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猪慢性缺血心肌内注射PcDNA3.1VEGF165对心电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猪慢性缺血心肌内注射PcDNA3.1VEGF1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后,在心肌血供改善的基础上,缺血心肌的电稳定性能否随缺血的改善而有所改善。用Amerold收缩环制备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在其右室心尖部及流出道行心内程序电刺激,检测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诱发率,并测定左室室壁运动功能和心肌血管密度,比较VEGF基因治疗组和病理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在对照组10例中,2例诱发出单形性持续性VT,2例诱发出多形性VT(持续10s左右转为VF),2例诱发出VF,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率60%。治疗组12例中,1例诱发出VF,1例诱发出多形性VT(持续数秒后转为VF),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率17%。基因治疗组缺区室壁运动和心肌血管密度明显优于病理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慢性缺血心肌内注射PcDNA3.1VEGF165基因不仅可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而且可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心电稳定性,减少冠心病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孔道损伤与修复形态学的衍变过程。方法 :小型猪 12只 ,左旋支闭塞LCX ,形成慢性缺血 ,CO2 激光于缺血区心肌打孔 ,1孔 /cm2 ,共 10个孔道 ,打孔后1h、18h、3天、7天、6周、及 3个月处死 ,并打孔区取材 ,10 %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常规脱水 ,石蜡包埋 ,HE及PTAH染色。结果 :打孔后 1h和 18h孔道清晰 ,孔径一致且较直 ,贯穿心肌全层 ,腔内可见少许红细胞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孔道内心肌细胞汽化 ,孔道边缘有一层薄的炭化层 ,向外依次为心肌坏死、心肌变性、正常心肌。 3日和 7日孔道为宽窄不一扭…  相似文献   
13.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后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1 0头 ,于左冠状动脉旋支起始段放置Ameroid收缩环 ,6周形成慢性缺血心肌模型。治疗组 5头 ,采用高功率CO2 激光进行TMLR ,于术后 6周处死 ;对照组 5头不做任何治疗 ,于第 6周处死、取材 ,对缺血心肌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激光打孔后 6周时部分孔道开放 ,部分孔道机化再通 ,形成许多与孔道平行的血管腔隙 ,少许孔道纤维闭合。对照组及治疗组心肌血管面积分别为 (1 650 .42± 1 2 4 .57) μm2 /视野和 (3 1 87.1 3± 61 2 .0 2 ) μm2 /视野 ,心肌血管周长分别为 (756 .1 1± 77.44) μm/视野和 (1 2 1 5 .0 3± 1 51 .1 9) μm/视野 ,心肌血管密度分别为 (34 .96±2 .45)个 /视野和 (61 .51± 9.54)个 /视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心肌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 TMLR后孔道能够开放 ;TMLR可以促进血管密度的增加 ,以恢复或减缓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非体外循环双侧乳内动脉完全心肌血运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非体外循环双侧乳内动脉完全心肌血运重建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4年8月,共行双侧乳内动脉“Y”形吻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脉搭桥)52例,年龄33~78岁,平均56岁。3支病变者42例(80.8%),左主干病变者10例(19.2%)。心功能分级Ⅱ级46例,Ⅲ级4例。脑CT检查示陈旧性脑梗者11例(21.2%),颈动脉病变者21例(40.4%)。制备双侧乳内动脉,将游离的右侧乳内动脉吻合于左侧乳内动脉成“Y”形。均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脉搭桥,左侧乳内动脉序贯吻合对角支、左前降支,右侧乳内动脉序贯吻合于中间支、回旋支(钝缘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并应用Tranortie H1311流量计进行桥血管的流量测定。结果 全组52例共行冠脉搭桥171支,平均3.3支/人。全组病人无死亡。围术期心梗2例,应用IABP 1例,开胸止血1例。全组无脑部并发症,无胸骨纵隔感染。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双侧乳内动脉“Y”形冠状动脉搭桥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实现全动脉化的完全心肌血运重建,手术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LMR)对慢性缺血心肌整体和局部心功能的影响。实验方法 :(1)建立慢性缺血模型 :采用中国实验小型猪 ,全麻、气管插管开胸 ,于左旋支 (LCX)起始段放置收缩环(Ameroid)。 6周后冠脉造影 ,以闭塞 95 %~ 10 0 %、超声心动检查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为模型建立。 (2 )实验分组 :取模型形成的实验猪 10只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TLMR组 )5只 ,B组 (对照组 ) 5只 (模型形成后不做治疗 )。(3)治疗 :TMLR采用进口 80 0WCO2 激光器 ,于侧后壁用 18~ 2 0J等距打孔 10个。 (4)检测时点及项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缺血心肌激光血运重建术(TMLR)对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Ameroid收缩环制备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在其右心室心尖部及流出道行心内程序电刺激检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诱发率,比较激光血运重建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10例中,2例诱发出单形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诱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约10s转为心室颤动,2例诱发出心室颤动,4例未能在刺激终点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率60%。治疗组10例中,2例诱发出心室颤动,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率20%,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缺血心肌激光血运重建可能提高电生理稳定性,减少冠心病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探讨猪慢性缺血心肌内注射PcDNA3 .1VEGF1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后 ,在心肌血供改善的基础上 ,缺血心肌的电稳定性能否随缺血的改善而有所改善。用Ameroid收缩环制备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在其右室心尖部及流出道行心内程序电刺激 ,检测室性心动过速 (VT)、心室颤动 (VF)的诱发率 ,并测定左室室壁运动功能和心肌血管密度 ,比较VEGF基因治疗组与病理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 :在对照组 10例中 ,2例诱发出单形性持续性VT ,2例诱发出多形性VT(持续 10s左右转为VF) ,2例诱发出VF ,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率 6 0 %。治疗组 12例中 ,1例诱发出VF ,1例诱发出多形性VT(持续数秒后转为VF) ,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率 17%。基因治疗组缺血区室壁运动和心肌血管密度明显优于病理对照组 ,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缺血心肌内注射PcDNA3 .1VEGF165基因不仅可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功能 ,而且可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心电稳定性 ,减少冠心病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双房粘液瘤(BM)的临床特点,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及中短期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至2021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6例双房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本组患者术前资料,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者均行粘液瘤切除术,术后6例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中短期预后良好。结论:双房粘液瘤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尽早行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围术期风险,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治疗 77例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77例患者平均年龄 6 5± 7岁。术前心绞痛 (加拿大分级 )为 35± 0 7级。伴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占 6 6 2 %,糖尿病 45 5 %;CABG术后者 6例 ,PTCA术后者 9例。采用高功率CO2 激光心脏打孔器 ,在全麻下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显露左室壁后行TMLR ,平均打孔 2 3± 6个。结果 :术后 72h死亡 3例 ,死亡率为 3 9%。术后早期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 3 9%、心功能不全 2 6 %、一过性房颤6 5 %、频发室性早搏 5 2 %、二次开胸止血 2 6 %、自发性气胸 1 3%、切口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MLR)对慢性缺血心肌局部和整体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实验小型猪10只,在全麻、呼吸机辅助呼吸下,经左侧2~3肋间进胸,于冠状动脉左旋支起始段放置Ameroid收缩环,4~6周形成慢性缺血心肌模型.随机分为TMLR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TMLR组应用高功率(800W)CO2激光于左心室侧壁以能量18~20J激光打孔10个(直径1mm,孔间距1mm),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2D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增厚率(RT)和节段室壁运动指数(WMSI)评价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评价心功能储备.经颈静脉放置Swan-Ganz导管测量心排血量(CO,L/min)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正常状态、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检测.结果治疗后6周,静息下TMLR组RT从术前19.18±1.82增加到48.44±9.87(P<0.01),并接近于正常,WMSI从术前1.29±7.13E-02减低到1.16±0.11(P<0.05),RT和WMSI改善比对照组显著.LDDSE(5μg*min-1*kg-1)示两组RT、WMSI无显著差异,而LDDSE(10μg*min-1*kg-1)示TMLR组WMSI(1.03±5.59E-02)比对照组(1.14±2.71E-02)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以及各组治疗前后EF、CO均无明显改变.结论TMLR可改善慢性缺血心肌局部收缩功能、节段室壁运动,增加心功能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