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目的 研究重复促排卵治疗对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的影响,其与卵母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表达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实验组昆明小鼠接受孕马血清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重复3次促排卵,对照组接受3次生理盐水注射,其后两组同时接受促排卵得到成熟卵世细胞并分别进行GDF-9免疫组化染色和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比较两组卵母细胞GDF-9表达量和受精后卵裂率、囊胚形成率.结果 实验组得到成熟卵母细胞253个,平均每只鼠11.5个;对照组共得到521个,平均每只鼠32.6个(p<0.05);实验组GDF-9染色平均光度(0.60±1.32)×104,积分光度(2.54×2.10)×104;对照组平均光度(4.81±2.65)×104,积分光度(10.20±2.33)×104(P<0.05,P<0.01);实验组成熟卵母细胞受精后卵裂率85.6%,对照组卵裂率88.8%,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囊胚形成率20.8%,明显低于对照组囊胚形成率35.2%(P<0.01).结论 昆明小鼠经重复促排卵后排卵数目减少,GDF-9表达下降,囊胚形成率下降,重复促排卵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可能与GDF-9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皮肤受压致隐匿性压疮的发生机制,为临床上老年压疮早期干预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2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各6只。对照组不受压、模型组承受22.47kPa压力2h后两组大鼠一起实施安乐死。实验终点,肉眼观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光镜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肌组织中肌酸磷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检测皮肤和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对照组肉眼观及镜下观均皮肤完整,颜色、结构正常;模型组肉眼观皮肤完整,受压局部出现持续非苍白性发红现象;光镜下复层鳞状上皮变薄,结构层次欠清晰,表皮与真皮部分分离,肌纤维有断裂迹象,轻度水肿,间隙增宽。真皮和肌肉组织中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两组SOD、CPK、MPO、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老年大鼠皮肤持续受压2h以上可导致肌组织无菌炎性反应,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使老年大鼠在皮肤完整情况下发生组织和细胞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高危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1例高危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9例眩晕综合征患者及2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 高危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外周血Treg/CD4+T细胞比例(5.66%±1.91%)显著低于眩晕综合征组(9.18%±2.26%)和健康成人组(9.21%±2.71%).结论 高危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下降.Treg比例降低可能破坏了外周自身免疫耐受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高危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天麻素缓释片对高危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外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缓释片,疗程均为28 d.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Treg/(CD+4T)细胞比例及IL-17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reg/(CD+4T)细胞比例及IL-17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reg/(CD+4T)细胞比例(15.30±2.97)高于对照组(13.4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7浓度(184.63±65.76)低于对照组(231.91±6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素缓释片可能有助于改善高危后循环TIA患者的自身免疫炎症反应失衡.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建立类似人颅内动脉瘤特点的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方法 切取兔左颈总动脉约8mm,经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处理后,采用端侧吻合法将其吻合到右颈总动脉,建立侧壁型动脉瘤20只.术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检查、DSA和动脉瘤壁病理检查.结果 本组建立兔颈部囊状动脉瘤模型20只,术后健康成活18只,动脉瘤自发破裂导致死亡2只.DSA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通畅16只,动脉瘤腔自发性完全闭塞2只;造模成功率为80%.彩色多普勒发现:动脉瘤模型建立后即刻平均直径为(2.57±0.20) mm,2周后平均直径为(3.14±0.20)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载瘤动脉血流速度较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快.病理检查显示:动脉瘤模型的动脉壁内弹力层和中弹力层基本消失.结论 经弹性蛋白酶和胶原酶处理的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在形态结构、组织结构、自然发展史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上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是模拟人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COLO205结肠癌细胞株caspase-3的调控, 并探讨其诱导COLO205细胞株凋亡的机制.方法: 1、2、4 mmol/L丁酸钠与结肠癌细胞共同培养48 h;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1、2、4 mmol/L丁酸钠组细胞活性下降(0.47±0.09, 0.40±0.03,0.37±0.02 vs 0.55±0.09, P<0.05或0.01);丁酸能显著促进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31.9±1.15, 40.6±1.04, 51.7±1.17 vs 29.4±1.02,P<0.05或0.01), 增加COLO205细胞的凋亡率(8.27%±0.42%, 15.1%±0.72%, 21.6%±0.95% vs 7.0%±0.33%, P<0.05或0.01).结论: 丁酸钠能通过上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并诱导COLO205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PC12细胞的毒性及其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槲皮素6.25,12.5,25,50和100μmol·L-1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于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分别与PC12细胞预孵育2 h,随后采用4 GyX线辐照PC12细胞,于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反应,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菲啉络合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DCFH-DA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槲皮素6.25~100μmol·L-1与PC12细胞作用24 h(r=0.887,P<0.01)和48 h(r=0.872,P<0.01)具有促细胞增殖作用,作用72 h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且随浓度增加毒性增大(r=0.942,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受辐射后细胞增殖反应、SOD活性和T-AOC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增加(P<0.01)。与辐照对照组比较,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防护组PC12细胞增殖反应(r=0.751,P<0.01),SOD活性(r=0.837,P<0.01)和T-AOC(r=0.940,P<0.01)随槲皮素浓度增大而增高,MDA含量(r=0.845,P<0.01)和ROS含量(r=0.930,P<0.01)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12.5~50μmol·L-1浓度范围内其防辐射作用与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原代培养海马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建立H2O2致海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 mmol/L的H2O2诱导海马细胞24 h,细胞活力下降(均P<0.01),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增加,SOD、CAT及GSH-Px活性下降。而GSP可明显减少细胞损伤,使细胞内SOD、CAT及GSH-Px活性增加,并减少细胞内ROS和MDA含量。结论:GSP对H2O2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chain reaction technique,PCR)技术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例(单纯T2DM组40例、DR组46例)以及对照组30例外周血中的HCMV-DNA,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结果:DR组HCMV-DNA检测阳性率(65%)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35%)和对照组(13%,P<0.01),DR组ET含量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HCMV感染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HCMV感染可能加重DR。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ight chain multiple myeloma, LCMM)中血、尿轻链与M蛋白的相关性,探讨其在LCM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04例初诊LC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血、尿轻链与M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LCMM患者分为有M蛋白组与无M蛋白组,两组患者血、尿受累轻链及κ/λ比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蛋白水平与血受累轻链含量的相关性显著(P均<0.001)。结论 血、尿受累轻链及κ/λ比值是影响LCMM患者血清中是否出现M蛋白条带的重要影响因素,为LCMM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