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4.1%,对照组为64.9%,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282)?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2.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其中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及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 < 0.001,P < 0.001)?结论:TACE联合索拉菲尼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估采用经左侧远桡动脉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经左侧远桡动脉行TACE的患者15例,对穿刺成功率、置鞘成功率、穿刺点渗血或血肿、动脉夹层、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 结果1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14例患者穿刺后成功置入鞘管,置鞘成功率93.3%,1例患者由于动脉痉挛,导丝无法通过血管最终转为股动脉入路手术。术后1例患者发生穿刺点渗血,未见动脉夹层或闭塞等并发症。 结论初步经验显示经远桡动脉入路行TACE是安全可行的,未来还需大样本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与6~24 h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90 d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发病后6~24 h内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国际准则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上评估LVEF,LVEF < 50%即定义为LVSD。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6分定义为不良功能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LVSD与90 d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共计纳入了107例患者,其中26例(24.3%)术后出现了LVSD。多因素分析显示,LVSD(OR = 4.206,95%CI:1.357~13.035,P = 0.01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基线评分高(OR = 1.234,95%CI:1.114~1.367,P < 0.001)、再灌注不良(mTICI 0~2a) (OR = 4.388,95%CI:1.373~14.023,P = 0.013)是90 d不良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 = 1.081,95%CI:1.005~1.161,P = 0.035)、LVSD (OR = 3.783,95%CI:1.029~13.911,P = 0.04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基线评分高(OR = 1.109,95%CI:1.026~1.198,P = 0.009)是9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LVSD与6~24 h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 d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并分析TACE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TACE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的6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率,最后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果61例患者的1、2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33%和16%,中位生存期(m OS)为17.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为10.3个月。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ECOG评分、肝外转移、TACE次数、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及阿帕替尼疗程为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ACE联合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独立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为ECOG评分、肝外转移、TACE次数、阿帕替尼相关高血压、阿帕替尼相关手足综合征及阿帕替尼疗程。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儿童肝硬化的病因及临床特征,了解其预后,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消化专科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6例儿童肝硬化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确诊时营养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基因结果和治疗后随访情况等,比较预后良好组与死亡组患儿的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36例肝硬化患儿,男18例,女18例,年龄为51.7(5,84)月,其中胆道闭锁13例,肝豆状核变性6例,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2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2 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1例,尼曼-匹克病1例,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1例,新生儿肝内胆内淤积症(NICCD)1例、SDS综合征1例,乙肝肝硬化1例,隐源性肝硬化7例。临床特征主要为脾大18例(50%)、皮肤黄染16例(44.4%)、发热10例(27.7%)、腹胀10例(27.7%)、消化道出血6例(16.6%)、呕吐4例(11.1%)等。确诊肝硬化时8例(22.2%)患儿存在体重低下,12例(33.3%)患儿存在生长迟缓。36例全部行肝胆B超检查诊断肝硬化,其中14例腹部CT检查诊断肝硬化,15例组织病理诊断肝硬化。并发症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例(26.4%),脾功能亢进和(或)血细胞减少8例(23.5%),腹腔积液6例(16.6%)等。10例完善基因相关检查,6例检测出致病基因,分别为NPC1、ABCB4、SADM4、ATP7B、SBDS和SLC25A13;所有患儿优先根据病因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护肝和退黄药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7(75%)例患儿一般情况良好,7(19.4%)例死亡,8例患儿已行肝移植治疗,2例患儿目前等待肝移植。预后良好组与死亡组两组比较,在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总胆红素(TBIL)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患儿确诊时年龄、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肝硬化的病因与成人大不相同,胆道闭锁是其最常见的病因;B超是诊断其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肝硬化患儿易出现营养不良,建议加强营养补充;患儿起病年龄越小,伴白蛋白水平越低、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时其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6.
脊髓损伤是脊柱外科中严重的损伤,通过细胞移植方式来修复脊髓损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移植上,如许旺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嗅鞘细胞移植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这些细胞的移植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轴突髓鞘的再生,细胞的移植也从单一细胞移植发展到多种细胞联合移植,联合移植较单一细胞移植有更好的效果。另外,一些影响细胞正常生长的因素,如环境和分子反应过程也有可能为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TGF-β1/SnoN表达失衡及其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BBR对DN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早期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BBR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1)治疗组及阳性对照(依那普利1 mg· kg-1)治疗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5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 Upro)及24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lb);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GF-β1,SnoN,Smad2/3与Smad7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BR各治疗组大鼠FBG,BUN,Scr,24 h Upro及24 hUmAlb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善;TGF-β1蛋白及mRNA和Smad2/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SnoN和Smad7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BBR可通过Smad信号通路来维持DN肾组织TGF-β1/SnoN表达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早期DN大鼠肾功能病变,延缓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提高对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能力。方法:对我市多家医院就诊的927例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并随访.最后按国际标准诊断。结果:56.4%的患者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36.7%为良性器质性消化不良(OD),6.9%为恶性消化不良。当有明显报警症状(AS)时,良性OD和恶性消化不良分别升至49.4%和28.7%,显著高于无AS的患者(35.1%和3.9%,P〈0.01)。随年龄增加,FD的比例逐渐降低,而恶性肿瘤则相反,后者在60~75岁患者中达29.3%,40岁以下14例,占1.5%,其中1例(7%)无AS。大量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患者中器质性疾病占68.8%,显著高于未服用者(45.5%)。结论:40岁以下患者已有恶性肿瘤可能,应警惕。有AS,大量服用NSAID均提示OD,应及时进行相关临床检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89.
介入螺旋电吸式祛栓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梗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用Straub螺旋电吸式祛栓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例患者经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为大面积肺血管栓塞.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肺梗死的症状.采用Staub Rotarex对5例患者进行了经皮机械祛栓,1例使用了辅助局部溶栓.结果 所有患者在技术上和临床症状改善上均取得了成功.机械祛栓后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从(41.8±7.9)mmHg降低至(30.7±8.5)mmHg(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从(56.6±9.3)mmHg增加至(85.8±5.0)mmHg(P<0.01).血氧饱和度(SaO2)从(79.0±4.3%)升至术后的(92.8±3.5)%(P<0.01).结论 初步经验显示Straub螺旋电吸式祛栓术在急性大面积肺梗死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90.
支架置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泪管阻塞聚氨酯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价其长期疗效。方法 对53例(64只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聚氨酯支架置入术,术前及术后行泪道造影检查。术后平均随访48.3个月(13~78个月),观察支架长期放置及取出后鼻泪管的通畅情况。结果64只眼中,62只眼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96.9%,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支架通畅率为76馏%,3及5年时分别降至33.3%和28.6%。9枚完全阻塞的支架被取出,其中4枚发现有增生的组织,5枚有黏液样物质,2侧鼻泪管在支架取出后造影通畅,另2侧再次置入支架后通畅,但均于6个月内发生再阻塞。结论 鼻汨管支架置入术简单、安全,可以门诊治疗,但长期通畅率较低,支架取出后再阻塞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