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目的 了解人类疱疹病毒 (HHV) 6型、7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外周血中的HHV6 -DNA和HHV7-DNA ,缺铁性贫血组和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结果  31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 ,HHV6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2 5 .8% (8/ 31) ,10 % (1/ 10 )和 3.33% (1/ 30 ) ;ITP组与健康体检组间 ,HHV6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HHV7-DNA阳性的 6例中 ,有 5例与HHV6是合并阳性 ;健康体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 ,HHV7与HHV6合并阳性分别为 0和 1例 ;两种病毒合并阳性 ,在ITP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ITP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 ,HHV6阳性率、HHV7阳性率、HHV6与HHV7合并感染率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 ,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HV6感染与ITP发生相关 ,HHV7可能通过激活HHV6引发IT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Fas、FasL及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及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细胞亚群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29.4±8.2)%]相比,ITP患者组CD4+ 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率显著增加[(42.1±9.5)%](P<0.05),CD8+ T细胞表面Fas的表达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6.0)%与(13.4±5.8)%](P>0.05).ITP患者组T细胞亚群表面FasL的表达率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ITP患者组T细胞亚群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ITP患者治疗后CD4+ T细胞表达pro-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3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Fas、FasL及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激素治疗可干预Fas-FasL、caspase-3的表达水平,提示Fas、FasL及caspase-3信号通路在ITP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4.
恶性血液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反复化疗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极易并发感染,再加上近年来各种导管、滥用抗菌药物等危险因素,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近两年入住血液科的3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严重危及受者生命、与输血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至今尚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本文就TA-GVHD的发病机制、易感因素、诊断及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6.
57.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了解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真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易感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对1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39例,真菌感染率为21.91%,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率≥60岁组高于<60岁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组真菌感染率高于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组,所有病例感染前均使用抗菌药物。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中性粒细胞数,严格按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医院真菌感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正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T-PLL)是一类临床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成熟T细胞肿瘤,其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表现、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约占成年人成熟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5%~([1])。此病侵袭性强、预后差、生存期短,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我们对1例T-PLL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1病例患者,女性,83岁,因"白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2010年收治的4243例血液病患者,对其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4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0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0%,其中真菌感染47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3%,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占61.1%;真菌感染部位以口咽部居首,占59.2%,其次为肺部,占18.2%;以肺部及血液真菌感染治疗费用最高;粒细胞缺乏、长期住院(≥14d)、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d)、原发疾病未缓解是医院真菌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率升高,危险因素多,治疗费用高,需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端粒酶的活性及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20例APL患者(其中8例为发病期,12例为缓解期)和1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RT-PCR法测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TRAP法测端粒酶性,结果:8例发病期62.5%(5/8)端粒酶阳性,缓解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有1例粒酶阳性,发病的8例PML/RARα融合基因均表达,其中5例端粒酶活性亦阳性,一致率62.5%,结论:APL发病期端粒酶活性可能被激活,其机理不清;端粒酶活性对APL诊断的作用,其活性高低是否与预后有关,有待更多的病例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