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和发病规律,该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本病就诊患者,收集其社会学资料(12个变量)、疾病影响因素(13个变量)、症状和体征(9个方面84个变量)和神经内分泌指标(19个变量),统计方法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别,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亚型和证型与临床症状间关系,并将中医证型进行证素分解以分析神经内分泌指标在各证型和证素间的差别。结果共收集383例患者,其中泄泻型、便秘型、混合型患者分别为353(92.2%),14(3.7%),16(4.1%)例,泄泻型患者中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虚湿阻证分别为291(76.0%),18(4.7%),48(12.5%),26(6.8%)例。在泄泻型、便秘型、混合型的疾病亚型对比中,患者血型存在显著差异,疾病分型与过敏史、饮酒史、三餐不准时、很少或无休假、发病的其他原因共5个变量显著相关(P0.05,0.3),共15个症状和体征变量(畏寒、面色异常、胃脘胀满等)在各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分别有5,8,5个变量是各自的独立影响因素,神经内分泌指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泄泻型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虚湿阻证的中医证型对比中,患者性别、居住条件、职业存在显著差异,中医证型与饮酒史、吸烟史、很少或不吃早餐、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 h共4个变量呈显著相关(P0.05,0.3),共14症状和体征变量(手足心热、乏力、头胀等)在各组间有显著差别(P0.05),分别有3,4,6,3个变量是各自的独立影响因素,神经内分泌指标仅乙酰胆碱(Ach)、血管紧张素Ⅱ(AT-Ⅱ)在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ch,AT-Ⅱ,促肾上腺素(ACTH),雌二醇(E2)在部分证素对比中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初步明确本病社会学分布、影响因素、证候分布、疾病和亚组微观机制等,后续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调查,提高研究科学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22.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认识,阐述归纳了临床治疗中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针灸治疗的状况,提出了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23.
通过分析医生报告结局(CRO)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国外CRO量表涉及领域广、研究规范程度高;而国内CRO量表起步较晚,大多从国外翻译而来,自行研制及严格考评的量表欠缺。提出CRO量表符合中医四诊特点,有助于丰富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方法、量化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指标等,但仍需要建立严谨的指导规范,建立健全医生报告结局量表体系,加强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支持力度,扩大宣传及推广,加强地域及学科合作等,提高中医CRO量表的质量及推动其临床应用,使得中医CRO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24.
目的:结合中医证候多维度、定量化分析的需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多因素建模方面存在的优势,建立常见脾胃病中医证候量化辨识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以前期建立的脾胃系量化辨证条目库为基础,对中医"胃痛""胃痞"及"泄泻"病患者的临床表征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病因病机分析及证候要素分析方法,运用SPSS 22软件对核心证候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核心证候与临床表征的定量关系。结果:临床调查共纳入患者1155例,经模型的拟合分析和因素筛选,最终建立了包括脾虚证、肝郁证及湿热证三大主要证候的量化辨证模型,各模型总体拟合度良好(P0.05)。其中脾虚证模型涵盖相关表征21项,肝郁证涵盖表征12项,湿热证涵盖相关表征18项,各变量相关性与中医理论相符,模型具有良好的理论解释意义。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脾胃系疾病的以脾胃虚弱、气机不利及湿热内蕴为核心病机主要病机特征。有利于构建结构清晰,可解释性强的定量化证候模型。  相似文献   
25.
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肌无力危象临床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下,探讨并筛选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方案。文章通过详细介绍此方案,且通过干预患者护理、心理等方面,进一步为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裙带菜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Undaria pinnatifida,SPUP)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MTT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和Westernblot法检测SPUP干预后对HepG2、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和划痕法检测HepG2、SMMC-772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法检测SPUP对肝癌细胞自噬、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蛋白的影响。结果 SPUP对HepG2、SMMC-7721细胞有短期和长期的抑制增殖作用,对正常肝细胞L-02无明显抑制作用,SPUP可促进两种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水平。同时,SPUP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EMT和MMPs水平。结论 SPUP通过促进凋亡和自噬、抑制EMT和MMP...  相似文献   
27.
目的:模拟专家辩证诊断的经验,便于编制电脑专家诊断系统。方法:运用现代多元统计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按照诊断树的步骤计算出诊断树各枝杈和尾端各证型的诊断指数和Logistic回归方程。按诊断树各枝杈证型出现的概率连乘求出尾端证型(总的辩证分型)的概率。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预测虚和实的结果与专家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8%;主证的总的符合率为93.8%;兼证的总符合率为79.7%。结论: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每一个变量和诊断树每一个枝杈对证的贡献度,符合专家临床逻辑思维过程和接近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8.
陈洁  冼绍祥  刘凤斌 《光明中医》2008,23(12):1916-1918
目的:评价加用补肾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金匮肾气丸,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并采用SF-36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症状疗效中总有效率治疗组88%,对照组为84%;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虽有一定程度改善,尚无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生理机能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生理机能、活力、情感角色限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补肾法能提高CHF患者生理机能、活力、情感角色限制等三个方面的相关哇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
为总结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思想和临床经验,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设计,首先回顾2009—2013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提取所用中药、疾病、证型、医疗费用和药物数量等信息,数据整理后采用统计描述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证型和初步的主药及加减变化,统计时同时进行全集和亚组分析;然后进行专家访谈讨论形成最终的证型及用药。结果共收集到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年龄(50.30±10.18)岁,男性151例(66.23%),女性77例(33.77%)。157例患者提取到中医诊断和证型信息,其中胃痞和胃脘痛各115和23例,缺失19例,包含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脾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不足证患者12,57,18,23,21,26例。整体228例患者共用104味中药,亚组157例患者共用94味中药,总结各组前15味中药形成初步的治疗主药和加减变化。然后,使用亚组157例患者资料,以各证型为因变量,纳入前32味中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形成各证型下的加减用药变化。专家评阅修改后认为病因与饮食、情绪、体虚有关,病机是"脾虚气滞,热郁络瘀",并确定以上6种证型和12味治疗主药,包括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浙贝母、海螵蛸、大腹皮、枳壳、紫苏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醋莪术。该研究基于临床实践数据和专家访谈信息总结了刘凤斌教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想经验,设计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0.
曾碧珊  刘凤斌 《新中医》2012,(3):158-159
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的范畴,是临床多发病,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本病虽非重症,然常影响饮食、言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刘凤斌教授是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刘教授在临床诊疗及教学工作中,对口腔溃疡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颇具特色,收效良好,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