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94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44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8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昆布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3):24-25,33
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效。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本文综述近年昆布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概况,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22.
介入治疗发生致命性出血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发生致命性出血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1983~2006年使用6~8 F导管或导管鞘行介入插管后发生致命性大出血11例,其中行肝动脉栓塞术、肾动脉成形和支架植入术各3例,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下腔静脉成形、血栓消融、经全肠道外营养下腔静脉置管术各1例。根据临床表现,对上述病例出血和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其流注途径进行分析。结果:11例出血均遵循流体力学的原理,即首先朝阻力最低的方向流注,除1例心包出血外,7例系后腹膜血肿,1例血肿累及腹股沟部及整个大腿,1例腹腔内出血,1例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本组5例经内科处置脱离危险,3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免于死亡,3例因未及时发现失去救治机会而死亡。分析出血的高危因素有高龄、重度肥胖、高血压、使用大口径导管鞘、导管拔除后股动脉压迫不到位、高位穿刺、术者经验不足以及抗凝剂和溶栓药物的使用不当等。结论:介入治疗发生致命性出血及其流注途径有规律可循,故对出血高危因素者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及时发现,及早根据出血原因选择介入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干预,可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23.
224.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梗死核心容积与出血转化(HT)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欧洲急性脑卒中协作研究(ECASS)Ⅱ标准,将患者分为HT组和Non-HT组,同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实质性血肿(PH)分为PH组和Non-PH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T和PH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梗死核心容积预测HT和PH的效能。 结果 共76例患者纳入分析。HT组26例, Non-HT组50例;PH组10例,Non-PH组66例。HT组梗死核心容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糖水平均高于Non-HT组(P<0.05)。PH组梗死核心容积、NIHSS评分均高于Non-PH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核心容积较大是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95%CI=1.003~1.061, P=0.028),也是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5,95%CI=1.007~1.085,P=0.021)。梗死核心容积预测HT的灵敏度为57.7%,特异度为72.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8,预测值为13.5 mL;预测PH的灵敏度为54.5%,特异度为93.8%,AUC为0.755,预测值为36 mL。 结论 梗死核心容积较大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PH的独立危险因素。梗死核心容积对AIS患者取栓术后HT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25.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DEX)对全麻患者围术期外周血单核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择期行全麻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全麻,观察组术前静脉泵入DEX 0.5μg/kg(泵注时间10~15 min),然后以1.0μg/(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前0.5 h(T2)、术后24 h(T3)采集外周静脉血,肝素抗凝。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CRP、sI-CAM-1、IL-8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点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表达及血清CRP、sICAM-1、IL-8水平较同组T1时点显著升高(P均<0.01),在T2时点最高,在T3时点仍显著高于T1时点水平(P均<0.05);但观察组升高的幅度在T2、T3时点均较对照组小(P均<0.05)。结论DEX能有效降低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表达及血清CRP、sICAM-1、IL-8水平,提示DEX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26.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支架辅助栓塞破裂动脉瘤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9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且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患者95例(动脉瘤99个)。替罗非班应用方法为支架半释放前1 min内以5 μg/kg 的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后以0.1 μg/(kg·min)维持量持续静脉泵入并维持12~24 h,撤药前4 h给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口服药物交替。术后根据患者症状变化及MR或CT复查,观察有无缺血性事件或脑出血发生。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mRS)<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缺血性事件(包括术中、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及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等)12例(13%),脑出血3例(3%),3个月良好预后85例(90%),死亡6例(6%)。结论:经静脉维持小剂量替罗非班作为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过渡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7.
【摘要】 目的?评估经皮胆道植入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收治的1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50例患者(实验组)接受裸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92例患者(对照组)仅进行了裸支架的植入。观察两组患者支架通畅率、生存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226 d,生存期中位数为194 d,对照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86 d,生存期中位数为117 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组中,平均15颗125I粒子(8~22)作为粒子条联合裸支架同时植入胆管内。与手术前的实验室指标相比,两组术后1周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显著降低,且两组间术后1周肝功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严重并发症仅发生在对照组的1例患者。结论?金属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有效、安全,可以提高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期,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探讨大鼠食管支架置入及术后食管良性增生性狭窄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使用定制的自膨式金属直筒支架(直径5 mm,长15 mm),其中部两侧各有一外突倒刺用作固定,防止滑脱移位.12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A组(空白对照组)和B组(支架置入组),每组6只;B组大鼠食管内置入支架,分别于置入即刻、1周、4周作食管造影.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A组正常食管组织及B组支架部位食管组织作大体形态、光镜等病理学分析.结果 B组食管内支架置人均获成功,术后即刻、1周、4周复查造影均未发现食管内支架移位,手术及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A组相比,4周后B组复查造影显示支架段食管增生导致食管狭窄,取出支架部位食管段肉眼见管腔明显狭窄,光镜下呈典型良性增生样表现.结论 采用大鼠构建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模型安全、可行,带倒刺食管支架能够明显降低支架置人后移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9.
目的 对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MWA)术后MRI信号随时间的演变进行解读.方法 56例患者共56个肝肿瘤病灶,在MWA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不同时间点消融区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的信号变化,并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复发.结果 MWA后2d,消融区在T1WI、T2WI序列表现为靶样结构,T1WI表现为中央高信号的消融坏死区与周围环绕的低信号带,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消融坏死区及周围环绕的高信号带;术后1个月及6个月消融区体积萎缩,T1WI及T2WI仍可见靶样结构,T1WI显示消融坏死区信号升高.增强扫描显示MWA后2d,消融区周围存在异常高灌注,术后2d、1个月及6个月消融坏死区均无强化.DWI序列显示消融后2d,消融区周围反应性信号增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信号逐渐降低.结论 肝脏肿瘤MWA术后消融区信号变化是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对消融区MRI信号的正确解读有助于疗效判断及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230.
重组葡激酶动静脉溶栓治疗犬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葡激酶(r—Sak)溶栓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溶栓的时间窗。方法成年比格犬24条,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对照组、r—Sak 6h动脉溶栓组和3h静脉溶栓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梗死模型,溶栓前行脑血管造影,分别经动脉和静脉进行治疗(对照组和6h动脉溶栓组:分别在栓塞后6h经颈内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0ml和r—Sak0.2mg/kg+生理盐水10ml;3h静脉溶栓组:栓塞后3h经静脉注入r—Sak0.2mg/kg+生理盐水10m1),在溶栓后30、60及120min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并在溶栓前30min,溶栓后30、60及120min抽取犬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栓塞后24h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溶栓后6h动脉溶栓组、3h静脉溶栓组和对照组有效的血管数分别为11支(11/13)、8支(8/11)和1支(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完全通畅的血管分别是6支(6/13)、2支(2/11)和0支(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h动脉溶栓组和3h静脉溶栓组间有效和完全再通的血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0和0.211)。溶栓后PT、APTT在r-Sak溶栓组均显著延长,各组的D-二聚体在溶栓前后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24h后动物均存活,6h动脉和3h静脉溶栓组临床症状较轻,病理检查未发现脑出血并发症。结论r-Sak动脉内6h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早期血管再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