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目的 用血管造影以及MR扫描观察毕格犬和杂种犬头颈部血管、脑组织的结构,分析比较两组犬的脑血管和脑体积的差异.方法 实验采用20条毕格犬和20条杂种犬,全麻下插管分别至犬的主动脉弓、双侧颈外动脉(ECA)、颌内动脉、颈内动脉(ICA)、椎动脉进行血管造影观察其血管解剖的情况,并分别测量每条犬左侧ICA颈段、大脑中动脉、...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治疗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裸鼠BGC-823胃腺癌动物模型,每组6只,随机分配至设立的生理盐水对照组、载体材料组、紫杉醇常规药物组、非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动态观察并测定肿瘤的体积、瘤质量抑瘤率,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实验期间动物的全身情况及相对体质量变化,评价毒副作用.结果 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人胃癌移植瘤表现出明显的体积抑制和瘤质量抑制,抑瘤率分别为84.6%和84.5%,显著高于紫杉醇常规药物组(45.1%,48.7%)和非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38.7%,42.2%),而且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组的小鼠体质量与其它各组比较相对平稳,且饮食活动正常,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 MG7抗体靶向紫杉醇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高效低毒体内抗肿瘤作用,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理中固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方法 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理中固肠汤治疗组(美沙拉嗪肠溶片+理中固肠汤)和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理中固肠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2和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2水平高于治疗前,IL-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沙拉嗪肠溶片+理中固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有效率高,炎症因子水平和中医证候得到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 研究影响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接受介入治疗的高位MOJ患者208例,选择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梗阻类型、术前感染、介入治疗方式、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白蛋白(ALB)水平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显示:梗阻类型、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治疗等是影响高位MOJ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ALB、原发肿瘤类型以及是否针对肿瘤进行治疗是影响介入治疗高位MOJ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双支架取栓治疗难治性颅内大动脉分叉处急性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自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行双支架取栓治疗难治性颅内大动脉分叉处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手术并发症及临床预后。比较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患者术后90 d的临床预后。 结果本组共纳入11例患者,均为单支架取栓失败后改用双支架进行补救,9例(81.8%)患者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为2b~3级),2例患者再通失败。4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本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的中位数[12(2,20)分]较术前[16(8,21)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随访90 d,2例患者死亡(mRs 6分),3例患者严重残疾(mRs 5分),1例患者重度残疾(mRs 4分),1例患者中等残疾(mRs 3分),4例患者良好(mRs≤2分)。 结论双支架取栓技术治疗难治性颅内大血管分叉处急性闭塞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高,可以作为单支架取栓不成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本区结核病防治所2013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展开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结束后,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其中100例肺结核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的知晓情况,并与健康健康教育前的知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次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0%;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5.6%和90.3%,健康教育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肺结核防治主体活动、健康知识咨询活动、专题讲座以及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等途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病的防控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47.
目的建立一种制作简单、可重复性高的急性肺栓塞(APE)伴有右心功能不全(RVD)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实验用新西兰白兔12只,利用明胶海绵可压缩特性经股静脉注入5mm×5mm×10mm明胶海绵条2条,随血流栓塞肺动脉。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行CT肺血管成像(CTPA)及肺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所有明胶海绵条均恒定栓塞于双侧下肺动脉。建模前平均肺动脉压(mPAP)[(9.75±1.75)mmHg]与建模后即刻mPAP[(20.58±5.86)mmHg]、建模后1h的mPAP[(18.78±4.8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建模前后体循环收缩压(sBP)变化不显著(P=0.640)。建模前右心室/左心室横径比(RV/LV)为0.67±0.09,建模后45min复查为1.9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兔伴有RVD的APE动物模型制作简单,可重复性高,适用于APE诊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146例超时间窗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警模型对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48例(32.9%)出现颅内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P < 0.001)、支架取栓次数更多(P=0.049)、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更低(P < 0.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NIHSS评分(P=0.001)和低ASPECT评分(P < 0.001)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颅内出血风险值=-0.535+0.130×NIHSS评分-0.597×ASPECT评分。模型预测取栓后颅内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0.854和0.837。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和低基线ASPECT评分是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可为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的临床观察和出血转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周媛  周娜  王泽旭  王蕾  黄凯  刘圣 《安徽医药》2023,27(4):683-690
目的 建立安徽金寨红天麻与红乌天麻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含量测定、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22批红乌天麻与13批红天麻质量。方法 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采用HPLC测定天麻指纹图谱;以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的含量为指标,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SPSS 23.0对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红天麻与红乌天麻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其中红天麻有14个共有峰,红乌天麻有16个共有峰;以巴利森苷为参照,两种天麻共确定13个共有峰,指认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共6个成分;红天麻和红乌天麻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红天麻和红乌天麻两品种间相似度为0.781。两种天麻中天麻素、巴利森苷、巴利森苷B和巴利森苷C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红天麻含量高于红乌天麻;当欧式距离取为25时,35批药材分为两类,除S27以外的红天麻和红乌天麻中S6、S7、S18、S19聚为一类,剩下的天麻聚...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接受脑动脉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闭塞类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脑动脉再通治疗的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所致大血管闭塞(LVO)(ICAS-LVO组)和非ICAS所致LVO(非ICAS-LVO组)。所有患者均在到达急诊时接受血样采集,检测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AS-LVO相关预测因子,与D-D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D-D水平预测ICAS-LVO的价值。结果共纳入273例患者。其中79例(28.9%)患者诊断为ICAS-LVO。与非ICAS-LVO组患者相比,ICAS-LVO组患者更年轻,男性比例更高,有吸烟史者更多,伴心房颤动更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值更低(均P<0.05)。ICAS-LVO组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低于非ICAS-LVO组患者(0.39 mg/L比1.20 m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D-D与ICAS-LVO呈显著正相关(OR=0.30,95%CI=0.18~0.47,P<0.01)。基于ROC,血浆D-D预测ICAS-LVO的最佳临界值为0.84 mg/L,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67.5%,阴性预测值为91.6%,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结论基线低D-D水平是ICAS-LVO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神经介入医师预先制定血管再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