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56篇
内科学   131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482篇
预防医学   21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07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巨大外伤性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共收治12例巨大外伤性滑膜囊肿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8~65岁,平均41.2岁.囊肿部位:大腿外侧5例,髋部3例,髂腰部2例,膝关节外侧2例.囊肿大小:8 cm×10 cm~12 cm×27 cm,面积均>80 cm2.囊肿形状:长椭圆形9例,不规则形3例.受伤至于术时间为8~14 d,平均11.3d.所有患者均采用VSD技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经VSD技术治疗后囊腔内壁肉芽组织生长迅速,术后7~12 d(平均10 d)生长成熟,囊肿彻底消失.伤口均一期愈合.按照疗效标准评定: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囊肿消失,局部皮下无积液及波动感,皮肤全层与深层组织贴附紧密,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2例患者术后获3~26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滑膜囊肿无复发和残留.结论 对于巨大外伤性滑膜囊肿,VSD技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2.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的疗效。方法39 例存在腘绳肌痉挛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19),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膝关节屈曲角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 周后,观察组患儿腘绳肌MAS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GMFM-88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GMFM-88 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BTX-A注射可以有效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有助于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83.
青海玉树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藏族人口占95%以上,平均海拔4493 m,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9℃."4·14"玉树地震发生后,我部方舱医院遵照上级要求,于4月19日23时30分在玉树县结古镇扎西克赛马场展开,担负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功能,医疗救援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4.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部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麻醉药品的种类、用量、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用量逐年上升;2006-2008年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1mg)DDDs居首位,2009年其2种规格药品DDDs(0.1mg、0.5mg)均明显下降;2009年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DDDs居首位;2008年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略有下降;2009年盐酸吗啡注射液用量剧增。结论我院住院部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85.
王治业  秦万龙  刘建军 《内科》2009,4(3):460-461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8岁,农民。胆囊结石病史17年。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2d,伴胸闷、气短。外院以“胆囊结石;冠心病”住院治疗1d,上述症状不能缓解,并出现胸骨后剧痛6h,遂以“急性心肌梗死?”转入我院心内科。查体:T37.0℃、P84次/min、R20次/min、Bp120/75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心率84次/min、心律整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肌紧张,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  相似文献   
986.
陈勃  郑春玉  刘建军  杨玲 《口腔医学》2010,30(8):459-459
智齿是指第三恒磨牙,由于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其咀嚼系统呈现不平衡退化趋势,即肌肉退化最显著、颌骨次之,而牙齿的退化演变表现最弱。此即现代人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多发的种族演化背景。我科在2008年1月-2009年9月间共接治了土家族人群下颌阻生智齿患者236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87.
目的:分析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LDT)患者和三氯乙烯接触者血清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分别采集5名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和5名接触者血液,分离血清,抽提总RNA进行Hy3荧光标记,然后浓缩标记的样品,运用miRCURY LNA芯片进行miRNA芯片杂交,杂交后进行图像扫描,所得数据使用GenePix Pro V6.0软件进行miRNA差异表达分析并采用qPCR进行验证。对差异较大的miRNA用miRWalk 2.0进行靶基因预测,并与其他预测软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OMLDT患者与三氯乙烯接触者比较,共有69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低表达30个,高表达39个(包含miR-199b)。qPCR验证亦显示miR-199b在OMLDT中高表达。靶基因预测结果显示miR409-3p和miR485-3p在5个预测软件均预测到了共同的靶基因。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miRNAs表达谱发生了显著改变,miR-199b可能是OMLDT潜在的易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88.
目的:通过分析苯并芘(BaP)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探讨BaP致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为研究对象,使用梯度浓度BaP(0、10、20和40 μmol/L)染毒处理,构建不同染毒周期(1周、9周和15周)的细胞株,使用5-甲基胞嘧啶(5-m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染毒周期细胞甲基化蛋白酶(DNMT1、DNMT3a、DNMT3b、MBD2)表达的变化。结果:BaP染毒后,16HBE细胞的5-mC荧光强度表达下降,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这种下降趋势更明显,其中40 μmol/L BaP染毒处理细胞15周时,肉眼已难以观察到可见荧光。与对照组比较,BaP染毒可下调细胞DNMT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P均 < 0.05),但DNMT3a、DNMT3b、MBD2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P均 > 0.05)。结论:BaP可诱导16HBE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下调,DNMT1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9.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Bcl I、ER22/23EK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检测MG患者组(MGG)61例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G)57例的G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结果 Bcl I存在C-G突变、ER22/23EK存在G→A突变,Bcl I 3种基因型GG、CG、CC频率在MGG依次为3.3%、34.4%和62.3%;HCG依次为3.5%、38.6%和57.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G和C的等位基因频率在MGG分别为20.5%、79.5%;HCG为22.8%和7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8).两组的基因型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My-Weinberg定律(P>0.05).ER22/23EK基因型在MGG和HGG组均为GG,未发现变异.结论 GR基因Bcl I、ER22/23EK多态性与MG发病均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根鞘囊肿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分析和总结42例骶管神经根鞘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42例中25例无明显骶神经受损表现,仅表现为腰部不适;17例有腰骶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二便异常等骶神经受损表现。所有病例MR图像上均清晰显示骶管神经根鞘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以及对邻近结构的压迫,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T2W/SPIR上骶管内脂肪信号被抑制,表现为明亮高信号,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其中囊肿较大者引起骶骨骨质压迫吸收,T2WI/SPIR序列上骶管内脂肪信号被抑制,囊肿显示更清晰。结论:骶管神经根鞘囊肿在临床上常被误诊或漏诊,MRI具有多平面、无创等优点,对明确诊断、判断范围和治疗选择、随访观察都有重要作用,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