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一直是整形外科的一大难题.人们曾应用手术切除、免疫疗法、类固醇激素、放射线等方法来治疗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应用中药来防治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是一种新的尝试,并已有多种方剂应用于临床.其中浙江省消防总队医院研制的消疤胶囊经初步临床应用具有抑制疤痕增生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本文应用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来观察消疤胶囊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进一步阐述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2.
带脂肪厚度为2~3mm 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在我们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中成活率都很高(见本系列研究)。为使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的修复效果更好,我们以小猪为实验动物,对带有较厚皮下脂肪的真皮  相似文献   
103.
预制法前臂皮瓣鼻再造术冯光珍,林大雄我们于1983年应用预制法前臂逆行骨皮瓣行全鼻再造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病例男,29岁。6岁时被狼咬伤面部,致鼻缺失和瘢痕畸形。于1983年人我科行整形治疗。检查:见颜面部广泛瘢痕,全鼻及鼻骨缺失,鼻周组织凹陷(图...  相似文献   
104.
1077年塚田贞夫首先报告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植皮法。我们在1981~1983年间曾在临床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因当时对此种皮片的血供方式及成活机理不甚了解,故成活率不稳定。自1992年以来我们在进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皮管、皮片血供及成活方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大张真皮下血管网移植修复不同部位缺损与畸形,皮片成活率高,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提高鼻唇沟除皱手术效果。方法对10例成人尸体20侧鼻唇沟局部解剖及组织切片研究,发现鼻唇沟形成机理,改进手术方法。结果提出表情肌长期反复运动使得皮肤—皮下组织与SMAS—表情肌之间产生剪切应力及向下相对位移,鼻唇沟部位上下两种质地、结构密度相差较大的组织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形成了鼻唇沟及鼻唇沟脊。采用新手术方法为13例患者进行鼻唇沟除皱手术,获得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论鼻唇沟除皱手术须在SMAS表面、皮下组织深面正确层次中进行,切断SMAS与表情肌及上唇的联系,解剖复位颧颊部组织,重建颧弓韧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为了改进各种皮瓣修复深度手烧伤的效果。方法 对各种皮瓣在不同时期修复深度手烧伤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 早期修复、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功能和外形。结论 深度手烧伤应争取尽早用各种皮瓣修复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7.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围麻醉期常见的影响病人恢复质量的重要问题,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处理PONV的处方量占麻醉医师术前处方量的80%,仅次于镇痛药处方量83%.我院对手术后的病人进行了大量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并PONV进行了药物的预防.现将恩丹西酮与枢复宁预防整形美容术后PONV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自1986年以来采用手背皮肤解剖四层切痂法(简称四层切痂法)治疗手背深度烧伤37例,此法具有易于掌握,判断切除平面准确等优点。以前未见国内外有同样报导。  相似文献   
109.
为提高带有较厚脂肪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成活率,用24只家猪躯干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为实验模型统计局部加热、降温、抗缺氧剂和双氧水使用后皮片的成活率,结果发现局部加热、抗缺氧剂和双氧水可使带有4mm厚脂肪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成活率达到(93.5±5.8)%,(91.5±4.9)%和(84.0±4.3)%;与对照组(46.4±6.4)%有显著性差别(P<0.01)。  相似文献   
110.
侧壁横切口小动脉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家兔腹壁浅动脉与股动脉分别行侧壁横切口和纵切口端侧吻合术为实验模型,对两种吻合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侧壁横切口小动脉端侧吻合是一种通畅率是,操作相对容易,可有效地预防吻合痉挛或狭窄,而比较符合血管生理的吻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并报告了成功地用于临床病例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