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异常特征,为ASD儿童早期诊断、科学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集南通市康复机构训练的234名ASD儿童作为受试对象,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进行调查。结果 234名ASD儿童中有感觉特征总分异常的儿童有128名,异常率54.7%。其中可能异常58名(24.8%),明显异常70名(29.9%),7个维度中听觉过滤异常率最高,达到82.1%;其次依次为力量低下/虚弱、运动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低反应/寻求感觉、视觉/听觉敏感、触觉敏感,感觉异常总发生率为91.0%。不同性别、年龄ASD儿童SSP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1.124,P>0.05);男童感觉异常率为56.8%,高于女童(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感觉异常特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结论 感觉加工异常在ASD儿童中普遍存在,且在男性患儿中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分析离心收缩训练联合强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为临床儿童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南通市妇幼保健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CIMT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离心收缩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儿童的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改良Barthel指数(MBI)得分以及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的患侧肱二头肌的均方根值(RMS)。结果 治疗前,两组儿童的MAS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及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UEFT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的两项评分提高更明显(t=2.641、7.258,P<0.05);而联合组和对照组MAS评分、肱二头肌表面肌电RMS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6、t=3.623,P<0.05)。结论 离心收缩训练联合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可以更显著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屈肘肌群痉挛状态,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语音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言语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常规语音训练,观察组予以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语音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言语发育情况及疗效.结果 经6个月训练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口部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部肌肉训练联合语音训练用于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其口部运动功能发育,继而提高语音清晰度,促进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口部运动功能,提高语音清晰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转诊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高危儿门诊接诊的转诊病例进行筛查,再对符合条件的403例脑瘫高危儿进行高危因素和发病率分析。结果:在高危儿中,脑性瘫痪的发病率为4.2%;巨大儿、脐带绕颈、早产占据高危因素前3位;脑性瘫痪和运动发育落后的高危因素基本一致,均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缺氧、脐带绕颈。结论:完善的高危儿转诊系统确实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偏瘫型脑瘫(CP)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肢功能障碍的C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均接受儿童康复中心的常规康复治疗,运动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CIMT),均每天训练2 h,每组5 d,12周后对两组进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经过12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儿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强制诱导运动治疗偏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下肢矫形器疗法对偏瘫患儿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收治的偏瘫患儿46例,随机分为下肢矫形器治疗组26例和传统康复治疗组20例,下肢矫形器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与膝踝足矫形器(KAFO)相互配合的康复治疗方法,传统康复治疗组采用PT、OT等经典康复训练方法。结果:康复治疗后评测的下肢FMA、平衡FAM、与运动功能有关FIM、FIM总分、每周FIM增加值和步行自立度的结果,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下肢矫形器疗法可明显改善偏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感觉特征情况,并探索其与行为问题的关联,为ASD儿童早期诊断、综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收集南通市康复机构训练的193名ASD儿童作为受试对象,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93名ASD儿童中感觉特征总分异常的儿童有106名,异常率为54.9%,其中可能异常45名(23.3%),明显异常61名(31.6%),7个维度中听觉过滤异常率最高,达到85.0%,其余依次为力量低下/虚弱、运动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低反应/寻求感觉、视觉/听觉敏感、触觉敏感,感觉异常总发生率为93.3%。不同感觉异常程度ASD儿童PSQ得分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8.89,38.90,19.53,46.34,34.54,54.90,P值均 < 0.01),并且随着ASD儿童感觉异常加重,PSQ各维度得分均提高;SSP总分与PSQ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6个维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3,-0.50,-0.32,-0.55,-0.43,-0.61,P值均 < 0.01)。  结论  ASD儿童普遍存在感觉异常,且随着感觉异常的加重行为问题表现越明显,ASD儿童感觉异常与行为问题呈正相关,在今后的诊疗过程中要更多关注ASD儿童的感觉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28.
了解南通市0~1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儿童科学补充维生素A及有关部门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至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3271名0~1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并记录儿童的基本信息.结果 0~ 1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平均质量体积浓度为(0.31±0.08) mg/L,其中男童为(0.31±0.08) mg/L,低于女童的(0.32±0.09) mg/L,男童维生素A不足和缺乏的比例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 12~16、>6~12、>3~6、>1~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维生素A正常、不足、缺乏的比例依次为51.2%,43.5%和5.3%,农村儿童维生素A不足和缺乏的比例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6,P<0.01).结论 南通地区儿童维生素A不足和缺乏的比例较高,男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较女童差,应更多关注这部分儿童,并预防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联合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48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蒙脱石散联合立止血治疗26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并与传统方法治疗的22例患儿作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止血效果及止血时间。结果蒙脱石散联合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出血时间。结论蒙脱石散联合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无明显副作用。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听乐治疗在早产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的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格检查、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听乐治疗,比较2组干预前后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和Gesell发育量表(GDS)评分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GDS评分、纠正年龄、TIMP评分及百分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粗大运动、个人社交、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而TIMP评分及百分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乐治疗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运动功能,提高早产儿个人社交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