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对直肠腺瘤miRNA表达谱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发现在直肠腺瘤发生过程中与正常直肠黏膜miRNA差异表达谱,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于解放军第306医院肠镜检查的直肠腺瘤进行检测,筛选直肠腺瘤、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其靶基因。结果通过miRNAs芯片检测,发现直肠腺瘤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相比,上调的miRNA15种,下调23种。预测F3、FBXW7、HLF等可能为miR-223的靶基因。结论直肠腺瘤有其特异的miRNA表达谱,miRNA在直肠腺瘤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经内镜下治疗切缘残留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 月- 2012 年7 月我院内镜中心118 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内镜下治疗后切缘残留2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各参数对切缘情况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切缘残留的22 例,占18.6%。单因素分析提示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肿瘤浸润深度、术前是否明确诊断、内镜医师的工作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内镜下治疗前诊断明确的由资深的专科医师操作完成且浸润深度限于黏膜下层以内的切缘阳性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3.
钬激光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内镜下钬激光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消化道早期癌患者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46~81岁,平均67岁.内镜检查:食管癌7例,贲门癌3例,胃底癌1例,胃窦癌4例,残胃癌l例,乙状结肠癌l例,直肠癌3例.组织病理学检查:高分化鳞癌4例、管状腺癌1例、高分化腺癌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局灶性癌变4例.内镜超声检查示早期癌病灶均局限于黏膜层,均无黏膜下层侵润.内镜下分型为隆起型(I型)1例,表浅隆起型(Ⅱa型)12例、表浅平坦型(Ⅱb型)7例.20例早期癌患者中,16例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而无法外科手术,3例因不愿意接受外科手术而行内镜下钬激光治疗,1例因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失败而行内镜下钬激光治疗.经内镜活检管道插入直径400μm的光导纤维,以功率15 w、脉冲能量1.0 J,波长2.1μm的钬激光气化切除病灶.激光照射范围超出病灶0.5 cm.结果 所有患者病灶均气化切除,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及狭窄等并发症,随访36~72个月内镜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内镜下钬激光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4.
气囊扩张和肉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镜下气囊扩张和肉毒素注射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的疗效。方法:118例经内镜、钡餐及食管测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病人分注射组56例,扩张组62例,分别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和肉毒素注射方法。治疗前、治疗后1周内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压(佃BP)以及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KESRP)等指标进行测量,并观察病人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LESP及LESRP均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两组间降低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两组LESRR均无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注射组:无效9例(14.52%),改善38例(61.29%),显效15例(24.19%);扩张组:无效0例,改善11例(19.以%),显效45例(80.36%)。随访2年结果显示,气囊扩张法较肉毒素注射疗效明显要高。结论:气囊扩张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疗效较肉毒素注射方法要好,临床症状的改善同LESP及LESRP的降低,特别是LESRP的降低有非常密切的对应关系,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特点给予不同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A)对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BTA小剂量(10 u)组、中剂量(20u)组及大剂量(40u)组.给药方法均为剖腹胃窦部肌层注射.12周末,测定胃半排空时间以评价BTA对胃排空的影响,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胃窦局部CCK、VIP的表达.结果①12周末,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胃半排时间(min)分别是(161.67±23.53、200.33±44.37),显著长于对照组(86.83±22.98)(P<0.05).②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血浆胃动素(pg/ml)分别是(80.56±10.43、65.99±10.50)均低于对照组(123.65±31.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CK在大剂量组胃窦部肌间神经丛表达的IOD值为(139.83±37.39),与对照组(77.91±32.2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IP在中、大剂量组胃窦肌间神经丛表达的IOD值为(63.83±19.62、58.40±15.52),低于对照组(100.04±26.3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胃窦部肌层内注射BTA引起胃动力降低,胃排空减慢.治疗后大鼠体内胃动素、VIP含量减少,CCK含量增加,提示BTA减慢胃排空过程可能与上述胃肠激素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6.
超声内镜(EUS)问世于1980年,美国的Di Magno首先报道了应用电子线阵式超声胃镜进行的动物实验.1988年,日本Olympus公司开发出具有360°环行扫描可在7.5MHz及12MHz之间切换的GF-UM3超声胃镜以及7 MHz的超声微探头以后,超声内镜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从单一的诊断范围扩展到治疗范围.本文简述了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7.
光动力学疗法(PDT)主要副作用之一是皮肤光敏反应。我们研制了激光引发微型喷药装置,直接喷射给药以减少皮肤光敏反应。以小鼠S-180实体移植瘤为模型。腹腔注射(I.P.)和肿瘤表面喷药(S.T.)两种给药方法,但剂量相同。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内肿瘤、血液和皮肤的HpD浓度,发现给药后3h~168h肿瘤内HpD浓度,S.T.法明显高于I.P.法(P<0.01),而皮肤HpD浓度恰好相反,I.P.法高于S.T.法。肿瘤与皮肤HpD浓度之比,S.T.法明显高于I.P.法(P<0.01),提示此方法可能提高肿瘤的光动力学效果,减轻皮肤光敏反应和全身损害。两种方法给药3h及24h后的PDT治疗,较对照组均能延迟肿瘤生长(P<0.01),其中以S.T.法3h后照光效果最佳,说明该方法确能增强光动力学效应,其机理可能主要是对肿瘤的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78.
光动力学疗法主要副作用之一是皮肤光敏反应。我们研制了激光引发微型喷药装置,直接喷射给药以减少皮肤光敏反应。以小鼠S-180实体移植瘤为模型。腹腔注射和肿瘤表面喷药两种给药方法,但剂量相同。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内肿瘤、血液和皮肤的HpD浓度,发现给药后3h ̄168h肿瘤内HpD浓度,S.T.法明显高于I.P法,而皮肤HpD浓度恰好相反,I.P.法高于S.T.法,肿瘤与皮肤HpD浓度之比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高温合并化疗对人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高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和高温与化疗协同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ADM为研究对象,选用37、40、43℃3种不同温度,以及ADM、DDP和TAX 3种不同药物.实验分为单纯温度组、单纯药物组、不同温度+不同化疗药物组.采用PI染色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高温下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进入G0~G1期细胞增多,而细胞凋亡率仅增加2.3%~6.3%,P=0.001 7.高温联合化疗时,细胞凋亡的数量显著增加.ADM组43和40℃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7±2.9)%和(50.8±1.7)%,与37℃的细胞凋亡率(36.2±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DP组40和43℃下,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到(42.5±0.9)%和(58.4±3.2)%,与37℃的细胞凋亡率(24.4±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X组40和43℃时,细胞凋亡率升至(38.2±2.3)%和(40.5±4.2)%,与37℃的细胞凋亡率(11.2士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温增加耐药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所产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索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胃窦血管扩张症的可行性。方法胃窦血管扩张症合并出血患者1例,静脉注射光敏剂PSD-007 5 mg/kg后即刻,以波长630 nm的半导体激光先用柱状光纤照射胃窦病变20 min,再以点状光纤照射10 min,功率密度均为80~100 mW/cm~2,总能量密度144~180 J/cm~2。术后第1周及第5周复查胃镜,第5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并观察和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病变处渗血停止,扩张毛细血管颜色明显变暗,黏膜明显水肿。术后第4天患者黑便消失,大便潜血阴性。术后1周胃镜检查见胃窦近端异常扩张毛细血管基本消失,远端黏膜见表浅溃疡。术后5周患者贫血情况明显改善,胃镜检查见胃窦近端异常扩张毛细血管基本消失,黏膜光滑、完整,患者大便潜血持续阴性。术后及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治疗胃窦血管扩张症具有靶向选择性高,止血作用确切,起效快,疗效持久,安全无创等优点,但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