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冠心病并发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720例,分为糖尿病组(208例)、糖耐量减低组(96例)、空腹血糖受损组(30例)和非糖代谢异常组(386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血糖、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体重指数和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1)4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弥漫病变血管支数分别为1.53、1.37、1.46高于非糖代谢异常冠心病组0.62(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弥漫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严重病变,病变呈弥漫性,与糖尿病组相近。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系c-KIT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人黑素瘤M14细胞和鼠黑索瘤B16F10细胞中c-KIT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3种浓度(5、10、20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对M14细胞和B16F1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M14细胞c-KIT和p-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14细胞存在c-KIT表达,B16F10细胞未见表达.3种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M14细胞的增殖,导致其形态改变:10、20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B16F10细胞的增生,5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无影响.不同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M14细胞p-c-KIT蛋白的表达,但对c-KIT蛋白无影响.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能抑制M14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与抑制c-KIT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53.
54.
55.
气球状细胞恶性黑素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0岁。背部黑痣20余年,扩大伴瘙痒半年,于2004年6月15日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背部见一5分硬币大暗褐色斑块,中央稍隆起,边缘有不规则色素沉着(图1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瘤细胞呈巢状位于表皮下部及真皮上部,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淡染,呈气球状,胞质内有磊量黑素颗粒,核深染,有明显异形性,可见核分裂像图(1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100蛋白、HMB45阳性(图1C、D)。诊断:气球状细胞恶性黑素瘤。 相似文献
56.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分析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探索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4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析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初始滴度、疾病分期、治疗用药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4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与32例正常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一期梅毒血清固定者占1.85%(1/54),二期梅毒占11.11%(6/54),隐性梅毒占87.04%(47/54);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51例均应用苄星青霉素规范驱梅治疗,2例因青霉素过敏应用四环素替代治疗,1例一期梅毒应用罗氏芬治疗;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CD4+细胞比例(32.37±5.49)及NK细胞比例(18.39±7.93)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7.34±8.19,P〈0.05;22.84±8.47,P〈0.05)。结论隐性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高。CD4+T细胞及NK细胞减少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有关。 相似文献
57.
银屑宁胶囊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及对血浆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屑宁胶囊是在已故著名老中医郭仲轲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方“生元饮”基础上,经剂型改革,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为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应用Bonder等提出的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模型,Jarrett等提出的鼠尾鳞片模型,观察了银屑宁胶囊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鉴于银屑 相似文献
58.
患者女,34岁。因周身红斑、水疱、糜烂、渗出伴瘙痒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1年7月10日收入院。患者20d前因头面、躯干和四肢红斑、水疱、大疱、糜烂及结痂伴口腔黏膜糜烂,自觉瘙痒、疼痛入日本某医院住院治疗。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基底层上方棘层松解性水疱,疱腔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少数棘层松解细胞,真皮浅层水肿,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细胞间IgG沉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桥粒芯糖蛋白141.9ku。诊断:寻常型天疱疮。治疗:倍他米松0.9mg/d(相当强的松7.5mg),氨苯砜100mg/d,躯干、指、掌部仍有水疱、血疱及大疱。入院第5天加至强的松30mg/d,皮疹面积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