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7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1.
目的:研究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造影表现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7年9月在我科接受介入治疗的59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59例患者按病因分为良性40例、恶性19例。按造影结果分阳性45例,阴性14例,根据病因与造影结果分类评价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止血效果与复发情况。 结果:所有59例患者均成功行血管造影术,其中58例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止血,1例造影后因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良性患者的造影阳性率(29/40,72.5%)与恶性患者的造影阳性率(16/19,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6,P=0.509)。良性患者组的复发率(2/40,5.0%)与恶性患者组(4/18,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造影阳性组的复发率(4/44,9.1%)与造影阴性组的复发率(2/14,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 结论: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安全有效;对于造影阴性的患者,经验性栓塞双侧上颌动脉远端分支能够有效止血。  相似文献   
312.
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病因之一,而其中颅内外大血管急性闭塞是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亚型,导致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4.5 h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作为处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充分的治疗方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但限于其相对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禁忌证要求,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1-3]。另外,相当部分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对rt-PA并不敏感,仅5%~30%能够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患者获益程度有限[2-4]。近年来,多项国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在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病变中,早期施行以支架型取栓装置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5-10]。在国内,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中的临床、检验、影像评估,以及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技术与时间管理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11]。  相似文献   
313.
蒋燕妮  王德杭  俞同福  杨正强  刘圣  周春高 《江苏医药》2006,32(5):468-470,F0003
目的通过家猪急性亚段肺动脉栓塞模型的制备并与DSA介导下肺动脉造影(DSAPA)和增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肺动脉血管铸型标本的对照研究,验证介入栓塞技术制作亚段肺动脉栓塞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5头家猪经右侧颈外静脉注入若干聚氯乙烯(PVC)栓塞剂(直径2~3mm),栓塞前后分别做DSAPA和CTPA。栓塞成功后24h内处死动物,取出完整猪肺组织。经肺动脉主干注入适量铸型剂(32.8%树脂溶液)行血管铸型。结果亚段肺动脉栓塞,在DSAPA图像上表现为相应区域的肺动脉分支数减少;在CTPA图像上表现为相应肺动脉内的充盈缺损;血管铸型标本相可见相应肺动脉内有栓塞剂,远端分支中断。结论介入栓塞技术制作猪急性亚段肺动脉栓塞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栓塞可靠,创伤小,易存活等优点,为亚段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4.
目的 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的咯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期降低病变IPA供血的漏诊率并探究膈下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经导管栓塞治疗的51例IPA参与供血的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肺部基础病包括支气管扩张40例、肺结核6例、慢性炎...  相似文献   
315.
316.
目的: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常用中药注射剂参麦、血必净和参附注射液与临床常用溶媒调配后成品输液的稳定性,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用技术要求,将参麦、血必净和参附注射液与不同溶媒调配成临床常用浓度的成品输液,分别于0,2,4,6,8,12,24 h时间点取样,考察其成品输液的pH值、渗透压和不溶性微粒数。结果:(1)pH:在0~24 h内,参麦、血必净、参附注射液与不同溶媒调配后成品输液的pH范围在4.03~8.98,接近人体pH(5~8),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成品输液pH变化差值均<1.0。(2)渗透压:在0~24 h内,参麦、血必净、参附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0.9%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0.9%NS)和5%葡萄糖注射液(5%glucose injection, 5%GS)调配后成品输液的渗透压范围在278~311 mOsmol·kg-1,接近人体血浆渗透压(280~310 mOsmol·kg-1),且随着时间的...  相似文献   
317.
李培芳  纵盼  周震  赵云龙  刘圣 《安徽医药》2023,27(12):2529-2537
目的 考察用氯化钠注射液(NS)和5%葡萄糖注射液(5%GS)调配的29种中药注射剂成品输液的物理性质,为中药注射剂成品输液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12月按照临床常用给药剂量与药物浓度,29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于洁净环境下用NS或5%GS调配,考察室温(20~23℃)4 h成品输液性状、丁达尔效应、浊度、色度、不溶性微粒、pH、550nm与420 nm吸光度[D(λ)550 nm与D(λ)420 nm]等物理参数及其变化。成品输液为澄明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不产生气体、不产生结晶或沉淀、不产生丁达尔效应、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与0 h比较,浊度变化<0.5 NTU、pH变化<1.00、D(λ)550 nm变化<0.010、无色成品输液D(λ)420 nm变化<0.040,判断成品输液质量符合要求。结果 29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分别用NS和5%GS调配成58种成品输液,其中用NS调配苦黄注射液立即产生弱丁达尔效应;用NS调配冠心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  相似文献   
318.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动态变化与晚时间窗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共纳入161例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24 h测量血清hs-cTnT。hs-cTnT升高定义为大于14 ng/L;hs-cTnT动态变化定义为两次测量值上升或下降超过20%且至少有一次大于14 ng/L。评价hs-cTnT动态变化与3个月时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比较入院时hs-cTnT升高与hs-cTnT动态变化预测3个月时不良预后的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 结果67(41.6%)例患者发生hs-cTnT动态变化。多因素分析显示,hs-cTnT升高(P = 0.014,P = 0.038)和hs-cTnT动态变化(P < 0.001,P < 0.001)分别是不良预后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AUC比较显示hs-cTnT动态变化对不良预后(AUC 0.765 vs 0.689,P = 0.043)和死亡(AUC 0.818 vs 0.687,P = 0.008)的预测价值要显著优于入院时hs-cTnT升高。 结论hs-cTnT动态变化是晚时间窗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3个月时不良预后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s-cTnT动态变化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要显著优于入院时hs-cTnT升高。  相似文献   
319.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不同回声颈动脉斑块弹性特征的价值。方法对14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SWE检查,采用两种斑块回声分类方法对斑块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回声特征颈动脉斑块的杨氏模量值。结果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及不均质回声最大杨氏模量值、平均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小杨氏模量值在四种回声斑块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除低回声与等回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Ⅳ型斑块最大杨氏模量值、平均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除Ⅲ型和Ⅳ型斑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种回声斑块中最小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除Ⅰ型和Ⅱ型斑块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WE技术可以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弹性特征,能够反映不同回声斑块间的弹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