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37篇 |
免费 | 302篇 |
国内免费 | 2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41篇 |
妇产科学 | 73篇 |
基础医学 | 308篇 |
口腔科学 | 53篇 |
临床医学 | 880篇 |
内科学 | 426篇 |
皮肤病学 | 51篇 |
神经病学 | 91篇 |
特种医学 | 23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20篇 |
综合类 | 1889篇 |
预防医学 | 735篇 |
眼科学 | 52篇 |
药学 | 610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664篇 |
肿瘤学 | 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219篇 |
2020年 | 170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347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46篇 |
2011年 | 291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294篇 |
2008年 | 258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288篇 |
2005年 | 371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186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84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1篇 |
1966年 | 9篇 |
1965年 | 6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膝均有后内侧角损伤和内侧副韧带损伤,4膝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2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4膝伴后交叉韧带断裂。12膝均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8周后,12例病人中8人接受二期关节镜下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3例,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3例,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结果]一期手术后8周评估表明12膝均恢复内后侧稳定性,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12例病人随访10~20个月,平均12.0±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08±6.28。IKDC综合评定正常(A级)4例,接近正常(B级)7例,异常(C级)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见于较高能量损伤,多为复合损伤,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应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二期酌情重建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比较良、恶性病变患者内膜的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内膜内动脉血流参数,观察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流显像的差异。结果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89.53%,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91.55%;恶性病变组的内膜厚度为(11.31±2.52) mm,大于良性病变组的(8.62±1.9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分别为(22.36±1.76) cm/s、(0.76±0.19),良性病变组分别为(21.81±1.62) cm/s、(0.83±0.2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子宫内膜内动脉血流参数来看,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的内膜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en)分别为(13.29±0.68) cm/s、(13.25±0.72) cm/s,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的内膜动脉收缩期阻力指数(RIen)及血流显示率分别为(0.37±0.06)、86.67%和(0.46±0.11)、23.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准确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在儿童手足口病并脑炎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用PCIS及PRISM Ⅲ对2010年收住院的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进行评分,分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比较各组间的死亡率,运用ROC曲线比较两者在预判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死亡风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结果 ①PCIS评分:3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66,10/12,5/5,χ2=93.099,P<0.001);②PRISM Ⅲ评分:3组比较死亡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4/458,4/7,15/18,χ2=114.579,P<0.001);③2种评分的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2% vs. 0.87%,χ2=1.282,P=0.258,88.24% vs. 76.00%,χ2=0.349,P=0.55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各评分指标中,心率、血压(收缩压)及肾功能,PRISM Ⅲ各评分指标中,神志状态及血糖对手足口病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强(P均<0.05)。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CIS评分0.929,PRISM Ⅲ评分0.985。 结论 PCIS和PRISM Ⅲ均可用于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病情的评估,两者在预测其死亡风险方面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温州市超重肥胖少年儿童的临床特征。 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横断面研究。入组对象来源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暨育英儿童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16岁的中小学生,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分别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计算BMI,并检测肝脏B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计算HOMA-IR、HOMA-B。 结果 共有312例少年儿童纳入研究,其中肥胖组109例,超重组89例,正常组114例。超重及肥胖少儿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高于体重正常少儿(P<0.01及P<0.05);超重及肥胖少儿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体重正常少儿(P均<0.05);肥胖少儿脂肪肝的患病状态高于超重和体重正常少儿(49% vs. 0%,8% vs. 0%,P均<0.01);超重及肥胖少儿的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体重正常少儿(P均<0.01)。 结论 超重肥胖少年儿童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特征,如转氨酶的升高,血脂异常,脂肪肝患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雪旺细胞外泌体(SCDEs)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从小鼠坐骨神经中提取原代雪旺细胞,并将雪旺细胞培养上清分次超速离心得到雪旺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鉴定外泌体 ,尾静脉注射外泌体,每周2次,每次3 μL/只,BMS评分观察小鼠行为学功能恢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外泌体神经保护作用和胶质瘢痕变化情况。结果:SCDEs的直径范围为40~100 nm;与PBS组相比, SCDEs组行为学BMS评分增加(P<0.05),神经学功能指标有所恢复(P<0.01),胶质瘢痕增加(P<0.01)。结论:SCDEs可以促进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增加,修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08.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鼻内窥镜手术,较传统的鼻部手术具有照明好、视野清、损伤小、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因其术后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而被广泛开展,围手术期的治疗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疗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设计并合成高效新型的钌配合物抗肿瘤药物.方法 合成L-蛋氨酸酰-(8-喹啉基)胺(MHQA)和N-叔丁氧羰基MHQA缬氨酸酰-(8-喹啉基)胺(TMHQA),以这两种配体为基础合成了Ru(Ⅲ)配合物Ru(MHQA)和Ru(TMHQA).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和推测两种配合物的结构.针对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L-60)、人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测试了配体及其Ru(Ⅲ)配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 该类Ru配合物在一定浓度下(1×10-6mol·L-1)对不同肿瘤细胞都有很高的抑制活性,且比相应配体显著增强.结论 Ru(MHQA)和Ru(TMHQA)配合物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期望将来从该类配合物中发现生物活性更突出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