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天津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乡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508名村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肺功能测定、体格检查。对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进行胸部X线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该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9.4%,其中肺源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6.9%。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13.5%与6.2%),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12.2%与7.2%),有家族史者高于无家族史者(21.4%与8.5%),幼年前有咳嗽史者高于无咳嗽史者(75.0%与9.2%),P值均〈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室外空气污染、下厨、使用柴草烹饪时间、吸烟、幼儿时咳嗽史、男性、年龄增长、家族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易患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长、家族史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独立易患因素。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生存质量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年龄、家族史、吸烟及室外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32.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浅低温(31℃-34℃)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共113例,男59例,女54例。年龄4-73岁,平均31.4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22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2例,法乐氏三联征(triad of Fallot,F3)3例,双腔右心室1例,Ebstein畸形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36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9例,双瓣置换手术(double valves replacemnet,DVR)7例。结果1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因术中暴露极差而被迫降温心脏停跳操作外,其余全为非停跳手术,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方便手术后管理,减少了心脏停跳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重症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施行体外循环下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72min,升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116min,转流中采用中度低温、中度稀释、高流量灌注以及定时灌注冷停跳液等心肌保护措施.结果自动复跳21例,7例电击复跳;5例发生严重低心排;4例死亡,死亡率14.3%.结论接近生理状态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和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适用于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深入发展,城市人口、车辆、基建项目等的大量增加,人们活动的多样性和高节奏性,创伤的发生数量明显增加。而胸部创伤是外科创伤中常见的急症,其中部分多发伤的病人伤情复杂,有较高的死亡率。我院自1991年5月~1998年5月收治胸部创伤患者209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9例,男167例,女42例。年龄4~86岁,平均42.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3例,坠落伤44例,锐器、斗殴伤35例,钝挫伤47例。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29例,闭合性损伤180…  相似文献   
35.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和药理活性,而离子液体因其独特的性质在天然产物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中应用越来越多。综述了目前天然产物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离子液体特别是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类型、碳链长度、键合作用等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离子液体萃取剂选择的建议,并指出离子液体的绿色回收和可食用型离子液体的开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离子液体在天然黄酮类成分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加异丙酚联合喉罩对脑血管病介入患者麻醉作用。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异丙酚与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单药持续泵注,同时加用芬太尼静注治疗。比较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MAP与HR值,手术时间及异丙酚用量等指标。结果置入喉罩10min时,两组患者的MAP值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拔除喉罩10min时,对照组MAP值较麻醉前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在麻醉维持过程中异丙酚用量显著降低。结论右美托咪定加异丙酚联合喉罩对脑血管病介入患者麻醉,可以显著降低手术与麻醉应激,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显著降低异丙酚用量,这一麻醉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7.
综述离子液体在生物碱、酚类化合物、精油、木质素和黄酮5类天然产物中的应用,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用离子液体提取具有节能、省时、收率高、无毒、无污染的优点;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阴阳离子组成来改变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的角度来看,整合这些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呼吸驱动和气道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1)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无阻塞组);(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轻度阻塞组;(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中度阻塞组;(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重度阻塞组患者的中枢呼吸驱动(P0.1),最大通气时的中枢呼吸驱动(P0.1MAX),最大口腔吸气压(PI MAX),最大口腔呼气压(PE MAX),中枢呼吸驱动储备(P0.1/P0.1MAX),有效吸气阻抗(P0.1/Vt/Ti)以及4Hz振荡频率下呼吸阻力(Rfo4Hz),4Hz振荡频率下吸气末阻力(Rin4Hz),4Hz振荡频率下呼气末阻力(Rex4Hz)的水平:以及上述呼吸驱动指标与4Hz振荡频率下呼吸阻力诸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包括216例男性患者,其年龄在35-60岁之间,分为以下各组:(1)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轻度阻塞组;(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中度阻塞组;(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气道重度阻塞组。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咳嗽组为对照组,目的在于尽量排除至中枢呼吸驱动的影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PIMAX,PEMAX在各个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1,P0.1MAX,P0.1/P0.1MAX,P0.1/Vt/Ti以及呼吸阻力诸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呼吸阻力诸指标与P0.1,P0.1/P0.1,MAX,P0.1/Vt/Ti明显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时处于高中枢呼吸驱动,高有效吸气阻抗和低中枢呼吸驱动储备状态,遇感染,心衰等应激情况时将易于发生呼吸衰竭,而改善呼吸阻力将有助于缓解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高中枢呼吸驱动,高有效吸气阻抗和低中枢呼吸驱动储备状态。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1448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8年在宁夏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8.7%,氯吡格雷97.3%,肝素96.4%;二级医院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89.4%,氯吡格雷32.1%,肝素84.6%。三级医院药物联合使用率:两联96.2%,三联93.7%;二级医院分别为31.3%,28.8%。介入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9.4%,氯吡格雷99.8%,肝素99.1%;非介入组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3.1%,氯吡格雷58.9%,肝素88.3%。介入治疗组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非介入治疗组。结论我区近年来三甲医院的抗栓药物使用率略优于国内外大型临床试验结果,二级医院药物使用率略低于国内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区二级医院的指南贯彻力度。  相似文献   
4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间歇低氧,即反复短暂缺氧继之再氧合过程,与众多心血管疾病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间歇低氧细胞模型,测定间歇低氧条件下内皮细胞中VEGF含量的变化,探讨OSA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