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赖N6-甲基腺苷(m6A)的调节,并与坏死性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关系尚未被研究。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坏死性凋亡的关系,为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STAT1抑制剂)组,各10只。后2组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脑硬膜,不进行颅脑打击。颅脑损伤6 h后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水平以及脑含水量,检测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总m6A RNA甲基化修饰水平、STAT1和JA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  相似文献   
12.
眶尖区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仲海  陈晓光 《医学综述》2014,(13):2386-2389
眶尖区神经是视功能的主要支配神经,其损伤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视神经与动眼神经因组织学特点不同,损伤与再生机制各异。近年来的研究已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眶尖区神经损伤治疗是医学领域的历史性难题,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治疗方法有神经减压术、神经重建术、细胞移植术、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早期预测价值,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术后1 d的血清降钙素原(PLT)、C-反应蛋白(CRP)检测诊断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156例BPH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感染率为17.95%;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PCT(1.81±0.94)ng/ml、CRP(34.07±11.58)m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PCT、CRP水平预测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719,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0.992和0.607、0.727。结论 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及导尿相关操作有关,尿源性感染患者术后早期可出现PCT、CRP水平的升高,两指标可用于感染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入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①手术沟通脑与外界。②创道不愈合时间超过1周,脑脊液、液化脑组织漏出。1.2 临床资料 全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1岁,平均37岁。感染导致瘘16例,其中继发脑脓肿6例,颅骨骨髓炎10例。非感染原因引起的16例,包括脑积水并脑穿通畸形9例,其他7例中,脑水肿使减压窗脑膨出,手术创口张力大血运不良3例,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2例,放疗1例,糖尿病1例。疾病分布上闭合性颅脑损伤9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脑血管病4例,脑肿瘤6例,脑脓肿2例。瘘发生于幕上26例,幕下6例。瘘发生于术后一周以内11例,1至2周15例,2周以上6例。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本院自1994年至2001年收治的11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更好的外科手术方法。1 临床资料和结果1.1 一般资料 男68例,女45例,年龄27~74岁,  相似文献   
16.
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为 12例额颞顶部脑挫裂伤或伴颅内血肿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1 ] (Standardlargetraumacraniotomy)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5~ 6 7岁 ,平均约 36岁。致伤原因 :车祸 10例 ,行走滑倒 1例 ,坠落伤1例。入院时GCS评分 :3~ 5分 3例 ,6~ 8分 6例 ,9~ 13分 3例。一侧瞳孔散大 5例 ,双侧瞳孔散大 1例。1.2 影像学资料 头颅CT显示均为额颞顶部病变。单纯广泛脑挫裂伤 2例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 6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冲洗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颅骨钻孔单孔或前后双孔闭式引流术+生理盐水冲洗治疗5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结果 治愈45例,其中出现血肿复发、脑挫裂伤各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张力性气颅、低颅压各1例。结论 CSDH钻孔生理盐水冲洗闭式引流术疗效可靠。认真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具体情况分析处理,操作精细、轻柔,术后认真观察患者精神、神志,引流液情况并及早处理是预防及早治疗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以及转归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8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40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手术夹闭组),45例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组)。手术夹闭组和血管内栓塞组男性(37.5%对40.0%;χ2=0.056, P=0.813)、高血压(30.0%对33.3%;χ2=0.109, P=0.742)、吸烟(50.0%对48.9%;χ2=0.010,P=0.918)、饮酒(45.0%对46.7%;χ2=0.024,P=0.878)、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50.0%对48.9%;后交通动脉:35.0%对33.3%;大脑中动脉:10.0%对11.1%;椎动脉:5.0%对6.7%;P均>0.05)、动脉瘤最大直径<10 mm(80.0%对77.8%;χ2=0.063,P=0.802)、Hunt-Hess分级1~2级(55.0%对57.8%;χ2=0.066,P=0.797)、Fisher分级1~2级(60.0%对57.8%;χ2=0.043, P=0.835)和发病至治疗时间<72 h(62.5%对64.4%;χ2=0.035,P=0.853)患者的构成比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夹闭组和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97.5%对91.1%;P=0.364)和转归良好率(65.0%对68.9%;χ2=0.145, P=0.703)均无显著差异;手术夹闭组无死亡病例,血管内栓塞组死亡1例(2.2%),但无显著性差异(P=1.000);手术夹闭组有1例(2.5%)发生脑梗死,血管内栓塞组未发生脑梗死,亦无显著差异( P=0.471)。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在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入院时外周血miR-130a和miR-132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对重型颅脑损伤(s TBI)患者发病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救治的158例TBI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根据格拉斯昏迷评分(GCS),将TBI患者分为轻度(m TBI)组、中度(ms TBI)组和重度(s TBI)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四组受试对象有表达差异的miRNAs,并筛选靶基因明确的miRNAs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随访6个月,根据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外周血miRNAs对预后诊断的临界值。结果经基因芯片分析选择miR-130a和miR-132作为目标miRNA,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对照组受试者相比,三组TBI患者外周血中miR-130a表达均显著上调,同时miR-132表达量显著下调(均P 0. 05)。而且以s TBI组患者外周血miR-130a水平为最高,miR-132水平为最低。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TBI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外周血miR-130a表达呈负相关性(rs=-0. 79,P 0. 05),而和miR-132表达呈正相关性(rs=0. 74,P 0. 05)。根据6个月随访结果,39例患者预后良好,26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患者外周血miR-130a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 0. 05),同时miR-132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 0. 05)。经ROC曲线分析,入院时外周血miR-130a和miR-132水平对s TBI患者6个月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 74(95%CI 0. 57~0. 87)、0. 70(95%CI 0. 63~0. 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miR-130a和miR-132联合预测m TBI患者预后的ROC曲线AUC明显高于单项指标(P 0. 05)。结论TBI患者入院时外周血miR-130a和miR-132水平可早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并且可作为s TBI患者近6个月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