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8篇 |
出版年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观测人体正常纵膈标本上各区淋巴结的形态、方位、数目和大小,并通过MSCT图像观测其数目和大小,提出MSCT正常纵膈淋巴结短径的参考值范围.方法:解剖观察38具成人尸体及70例志愿者胸部CT图像中纵膈各区最大径2mm以上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和最大淋巴结的长、宽和厚径,并记录其方位,并用t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诸要素的关系.结果:大体解剖显示,4R和6区的淋巴结数目较多,7区淋巴结最大,各区淋巴结的形态以类圆形为主.MSCT观测显示,纵膈各区淋巴结以4L和4R最多,分别为(3.50±2.10)枚及(3.40±1.96)枚;以7区淋巴结最大,最大横径为(4.89±1.84)mm;随着年龄的增长,MSCT显示的纵膈淋巴结数量也相应增加(P<0.01),但年龄与淋巴结的大小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尸体标本及MSCT观测,发现纵膈淋巴结分布、大小、形态及随年龄变化的一般规律,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93.
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关的L5椎弓根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L5椎弓根轴线角度和在椎体内空间投影位置对经皮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30个成人正常L5干燥骨标本,多排螺旋CT连续横断扫描,选择椎弓根最宽层面,资源图像输入GEADW4.1工作站作多平面重组方式重建,测量①椎弓根轴线与椎体矢状面夹角(E角);②椎弓根轴线与椎体上缘平行线夹角(F角);③椎弓根轴线矫正角(G角);④椎弓根轴线远端在椎体内投影位置。结果:E角左右分别为34.7°±2.5°、34.9°±3.0°;F角左右分别为3.4°±0.7°、3.0°±0.8°;G角分别为24.4°±2.2°和24.0°±2.5°,左右两侧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椎弓根轴线远端在椎体内的投影均位于椎体前上部分;椎基底静脉管均位于椎体后中央区。结论:CT重建研究得出了椎弓根E角、F角和G角参考数值,以及椎弓根轴线远端和椎基底静脉管在椎体内的位置,对经椎弓根入路的PVP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①目的探讨与鼻内窥镜术有关的鼻腔外侧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为临床积累资料。②方法观察了30个尸头和75侧干燥颅骨标本上鼻腔外侧壁结构,测量自前鼻棘至有关结构的长度和矢状角。观测了钩突、筛泡和筛漏斗等结构的形态与数据。③结果自前鼻棘至中鼻甲前端长为36.1±3.4mm,矢状角为69.8°±7.9°;至中鼻甲后端长为51.2±5.2mm,矢状角为19.8°±4.1°;至上颌窦口的长为33.8±4.5mm,矢状角为34.2°±3.7°;至额窦口的长为42.9±8.2mm,矢状角为70.4°±4.4°;至前筛窦口的长为44.1±7.8mm,矢状角为68.3°±6.2°.④结论本文的观测结果对上颌窦、筛窦等鼻腔外侧壁鼻内窥镜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测角度有助于手术的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测定蝶窦及蝶鞍区手术解剖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30例尸头和35例干燥颅骨标本蝶窦和蝶鞍区的结构,测量自前鼻棘至有关结构的长度、矢状角和侧偏角。结果 自前鼻棘至后床突的长为81.6±7.2mm,矢状角为34.6°±3.4°,偏侧角为5.9°±0.7°;至颈动脉管的长度为67.7±6.2mm,矢状角为32.3°±3.5°,侧偏角为6.8°±0.5°;至前床突的长为75.8±5.3m 相似文献
96.
探讨腰椎上关了面的方位及其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测量35套成人腰椎上关节面边缘的相互距离,并计算出关节面的方位角。结果腰椎上关节面的方位角自上而下由大逐渐变小,同一节上关节方面的方位角左右不对称。结论腰椎两侧上关节面受力不均可能影响腰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髋骨弓状线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髋关节中心脱位内固定器的设计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测量 10 9套成人髋骨双侧弓状线的弧长 ,并计算出纵向弧度 ;用几何法测算出经弓状线三等分中点骨面的横向弧度 ;同时测量髋臼中心到弓状线的垂直距离。对所得结果用SPSS软件处理。结果 :男女弓状线弧长为 (5 7.71± 5 .5 9)mm、(5 2 .0 8± 6.2 7)mm ,纵向弧度为 61.41°± 11.86°和 67.42°± 11.94° ;男女弓状线横向弧度分别为前 111.16°±12 .3 7°和 111.14°± 2 1.0 9°、中 10 6.81°± 14 .60°和 10 9.5 8°± 16.5 0°、后 13 8.0 0°± 16.60°和 14 4.46°± 15 .2 1°。男女弓状线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同性别双侧差别不显著。结论 :弓状线周围测量的数据 ,可为设计更合适髋关节中心脱位内固定钢板 ,提供参数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