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的孕前及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为减少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00例临床确诊为唇腭裂患者的母亲为病例组,100例同期出生未患唇腭裂婴儿的母亲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孕妇基本情况(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孕次等),对调查结果进行x2检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唇腭裂发生的孕前和孕早期环境危险因素有:接触有害物质、孕前或孕早期患病、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良、服用药物和母亲文化成功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害物质接触、孕前或孕早期患病、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良、服用药物5个因素影响唇腭裂发生.结论:有害物质接触、孕前或孕早期患病、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良、服用药物可能是贵州省发生先天性唇腭裂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口腔鳞癌巨噬细胞侵入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比较口腔正常、炎症及鳞癌组织内巨噬细胞和微血管数 ,鳞癌组织侵入的巨噬细胞和血管生成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巨噬细胞及微血管。结果 :巨噬细胞记数在鳞癌组织内、正常黏膜及炎症组织内均有差别 (P <0 .0 0 1) ,炎症组织内最多 ,鳞癌次之 ,正常黏膜内最少。微血管记数在鳞癌和炎症组织内较正常黏膜内均有增加 (P <0 .0 0 1) ,但在鳞癌内与炎症组织内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鳞癌中随病理分级的增加 ,巨噬细胞的侵入增加 (P <0 .0 5 ) ,微血管记数虽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巨噬细胞记数与微血管记数呈直线相关关系 ,呈正相关 (P <0 .0 1) ,巨噬细胞侵入在肿瘤坏死区域明显增多。结论 :在口腔鳞癌中侵入的巨噬细胞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 ,其在口腔鳞癌中的具体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阻止巨噬细胞侵入可以作为口腔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鳞癌细胞吞噬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后通过培养将其转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分别在常氧(20% O_2)和缺氧(O_2<1%)条件下进行单核巨噬细胞和舌鳞癌细胞Tca 8113的混合培养,4 h后MTT法检测单核/巨噬细胞对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在缺氧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低于常氧环境下(P<0.05).结论:在缺氧的微环境下,单核/巨噬细胞对舌癌细胞株的吞噬、杀伤作用减弱,但单核/巨噬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鳞癌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MIF在42例口腔鳞癌和10例口腔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 并通过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MIF主要表达于口腔鳞癌细胞中,其阳性表达率(73.81%)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肿瘤组织中MIF的表达与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与Ⅲ-Ⅳ期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F在口腔鳞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并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和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5.
口腔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的关系 ,探讨Survivin对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口腔鳞癌标本 42例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 14例 ,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10例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探测Survivin和CD3 4 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正常口腔黏膜均未见Survivin表达 ,口腔鳞癌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 80 .95 % ( 3 4/4 2 )。口腔鳞癌中M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且随病理分化不良而增高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Survivin表达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Survivin表达阴性组 (P <0 .0 5 ) ,Survivin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度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其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与定位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间的关系,探讨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VCAM-1和CD31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VCAM-1蛋白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以及血管内皮细胞;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MVD值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CAM-1表达阳性组MVD值显著高于VCAM-1表达阴性组(P〈0.01),且VCAM-1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 VCAM-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7.
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关系,探讨Ang2在口腔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SABC法检测41例口腔鳞癌标本(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Ang2和CD3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29%(28/41),显著高于Ang2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Ang2表达主要集中于癌灶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口腔鳞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中分化型的肿瘤MVD值显著高于高分化型的肿瘤(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P<0.05)。Ang2表达阳性组中MVD明显高于Ang2表达阴性组(P<0.01),Ang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Ang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8.
背景:尽管常规网孔羟基磷灰石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性,但在移植后不能被人体吸收,用于牙槽突裂的骨缺损充填时会影响上颌骨和尖牙的发育与萌出。 目的:对比常规网孔羟基磷灰石与新型网孔羟基磷灰石复合骨修复牙槽突裂的效果。 方法:将46例唇腭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按唇腭裂序列治疗安排,在行鼻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后,试验组采用新型网孔羟基磷灰石复合骨材料(羟基磷灰石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修复牙槽突裂,对照组采用常规网孔羟基磷灰石材料修复牙槽突裂。修复后6个月内,观察新形成骨组织平面至牙槽嵴顶端的垂直距离,从并发症情况、牙槽突裂形态大小、骨痂形成及材料吸收综合评定临床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修复2,4,8,12,24周的新形成骨组织平面至牙槽嵴顶端的垂直距离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临床修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新型网孔羟基磷灰石复合骨材料修复牙槽突裂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性及生物相容性,并发症少且骨痂形成迅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9.
60.
牙髓干细胞来源于神经嵴细胞,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相比,具有更高的神经源性潜能。牙髓干细胞可以分化为雪旺细胞、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前体细胞,弥补了神经元细胞缺乏再生能力的缺陷。牙髓干细胞还可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修复和保护神经。本文就目前诱导牙髓干细胞神经向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