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围产期心肌病(PPCM)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通常在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时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症状。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在不同国家和种族群体中的患病率不同,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PPCM的病因尚不清楚,子痫前期、高龄妊娠及多胎妊娠等均为其高危因素。研究显示,妊娠期或产后血管生成紊乱、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因素诱发潜在的遗传易感性致其发病。本文综述了PPCM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对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以期为PPCM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2.
<正>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一种非生理模式,当血液暴露在"异物表面"或非生理性条件下(机械应力、高温/低温、湍流、气穴等现象)会发生血细胞损伤,最明显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s)损伤表现为立即或者延迟性"溶血",另一种状况就是发生"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 red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根据文献提炼出"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证治规律,以期充分发掘"经方"的价值,开拓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并获取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所有关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剂的文献,整理出其中有关临床研究和个案经验方面的文献,归纳出治疗慢性胃炎的所有"经方"的方剂谱,同时总结"经方"在临床运用中的规律及"经方"间的联系。结果:通过循证医学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有部分"经方"及其加减运用对于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半夏泻心汤是慢性胃炎最常用且可靠的方剂。结论:一些"经方"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可靠性,同时还有一些"经方"在临床上有发掘和利用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泻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 Med,搜集泻心汤对照临床常用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风险评估。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合并效应量等分析。结果共纳入29个试验,共计4098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泻心汤加减对照西药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2,95%CI(1.07,1.17)],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1)"泻心汤加减+人工合成生长抑素vs质子泵抑制剂+人工合成生长抑素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04,1.38)],P=0.01;2)"泻心汤加减+质子泵抑制剂vs H2受体阻滞剂+垂体后叶素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9,95%CI(1.20,1.62)],P0.0001;3)"泻心汤加减+质子泵抑制剂vs质子泵抑制剂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1,1.32)],P=0.03。结论泻心汤对照西药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较显著的优势,泻心汤联合西药对照西药组也体现了疗效优势。但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提炼出经方治疗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以期为临床开拓思路及提高疗效。方法:检索并获取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所有关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剂的文献,整理出其中有关临床研究和个案经验方面的文献,归纳出治疗肾小球肾炎的经方方剂谱,并进行证据评价。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有众多经方及其加减方运用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并且有高频、高质量证据支持。结论:经方治疗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用性,有发掘和利用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应用显微影像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超微形态学变化,为红细胞损伤和亚损伤提供超微形态学证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6年3月到2016年8月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液标本。使用不同显微技术(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红细胞超微形态学改变(红细胞畸形率、红细胞长度、宽度、高度、洞深、表面粗糙度等)以及红细胞膜的完整性(丝状激动蛋白分布)。结果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红细胞微观形态学参数除表面粗糙度外,其它微观形态学参数(高度、宽度、洞深、粗糙度)没有明显变化。在经历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部分红细胞出现肿胀、固缩、变形、破裂以及红细胞碎片,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棘型、口型、靶型、椭圆形、薄型等)。红细胞膜表面光滑度改变,细胞表面出现高低起伏大小不等的凸起颗粒使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细胞表面丝状激动蛋白分布改变,细胞结构呈现解聚状态,不能形成完整的荧光环,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超微形态学改变为夹层疾病和体外循环引起红细胞损伤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红细胞表面粗糙度可以作为新的参数来评估红细胞损伤以及亚损伤。  相似文献   
107.
患者女,49岁。劳动后胸闷气短2周余。查体:仅于三尖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X-线胸片示:心肺无显著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右房、右室轻度扩大,左房、左室正常。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正常,室壁运动欠协调。右房内可见长结节状回声团,  相似文献   
108.
探讨椎体骨转移瘤运用微创介入的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与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效果。50例椎体骨转移瘤患者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均为骨痛入院。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A组选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B组选择传统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两组疗效相当,椎体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疼痛缓解率比较,P<0.05。骨水泥微创介入疗法与钉棒联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均可以有效治愈骨转移瘤骨痛,但骨水泥微创介入疗法具有微创,操作简单、迅速缓解疼痛等优点,更适合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体、脑灌注方式对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脑保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4月至2012年3月117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体、脑灌注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组1:45例,股动脉插管行体循环灌注+停循环后单侧或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组;组2:38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插管行体循环灌注和单侧顺行性脑灌注或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组;组3:34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行顺逆结合体循环灌注和单侧顺行性脑灌注或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组。对比分析术后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ransientneurologicaldysfunction,TND)、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permanentneurologicaldysfunction,PND)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组1脑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组2、组3(37.77%vs.13.16%vs.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3体外循环的降温速度比组1、组2快(35.56±4.35VS.40.00±5.63、39.58_+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顺行性、逆行结合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法联合顺行性脑灌注降温速度均匀快速,可能具有良好的脊髓、肾脏、腹腔器官的保护作用,特别是降低脑部并发症方面证明其是目前最佳的器官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1年移植血管通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6~12月行CABG患者71例,其中男37例,女34例;年龄(59.8±7.7)岁,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手术,术后用标准药物治疗。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256排多层螺旋CT检查,根据移植血管通畅与否,将患者分为闭塞组(n=16)和通畅组(n=55)。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随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导致移植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移植血管通畅率为91.0%(172/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胆固醇水平(t=-2.389,P=0.017)、血管弥漫性病变(χ2=4.449,P=0.042)、靶血管直径(t=5.064,P=0.000)、术后未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χ2=10.175,P=0.008)是移植血管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靶血管狭窄[RR=0.014,95%CI(0.001,0.228),P=0.003]和术后未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RR=13.375,95%CI(1.075,175.536),P=0.044]是移植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结论 CABG患者术后1年移植血管通畅率较高,移植血管通畅率与靶血管狭窄及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规范服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