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目的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行闭塞血管介入开通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随访2年后预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54例患者中52例开通成功,2例未成功。治疗前mRS评分为(2.25±0.13)分,NIHSS评分为(18.43±1.36)分;治疗后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1.44±0.05)分、(11.81±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52例患者预后良好42例,预后不良8例,2例失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429,95%CI:1.146~1.783,P=0.005)、糖尿病史(OR=2.597,95%CI:2.364~2.854,P=0.005)是影响介入开通治疗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疗效可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可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42.
总结2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所行260次深静脉置管术的治疗经验,认为锁骨上下区深静脉置管是安全有效的置管区域,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更换穿刺部位,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3.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评价机械性取栓治疗栓塞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40只新西兰兔颈内动脉注入血凝块栓子制备急性栓塞性脑梗死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治疗组(不做任何治疗)、6h机械取栓组、8h机械取栓组、12h机械取栓组(分别于制模成功后6h、8h、12h在DSA导引下经股动脉插管机械取栓),每组10只,各组分别在6h、8h、12h、24h行DWI并计算各时段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梗死体积。 结果 兔脑梗死超急性期(6 h内)均在DWI上显示缺血区,表现为高信号,在T1WI、T2WI上表现为正常信号;T1WI、T2WI及DWI对急性期(24h内)脑梗死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治疗组、12h机械取栓组在急性期内ADC值逐渐降低,梗死体积逐渐扩大,而6h、8h机械取栓组在急性期取栓后ADC值逐渐上升,梗死体积缩小。梗死后24h,与非治疗组和12h机械取栓组比较,6h和8h机械取栓组ADC值较高,梗死体积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栓塞性脑梗死早期机械性取栓效果显著,DWI是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敏感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244.
创伤性脑脊液漏常见于颅脑创伤患者, 可引起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硬膜下血肿、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 如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或治疗方式、时机不当, 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并危及患者生命。部分创伤性脑脊液漏临床表现隐蔽、易漏诊。因损伤部位、机制及脑脊液漏程度不同, 创伤性脑脊液漏确诊后的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大。为此,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证据和临床经验, 制订《成人创伤性脑脊液漏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主要从创伤性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治疗及颅内感染防治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 以规范创伤性脑脊液漏的临床诊疗,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45.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患者病情复杂, 主要表现为sTBI可显著增高COVID-19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的概率;COVID-19也可增加sTBI的手术风险和术后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点, 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救治带来困难。截至目前, 可供医务人员参考的有关sTBI合并COVID-19的临床研究和诊疗规范甚少。为规范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重症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 基于国际疫情大流行3年来sTBI和COVID-19的国内外文献, 制订《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人患者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从急诊处理、急诊手术和病房综合管理等方面提出15条推荐建议, 为sTBI合并COVID-19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46.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光  陈善成 《中国康复》2004,19(1):23-2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部位、防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 1996-2 0 0 2年脑出血早期手术患者 3 2 2例 ,并对其中 69例手术后再出血 (再出血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结果 :早期手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 2 1.4% ,其中出血 <6h手术组再出血率为 43 .1% ,6~ 12h手术组再出血率为 2 0 .9% ,13~ 2 4h手术组再出血率降为 3 .6%。再出血发生时间分析 ,手术后 <12h发生率为 3 .1% ,12~ 2 4h为 15.5% ,而 >2 4h仅为 2 .8%。再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占 92 .6%。高舒张压状态、术后血压控制不稳、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出血部位、术中止血困难或不彻底均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性 (P <0 .0 1) ,其中高舒张压状态 ,术后血压控制不稳是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术后再出血不容忽视 ,术后 <2 4h是再出血高危阶段。舒张压控制在 85mmHg以下 ,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