养24h的AGS细胞,每200倍视野下穿膜细胞数显著高于PBS对照组(130.4±11.5对87.1±9.3.P〈0.01)。结论:Mpylori感染可影响人胃癌细胞株AGS的细胞形态,增加细胞侵袭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内连续传代获得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BALB/c小鼠适应性定植菌株并建立稳定的感染模型.方法:以H pylori蒙古沙鼠适应株GS_(10)连续传代感染BALB/c小鼠,每次感染20只,感染后4 wk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养、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快速尿素酶试验、PCR鉴定),观察H pylori的定植情况,计算每批动物的感染率,直至感染率稳定在80%以上,然后对已稳定感染的小鼠胃黏膜组织进行H pylori定量培养及病理学检查.结果:随着H pylori菌株GS_(10)在BALB/c小鼠内的连续传代,感染率逐渐升高.GS_(10)株初次感染率仅为11.1%,传代至第6代(BS_6株)以后,感染率稳定在80%以上;BALB/c小鼠适应株BS_8感染小鼠后4 wk在胃窦、胃体和胃底的定植密度(CFU/g组织)的常数对数均值分别为5.32±0.88,4.14±1.05和1.05±2.25,与SS1的定植密度相比,相差不显著(P>0.05).感染鼠病理学检查在胃窦黏膜上皮细胞间及固有层中发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在胃窦及幽门部上皮细胞表层黏液、胃腺窝中见到大量H pylori存在.结论:经过连续传代感染,驯化出一株高定植力和感染率的Hpylori BALB/c小鼠适应株,并成功建立稳定的H pylori小鼠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