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城乡居民脑卒中后生活质量差异。方法将54名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城市组和农村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入组6个月后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存质量(QOL)进行评定。结果2组的分值有明显差异,农村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城市组。结论农村组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较城市组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老年人脑梗塞的临床特征。方法:把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脑梗塞病例,按年龄分为≥60岁的老年组和<50岁的中青年组,对比分析了两组病例的病因、CT改变、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发现老年人脑梗塞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与年龄、多次卒中史、梗塞部位与病灶大小及合并症有关。结论:说明老年人脑梗塞患者各脏器储备功能差,合并症多,临床表现多样化,预后差。  相似文献   
53.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发病3周内)时和在病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11—27/2003—08—15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年龄在40~80岁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程不超过3周,共计80例。根据入院时间把所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入组,所有患者都接受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8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接收神经科治疗外,还需接收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以及语言等治疗,每个患者都接受FCA量表评估。结果:76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脱落。一般资料显示年龄、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性别等在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把FCA总分分为≤40,41~60,61~80,&;gt;80,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后康复组FCA总分为≤40,41~60,61~80,&;gt;80的分别为3,7,9,20例,对照组分别为6,10,16,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裸足与穿戴踝足矫形器时,采用步态与平衡功能评测系统进行步态测试,观察并计算步速、双下肢摆动相时间、单支撑期双下肢足底压力峰值,以及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等参数,分析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与步速及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穿戴AFO前后比较,患者步行速度分别为(0.47±0.05)m/s及(0.63±0.04)m/s,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为(0.19±0.07)及(0.15±0.02),偏瘫侧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为(1.03±0.04)及(1.07±0.0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穿戴AFO后,患者步行速度提高,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减少,偏瘫侧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较前增大。穿戴AFO后,偏瘫侧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与步速呈正相关(r=0.417,P0.01),与偏瘫步态不对称指数呈负相关(r=-0.748,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佩戴AFO步行时,足底压力相关参数发生改变,偏瘫侧单支撑期足底压力峰值增大,且其与步速和偏瘫步态不对称性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5.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景颂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0,31(2):178-180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逐年增高。脑卒中幸存者尿失禁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尿失禁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继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患者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据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56.
穆景颂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0,31(3):287-289
下背痛的发生与腰背肌疲劳和收缩能力下降关系密切。因此,腰背肌功能评价对下背痛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早期临床和康复医学对腰背肌的评价多因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受到了限制,表面肌电因其特异性、可靠性、灵敏性、无创性、实时性和多靶点测量的优点引起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7.
我科从1990年1月~1999年6月,对住院和门诊治疗的46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465例颈椎病患者,男237例,女228例;年龄22—76岁,平均53岁;病程1~120个月,平均8个月。依照颈椎病诊断标准[1],神经根型162例,椎动脉型87例,混合型155例,具体分组见表1。 其中339例住院病人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门诊治疗的126例病人按类型随机划分入推拿组和牵引组进行治疗。本组患者住院 18— 110 d,平均43 d,门诊治疗 15—70 d…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均接受1个月的Mckenzie疗法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治疗前、后采集双侧竖脊肌在完成等长负荷测试时L4-5或L5-S1水平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改善率为(54.25±15.74)%。治疗前,患侧竖脊肌AEMG较健侧显著降低,MFs绝对值较健侧显著增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侧AEMG显著地增加(P0.05),患侧MFs绝对值显著地降低(P0.05),治疗后健、患侧AEMG和MF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的客观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社区康复的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社区康复的组织建设、资源中心的建设、工作制度、经费、宣传和评估等方面 ,对社区康复的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是社区康复健康、有效、持久开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60.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神经发育疗法和运动疗法为主,反复进行上肢的主动活动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技术,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检测和功能活动能力的证实,对急性脑卒中患刊物临床对照性研究,对恢复期患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康复治疗后,病程在1个月内的急性脑卒中患的上肢运动功能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