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食道引流型喉罩与可弯曲喉罩用于中耳炎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6至1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择期中耳炎手术患者13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食道引流型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PLMA)组和可弯曲喉罩(flexi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FLMA)组,每组65例。全麻诱导后,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喉罩,采用经典手指引导法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的放置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首次放置成功率及总体成功率,记录头颈正中位和侧头位漏气压、15 cm H2O压力控制下的呼出潮气量,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体位变换前后咽部解剖结构显露情况分级;记录复苏期间的并发症如咽痛、声嘶、呛咳、喉痉挛、胃胀气、恶心呕吐、软组织损伤、喉罩罩体有无血迹、返流误吸等。结果 PLMA放置时间显著短于FLMA(P=0.010 2),而两种喉罩的首次放置成功率和总体放置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LMA的侧头位潮气量显著低于正头位(P=0.020 7),且显著低于PLMA组侧头位(P=0.013 4)。无论正侧位,PLMA的漏气压均显著高于FLMA(正侧位P均<0.000 1),而FLMA由正头位改为侧头位后漏气压显著下降(P=0.0128)。纤支镜定位分级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MA组患者苏醒后咽痛(P=0.022 6)和胃胀气(P=0.042 2)显著多于PLMA组,其余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LMA与FLMA均可应用于全身麻醉下中耳炎手术的气道管理,两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PLMA密封效果更好,在变换头位时,潮气量不易受影响,胃胀气发生率较低,但存在软组织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米勒·费希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综述。方法回顾分析8例米勒·费希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物成双,四肢无力,手足发麻感,行走不稳。主要神经系统体征: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双侧眼外肌麻痹,水平眼震,周围性面瘫,共济失调,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视物成双和四肢无力。脑脊液蛋白升高8例,脑脊液细胞数无升高病例。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4例,脑电图异常3例。CT和MRI检查发现异常1例。激素和人血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可有效缓解病情,7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1例不明显。结论米勒·费希尔综合征主要累及周围神经系统,临床表现相似,大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3.
韩广怀  刘卫卫  董淑玲  白永超 《河北医学》2006,12(11):1169-1170
我科自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150例153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对象:自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所有收住院突聋患者150例153耳给予以巴曲酶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男性88例,女性62例,左耳84例,右耳63例,双耳3例;发病年龄12~67岁,其中1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22年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患者的18种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血清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流行情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沧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进行变应原sIgE检测的2 2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变应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为59.43%,前5位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粉尘螨(28.08%)、屋尘(23.20%)、屋尘螨(22.21%)、艾蒿(16.44%)和猫上皮(12.32%)。男性和女性患者各类变应原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1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除1~10岁组中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屋尘以外,其他年龄组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秋季就诊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 沧州地区疑诊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sIgE阳性主要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屋尘螨、艾蒿和猫上皮。变应原sIgE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的变应原sIgE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北沧州地区过敏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中同步添加小剂量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对胚胎质量及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前一周期IVF助孕未获优质胚胎且未获成功妊娠的76例年轻患者(<37岁)为研究对象,再次助孕采用与前一周期相同的促排卵方案,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期间同步添加小剂量生长激素,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患者前后两次助孕的Gn时间、获卵数、获可移植胚胎数、优胚率、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和生化/临床妊娠流产率等。结果:患者添加GH后,促排卵Gn用药总量、停Gn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停Gn日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平均可移植胚胎数较前一周期均无统计学差异,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取消率相似(P>0.05),但添加GH后Gn用药天数缩短[(10.39±1.38) d vs. (11.14±1.78) d,P=0.004],优质胚胎率(18.9% vs. 0.0%)、临床妊娠率[51.32%(39/76) vs. 7.89%(6/76)]、着床率[38.73%(55/142) vs. 5.00%(7/140)]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临床妊娠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明确原因胚胎质量差的患者,再次IVF助孕同步添加小剂量GH,能获得理想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26.
在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发展、妊娠率显著提高的今天,一个新的挑战已经出现: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它给患者夫妇身心及经济均带来极大负担,但RIF病因复杂性,目前尚无RIF的诊治共识,诊断标准的不统一也影响对临床治疗措施有效性的观察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归纳总结,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斯奇康注射联合口服龙胆泻肝胶囊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188例玫瑰糠疹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2组,治疗组(98例)口服龙胆泻肝胶囊4粒,3次/d,并给予斯奇康注射液(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 ml,肌肉注射,3次/周,1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90例)口服龙胆泻肝胶囊4粒,3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98例,痊愈48例,显效34例,有效率83.67%;对照组90例,痊愈38例,显效24例,有效率68.8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斯奇康联合龙胆泻肝胶囊治疗玫瑰糠疹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减肥降脂灵胶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9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减肥降脂灵胶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99例,每日3次,每次4粒,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体重、甘油三脂下降显著,P<0.001,但排便次数有所增加;有效率为90.9%。  相似文献   
29.
目的预测和分析空肠弯曲菌(CJ)细胞扩张毒素(CDT)cdtA、cdtB、cdtC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为CJ疫苗研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PCR扩增cdtA、cdtB、cdtC基因,克隆入pGEM-T载体并测序,对重组质粒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cdtA、cdtB、cdtC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Chou-Fasman法、Ganmier-Robso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该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方案、Emini方案和JamesonWolf方案预测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克隆的cdtA、cdtB、cdtC基因全长分别为874bp、913bp、711bp。发现cdtA的840-32bp序列完全与标准株NCTC11168的1-807bp序列一致,cdtB的841-42bp序列完全与标准株NCTC11168的1-798bp序列一致,cdtC的667-96bp序列完全与标准株NCTC11168的1-570bp序列一致。cdtA第11~44和54~90区段,cdtB第5~70、78~112、137~187区段,cdtC第119~140和145~193区段及其附近可能是CJ-cdtA、cdtB、cdtC蛋白的B细胞表位优势区。结论成功扩增空肠弯曲菌O∶19菌株cdtA、cdtB、cdtC基因,测序表明与标准株序列高度同源,已有文献证明cdtA、cdtB、cdtC基因在不同CJ菌株中高度保守,符合疫苗候选抗原的基本特征;预测出cdtA、cdtB、cdtC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优势区,这将为CJ新型疫苗的设计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0.
盐酸洛美利嗪及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RP-HPL C法测定盐酸洛美利嗪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色谱柱为 L ichrospher5 C1 8柱 (2 0 0× 4.6mm,5 μm) ,流动相为乙腈 -p H5 .8磷酸盐缓冲液 (80∶ 2 0 ) ,检测波长 2 10 nm。线性范围为 40~ 160 μg/ ml,r=0 .9999,精密度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