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肥胖患者中度镇静下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5岁,28 kg/m2≤BMI≤4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鼻导管吸氧组(C组)和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组(T组)。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6 L/min,T组连接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装置吸纯氧30 L/min,两组均给予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镇静。记录两组患者气道评估情况(Mallampati分级)、入室基础氧饱和度、BMI、咪达唑仑、瑞芬太尼用量;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室观察时间;记录患者入室即刻、进镜后1 min、退镜后1 min和出复苏室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呼吸抑制及缺氧不良事件处理情况;记录检查期间体动、恶心、呕吐、呛咳、术后头晕和术后鼻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内镜医生和麻醉医生的主观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进镜后1 min与入室即刻比较患者心率、血压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T组亚临床呼吸抑制和缺氧发生率降...  相似文献   
72.
序贯式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序贯式动脉重建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作者回顾性总结了 36例 (4 7条下肢 )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经验。对 47条下肢行动脉重建术后 ,踝肱指数增加了 (0 35± 0 12 ) ,近期通畅率 10 0 %。死亡 2例 ,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年内通畅率 89 2 % ,5年通畅率 70 2 %。说明序贯式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流出道和流入道 ,使移植血管和流出道血管相匹配 ;使用“共同流出道技术”和“生物复合移植物”能增加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行腔内隔绝术后,盆腔直肠缺血的防治经验。方法:1997年3月至2006年7月共对72例瘤体延及单侧及双侧髂动脉分叉的IAAA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包括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32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40例。针对髂总动脉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保留健侧髂内动脉、一侧髂内动脉重建、髂总动脉外绑扎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即时操作成功71例(98.6%),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股部疼痛5例(6.9%),便血3例(4.2%),未发生臀、股部和结、直肠坏死。结论: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一侧髂内动脉,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是避免臀部、直肠缺血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移植物感染是血管移植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目前正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本文总结了我院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感染一例的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和开放骨折钢板固定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4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建立左侧股骨干闭合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和开放骨折钢板内固定模型,每组20只。建立骨折模型后,分别于术后4、6、8、12周4个时间点对两组大鼠进行分批次处死后取材,测量骨折处骨痂的最大横截面积、体积,计算骨痂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比较两种不同骨折愈合模型的力学性能。结果: 两种骨折模型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骨折模型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平均骨痂最大横截面积和平均骨痂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骨折固定模型组术后各时间点的平均最大载荷以及平均最大载荷恢复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愈合过程中,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的力学性能优于开放骨折钢板内固定模型,提示轴向的力学刺激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6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尿量及颜色、两上肢脉搏及血压、上下肢血供及末梢循环、肢体肌力变化、胸背部疼痛及神经反射。结果:移植物置入成功率为98.46%,术中输血量平均为93.5ml。心电监护平均48h,其中52例入ICU病房,平均监测19h。胃管留置平均3h,尿管平均留置16h。术后发生脑血管意外2例、胸骨后疼痛5例、左上肢乏力3例、血小板降低64例、术后发热58例、切口渗血或血肿5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有一定特殊性。该术式虽属微创手术,但术后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分支动脉闭塞及移植物引起的胸痛、大量X射线引起的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等,应掌握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抗凝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31例,治愈30例,1例死亡;手术治疗组10例(其中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2例),治愈8例,死亡2例.全组共治愈38例(92.7%),死亡3例(7.3%);术后随访1~8年,复发3例,死亡2例,远期生存率87.8%.结论 正确认识AMVT的临床特征,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和血运重建的21例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置管溶栓后接受腔内血管重建,术后3、6、9、12个月随访,每年复查主动脉CTA.结果 21例均置管溶栓24 h,完全采用裸支架倒Y型腔内重建11例(植入主动脉裸支架和外周自膨裸支架41枚),覆膜支架对吻成形2例(植入Gore Viabahn支架4枚),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重建8例,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裸支架治疗组1例术后8个月髂动脉支架内血栓闭塞,予以药物保守治疗;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组1例术后18个月一侧髂支远端狭窄,予以裸支架成形后通畅;其余移植物随访期通畅.结论 腔内微创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近、中期效果好,但需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系统评价软坚散结方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软坚散结方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0月16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0个RCT共计3 201例NSCLC患者,涉及汤剂、丸剂、胶囊、合剂、注射剂5种剂型,34种干预措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药相比,软坚散结方药联合化疗药可提高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降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软坚散结方联合化疗药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单纯的化疗组。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该结论仍需开展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