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背景:激素引起股骨头局部区域骨小梁和骨髓坏死,股骨头塌陷、变形,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但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及治疗仍未为人所破解,医学界存在多种病机学说争议,但是目前对病理机制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其研究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及难点。目的:综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成脂分化学说及治疗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1988/2010),英文检索词分别为"Glucocorticoids,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factors,treatment,choice",中文检索词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成脂分化,治疗,研究进展",从激素性股骨头成脂分化及治疗现状2方面进行归纳概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1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54篇文章。现代研究主要从细胞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结果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部分生物学基础是骨细胞成脂分化异常,激素引起成脂分化因子的变化进而导致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但是激素的作用于多个分化因子,单纯从某个因子来衡量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可能有较大误差,激素使用过度是股骨头坏死核心原因。目前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仍不深入。  相似文献   
32.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对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评估价值.术中阻断第一肝门23例(阻断组),未阻断第一肝门23例(未阻断组).术前及术中各检测1次ICG,计算术中与术前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的差值(ΔR15),记录术前及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未阻断组ΔR15显著低于阻断组(P<0.01),两组术后同时间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作为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有效方法,采用术中与术前ΔR15能有效的评估HIRI.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LRFA)治疗小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LRFA法治疗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共9个瘤体,肿瘤均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近膈顶或邻近胆囊等空腔脏器。肝功能均为ChildA或ChildB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中转开腹,未出现大出血、胆道、膈肌及胃肠道灼伤等并发症;术后一月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坏死率为88.9%(8/9),平均随访13.5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LRFA治疗小肝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原发高血压患者20例的护理,总结原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症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结果:20例患者血压全部恢复正常范围。结论:应用我院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5.
不完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撕脱伤是严重而复杂的创伤之一,临床上常用中厚皮回植,但皮片外观欠美观,且耐磨性差。作者利用不完全大面积撕脱皮肤血液循环的特点,在大致判断皮瓣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对真皮下组织有血液供应者,视情况分别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全厚皮片,对真皮下组织无血液供应者,采用网眼状中厚皮片回植,经26例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中药骨碎补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对Cbfα-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干预培养细胞的方法,利用骨碎补单味药物与培养基联合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通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促BMSCs成骨分化能力,通过RT-PCR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Cbfα-1的表达,探讨中药骨碎补促成骨能力的机制。结果骨碎补药物各组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MSCs成骨分化能力及RT-PCR检测Cbfα-1的表达均明显优于空白组及条件培养组(P<0.01),0.002 g/ml药物组优于0.02 g/ml及0.0002 g/ml药物组(P<0.05)。结论中药骨碎补可促进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使Cbfα1的表达加强。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诊断中钙化灶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20个颈部淋巴结结核中钙化灶的超声表现.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内钙化灶在钙化灶大小,钙化灶的分布,后方声影以及淋巴结自身的血流及液化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钙化灶的特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中具有各自的特异性表现,这为两者在超声诊断中提供了客观实用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故将血管通路称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护士是维护透析患者生命线的第一使者,对内瘘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内瘘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组织多普勒(TDI)右室Tei指数对于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笔者对3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法,观察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在溶栓后1天、7天的有效率分别为79.4%、94.2%,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发病6小时内溶栓效果最好,6~12小时溶栓亦可,尿激酶对再梗塞有效,且其用量与疗效无确切关系。缺点是可致继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