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4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对198 例老年CAD合并DM 患者(DM 组) 和387例老年CAD非合并DM患者(NDM 组) 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记录各组的冠脉病变特点. 结果 2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及CAD家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NDM组(P<0.05);2组间的左主干(LM)病变、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DM组三支病变的发生率与NDM 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平均置入支架数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FINS、CRP及HbA1c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论 2 型DM合并CAD患者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数目较多,血管病变弥漫.  相似文献   
42.
患者男,36岁,因反复躯干、四肢鳞屑性红斑2年,加重半个月来我科就诊.皮肤科检查:头皮、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弥漫分布直径1~10 cm大小的斑片,少许鳞屑附着,Auspitz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不全,可见Munro微脓疡,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嗣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HIV抗体初筛及确诊试验均阳性,CD4 178.5/mm3、CD4/CD8 0.2.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银屑病.该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3.
报告1例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伴巨人型环状肉芽肿,患儿男,8岁,出生后从未出过汗,头部,面部,躯干,四肢散在直径2~20cm淡红色环状斑块1年,体格检查可见头发稀疏,鞍状鼻,臼状门齿,锥状尖牙,组织病理诊断,环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估计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有明确的梅毒血清固定和神经梅毒定义,且有报道血清固定病例数及神经梅毒病例数的文献。运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769篇,最终纳入文献23篇,涉及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103例,其中神经梅毒患者420例。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为18%(95%CI:13%~25%)。血清固定患者的年龄(χ2=104.82,P<0.001)和判断血清固定的随访时间(χ2=139.44,P<0.001)不同,神经梅毒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脑脊液检测方法不同,神经梅毒检测阳性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37.86,P<0.001)。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神经梅毒患病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制定梅毒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报告1例囊状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男,54岁.左颊部疣状增生物1年余,皮损为0.5 cm×0.5 cm疣状物,质地较硬.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上部有一囊腔结构,囊壁为鳞状上皮,局部可见棘层松解及角化不良,囊腔内为角质物,囊壁有放射状排列的基底细胞条索,周围绕有纤维组织.诊断为囊状疣状角化不良瘤.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系c-KIT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人黑素瘤M14细胞和鼠黑索瘤B16F10细胞中c-KIT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3种浓度(5、10、20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对M14细胞和B16F1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Western印迹法观察M14细胞c-KIT和p-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14细胞存在c-KIT表达,B16F10细胞未见表达.3种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M14细胞的增殖,导致其形态改变:10、20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B16F10细胞的增生,5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无影响.不同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均能抑制M14细胞p-c-KIT蛋白的表达,但对c-KIT蛋白无影响.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能抑制M14细胞的增殖,机制可能与抑制c-KIT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系统分析方法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快速诊断潜伏结核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和其他方式收集文献。用Meta-Disc软件计算合并灵敏度、合并特异性和ROC曲线等评价T细胞斑点试验的诊断正确性。结果终纳入6篇文献。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在检测潜伏结核时,均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相对较低,且存在异质性。合并灵敏度=93.9%[95%CI(90.9%-96.2%)],合并特异性=合并SPE为66.2%[95%CI(62.4%-69.8%)],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8。结论联免疫斑点技术诊断潜伏结核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相对较差,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不同期荨麻疹性血管炎(UV)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UV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UV活动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V缓解期和健康人对照组(P〈0.01);UV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1b作为白细胞激活的表面标记物,与UV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反映UV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9.
1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20岁,因面、躯干、四肢红斑、丘疹、肿胀、瘙痒伴发热10天,于2000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周因种痘样水疱病口服氨苯砜75 mg/d,入院前3周减至50 mg/d,入院前10天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红斑、丘疹、肿胀、瘙痒伴发热.  相似文献   
50.
四妙勇安汤类方在皮肤科的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舒和主任医师,天津长征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40年,善治皮肤科疑难杂症。我有幸侍诊毛舒和主任,受益颇丰。现就毛老师临床善用的四妙勇安汤,略述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