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刘仕昌教授辨治岭南温病"时邪类疟"证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仕昌老教授是岭南著名温病学家,文章就刘老在岭南温病“时邪类疟”证临床辨治中力主“清透兼施”的经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2.
患者王××,女,20岁,学生。自1978年9月起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而在当地医院诊治。同年11月3日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而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经过顺利,十天后出院。自出院后第三天起出现反复低热(口腔探温早晨37.2℃,午后及晚间38℃左右),伴有不思饮食,头晕乏力等症状。曾先后作血常规、血沉、抗“O”,胸部X线摄片,超声波及胆囊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HuanglianJiedudecoction,HJD)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Salviamiltior-rhiza,SM)、赤芍(Paeonialactiflora,PL)(HJD SM PL)组、王氏连朴饮(WangshiLianpudrink,WLD)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WLD SM PL)组、湿热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HJD SM PL组症状表现较轻,HJD组及HJD SM PL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内毒素犤HJD,HJD SM PL,WLD,WLD SM PL组分别为(0.57±0.06),(0.56±0.07),(0.63±0.03),(0.62±0.02)μg/L〗,TNF,IL-1较湿热模型组犤内毒素为(0.79±0.05)μg/L〗显著降低(P<0.05~0.01),HJD组、HJD SM PL组内毒素,IL-1的含量尚低于WL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JD SM PL组、WLD SM PL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优于HJD组、WL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清热解毒对于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缩短  相似文献   
34.
中药清热凉血新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微观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JD)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SM)、赤芍(Paeonia lactiflora,PL)(HJD+SM+PL)组、王氏连朴饮(wangsh Lianpu drink,WLD)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WLD+SM+PL)组、湿热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HJD+SM+PL组症状表现较轻,HJD组及HJD+SM+PL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内毒素[HJD,HJD+SM+PL,WLD,WLD+SM+PL组分别为(0.57&;#177;0.06),(0.56&;#177;0.07),(0.63&;#177;0.03)+(0.62&;#177;0.02)μg/LJ,TNF,IL-1较湿热模型组[内毒素为(0.79&;#177;0.05)μg/L]显著降低(P&;lt;0.05~0.01),HJD组、HJD+SM+PL组内毒素,IL-1的含量尚低于WL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I)。HJD+SM+PL组、WLD+SM+PL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优于HJD组、WL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结论:清热解毒对于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缩短病程。温病湿热证存在传统四诊不易察觉的微观血瘀,治疗时加入凉血化瘀之品,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35.
15所部队医疗保健机构疫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刘仕昌,马峰,张国琪,卢登明(成都军区疾病监测中心,成都,610061)为了监督和促进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做好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疾病监测工作质量,我们对我区15所不同类别的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了...  相似文献   
36.
目前,有关甲、乙病毒双重(重叠、混合)感染的研究报道已不少。而涉及两种以上病毒重叠感染的观察尚少见。为此,仅就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分型研究中,经筛检证实的82例重叠感染者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观察对象 1991年1~12月期间,  相似文献   
37.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Ⅱ型登革出血热以出血、腹痛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达5~10%。此病在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出现,而且有逐年增多和加重的趋势,迄今尚缺乏特效治疗。为了探索中医药对本病的作用,我们于1986年10~12月在儋县人民医院,应用DME的原则,进行前瞻性的中西分组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文57例均为住院病员。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4岁,平均25.6岁。出血最早见于病程第一天,最迟见于第8天,平均4.26天。腹痛出现时间平均在病程第3.71天。血红蛋白最低2克%,最高13.5克%。血小板计数最低4万/立方毫米,最高12万/立方毫米。红细胞压积最低20%,最高58%。白细胞总数最低3200/立方毫米,最高20300/立方毫米。既往有登革热病史者11例,消化性溃疡病史5例。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详见表1、2。  相似文献   
38.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Ⅱ型登革出血热以出血,腹痛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迭5~10%。此病在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出现,而且有逐年增多和加重的趋势,迄今尚缺乏特效治疗。为了探索中医药对本病的作用,我们于1986年10月至12月在海南岛儋县第一人民医院,应用DME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的中西分组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的疗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中药清热凉血新法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南方战区常见病证温病湿热证的作用,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温病湿热证血瘀的客观性。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复制的新西兰兔温病湿热证模型,设立黄连解毒汤组(A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B组),王氏连朴饮组(C 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D 组),湿热证模型组(E 组),正常对照组(F 组)。观察各组症状及体温变化、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凝血功能、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等指标变化。结果: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症状表现较轻,黄连解毒汤组及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体温升高较小,药物治疗各组ET、TNF、IL-1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黄连解毒汤组,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ET、IL-1的含量尚低于王氏连朴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湿热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血小板数及聚集率、凝血指标、TXB_2、6-keto-PGF(1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黄连解毒汤加丹参、赤芍组,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组在改善上述指标效果较好,优于黄连解毒汤组、王氏连朴饮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对于南方战区常见温病湿热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  相似文献   
40.
温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何提高温病的诊治效果,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现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就温病诊治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