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分析血管球瘤的临床症状及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对血管球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患者42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瘤体的大小、回声、边界、形态、钙化、甲下骨侵蚀、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减、血流信号及“血管柄征”等声像图表现。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显示42例瘤体中低回声95.2%(40/42),边界清95.2%(40/42),圆形38.1%(16/42),椭圆形52.4%(22/42),无钙化100%(42/42),后方回声增强57.1%(24/42),指(趾)下血管球瘤26例,指(趾)甲下骨侵蚀46.2%(12/26),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71.4%(30/42),40个有血流的瘤体中,血流混合型75.0%(30/40),血管柄征55.0%(22/40)。42例患者中术前超声检查显示血管球瘤者38例,准确率90.5%。结论 典型血管球瘤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孤立的低回声瘤体,边界清,形态规则,内见丰富血流信号,后方回声增强,无钙化,部分可见“血管柄征”及骨侵蚀。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血管球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2.
糖尿病可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 ,而由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的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发病率较高 ,且易被忽视。自1997- 11~ 1998- 0 3间 ,我科应用普瑞博思片剂 (西安杨森公司生产 )治疗此类病人 6 4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6 4例均系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符合 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 4 1例 ,女 2 3例。 1型糖尿病 5例 ,2型糖尿病 5 9例。年龄 19~ 6 0岁 ,平均 38 6岁。糖尿病病程 2月~ 2 7年 ,平均 18 3年。其中合并视网膜病变 4 1例 ,高血压 16例 ,神经病变 2 1例 ,肾病 18例 ,感染 6例。…  相似文献   
43.
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6(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s 6,DUSP6)是一种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主要是负反馈调控反转录病毒相关的DNA序列-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retrovirus associated DNA sequences-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RAS-ERK1/2)信号通路。而DUSP6对于RAS-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负反馈调节一旦打破,就可能会引起肿瘤,甚至还会出现恶性分化。近年来DUSP6在肿瘤形成、浸润、转移和肿瘤治疗方面的作用,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能有助于许多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的诊断及治疗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44.
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两周。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组和胰岛素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每日血糖监测结果(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及睡前血糖)。计算出每组患者的达标率及治疗两周后的胰岛素日用量。治疗两周后,insulin组的血糖达标率为60%(9/15),pioglitazone+met+insulin组的血糖达标率为94.7%(18/19),两组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insulin组胰岛素的日平均用量为(23.1±11.8)μ,pioglitazone+met+insulin组胰岛素的日平均用量为(9.5±7.2)μ,两组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insulin组有1人(6.7%)停用胰岛素治疗,pioglitazone+met+insulin组有6人(31.6%)停用胰岛素治疗,两组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pioglitazone+met+insulin组患者4人有胃肠道反应但可以耐受。insulin组无胃肠道反应。结论初诊的肥胖糖尿病患者,早期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使更多患者血糖达标,并节约胰岛素用量。同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50例GD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清IL-10、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抗甲状腺素、抗甲状腺微粒水平。结果GD患者血清IL-10水平升高,随病情控制而降低;血清IL-10水平与游离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水平呈正相关。结论GD患者IL-10的变化可能与GD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519位点变异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无亲缘关系的东北地区汉族人100例,运用PCR-SSCP技术检测瘦素受体基因519位点的变异。结果:100例瘦素受体基因519位点均未发现变异。结论:瘦素受体基因519位点变异不是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肥胖症的遗传因素,此位点多态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和地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47.
性功能异常,特别是勃起功能障碍,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见,其发病率可达75%。性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较高,低睾酮水平与性功能异常和勃起口服药物治疗低反应性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不同注射方式及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180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门冬胰岛素30 3次/d注射组(A组)50例、门冬胰岛素30 2次/d注射组(B组)65例、诺和灵30R 2次/d注射组(C组)65例,分别比较3组治疗后2周及12周空腹、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治疗12周后比较)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A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7.1±2.5)mmol/L与(8.3±4.6)mmol/L,t=3.63,P<0.01]、餐后2h血糖[(8.3±2.7)mmol/L与(10.2±5.6)mmol/L,t=3.95,P<0.01]、胰岛素用量[(23.5±4.6)U/L与(32.8±9.6)U/L,t=3.67,P<0.01]、低血糖次数(0次,8次,X2=3.2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7.1±2.5)mmol/L与(7.3±3.6)mmol/L,t=2.74,P<0.05]、餐后2 h血糖[(8.3±2.7)mmol/L与(9.0±3.8)mmol/L,t=2.1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B组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A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6.3±1.4)mmol/L与(7.9±3.9)mmol/L,t=2.45,P<0.01]、餐后2h血糖[(8.2±1.9)mmol/L与(10.3±6.4)mmol/L,t=2.79,P<0.01]、HbA1C[(6.5±1.3)%与(7.6±2.0)%,t=3.13,P<0.01]、低血糖次数(0次,12次,X2=2.3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用量也小于C组[(22.8±3.8)U/L与(25.9±0.8)U/L,t=2.84,P<0.01);A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6.3±1.4)mmol/L与(6.7±1.8)mmol/L,t=2.03,P<0.05]、餐后2 h血糖[(8.2±1.9)mmol/L与(9.0±3.8)mmol/L,t=2.14,P<0.05]、HbA1C[(6.5±1.3)%与(7.0±1.7)%,t=2.3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 2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BMI高于A、B组[(25.9±0.8)、(24.2±0.9)kg/m2与(24.6±1.1)kg/m2,t=2.98,t=2.76,P均<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 3次/d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2型糖尿病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9.
1型糖尿病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本研究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及甲状腺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不同注射方式及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180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门冬胰岛素30 3次/d注射组(A组)50例、门冬胰岛素30 2次/d注射组(B组)65例、诺和灵30R 2次/d注射组(C组)65例,分别比较3组治疗后2周及12周空腹、餐后2 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次数、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仅治疗12周后比较)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A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7.1±2.5)mmol/L与(8.3±4.6)mmol/L,t=3.63,P<0.01]、餐后2h血糖[(8.3±2.7)mmol/L与(10.2±5.6)mmol/L,t=3.95,P<0.01]、胰岛素用量[(23.5±4.6)U/L与(32.8±9.6)U/L,t=3.67,P<0.01]、低血糖次数(0次,8次,X2=3.2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7.1±2.5)mmol/L与(7.3±3.6)mmol/L,t=2.74,P<0.05]、餐后2 h血糖[(8.3±2.7)mmol/L与(9.0±3.8)mmol/L,t=2.1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A、B组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周后A组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6.3±1.4)mmol/L与(7.9±3.9)mmol/L,t=2.45,P<0.01]、餐后2h血糖[(8.2±1.9)mmol/L与(10.3±6.4)mmol/L,t=2.79,P<0.01]、HbA1C[(6.5±1.3)%与(7.6±2.0)%,t=3.13,P<0.01]、低血糖次数(0次,12次,X2=2.3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用量也小于C组[(22.8±3.8)U/L与(25.9±0.8)U/L,t=2.84,P<0.01);A组与B组比较空腹血糖[(6.3±1.4)mmol/L与(6.7±1.8)mmol/L,t=2.03,P<0.05]、餐后2 h血糖[(8.2±1.9)mmol/L与(9.0±3.8)mmol/L,t=2.14,P<0.05]、HbA1C[(6.5±1.3)%与(7.0±1.7)%,t=2.3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 2组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BMI高于A、B组[(25.9±0.8)、(24.2±0.9)kg/m2与(24.6±1.1)kg/m2,t=2.98,t=2.76,P均<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 3次/d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2型糖尿病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