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观察甲磺酸去铁胺(DFO)干预对铁蓄积导致的小鼠骨量下降骨代谢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2只2 月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B组、C组、D组均运用铁剂腹腔注射干预2 月,2月后A、B组处死;C组和D组分别再用生理盐水、DFO干预1月后处死;检测血清铁、钙、磷水平,骨转换指标I型胶原C 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骨钙素(BGP)含量,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 (MDA)水平;测定肝脏铁含量,肝脏铁Peris ’染色;股骨远端松质骨mkro-CT扫描分析和三维重建。结果①血清铁、肝脏铁 含量测定及肝脏Peris’染色示B组铁指标显著髙于A组,铁蓄积模型成功建立;DFO干预后D组铁指标显著下降。②血清骨 转换指标示B组CTX、Trap-5b显著髙于A组,BGP水平低于A组;D组CTX、Trap-5b水平均低于C组,BGP含量髙于C组,提 示DFO可以部分逆转铁蓄积导致的骨吸收增强和骨形成抑制。③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示B组MDA水平髙于A组,SOD活性 低于A组;D组较C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升髙。④mkro-CT示B组较A组骨密度下降,各骨小梁参数减低;而降铁干 预1月后D组较对照干预C组各骨参数指标均有改善。结论DFO可部分逆转铁蓄积导致的骨吸收活性增强和骨形成抑 制,从而提髙骨密度、改善骨的微结构,其机理可能与降铁改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过氧化氢(H_2O_2)处理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Fox基因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足趾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SD大鼠AA模型,26 d成模后,取致炎侧踝关节滑膜组织,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FLS,取第3代FLS用于实验,首先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的H_2O_2对F1S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对H_2O_2(20μmol/L)处理的FLS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FLS中FoxO1、FoxO4基因水平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FLS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_2O_2(≤20μmol/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FLS生长;当H_2O_2(20μmol/L)增加时,H_2O_2诱导的FLS凋亡数明显增高;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升高,FLS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白藜芦醇明显降低FoxO1、FoxO4基因水平的表达,增加了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内Bax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下调FoxO1、FoxO4基因表达,上调抗凋亡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诱导滑膜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LC-MS法测定抗癌中药复方(仙鹤草、败酱草、龙葵)中9种化学成分,对其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对比,测定灌肠方中抗肿瘤有效成分,为复方制剂有效成分测定提供初步依据。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采用内标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选择离子监测(SIR)模式同时监测复方中的9种成分和2个内标成分;ESI源,正、负离子同时检测。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提取批次的水提物(3批)和醇提物(3批)进行含量测定。结果:9种化学成分的浓度和峰面积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除儿茶素和鞣花酸外,醇提物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比水提物中的含量高。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复方提取液的有效含量测定;复方醇提物优于水提物。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是由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践教学离不开“课堂讲授、学生动手、课后完成实验报告”三段式结构,学生课前缺乏预习,对实验内容不了解,课后没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思考,实验报告千篇一律,纯粹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形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评价和考核。为此,本文对我校药学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加,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1,2]。有研究表明,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中并发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分别为40%、45%[3],且长期的负性情绪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4]。本文旨在探讨多途径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脊髓三种不同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脊髓机械性损伤对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挫伤、持续性占位、脊髓横断三种大鼠损伤模型,在伤后1、4、7d观察损伤断面神经细胞凋亡现象。结果脊髓挫伤组:灰质三个时间组的凋亡指数波动明显,灰质中凋亡指数4d时最高;白质中凋亡细胞除背侧束外腹侧束也存在;另外细胞凋亡以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为主。脊髓持续性占位损伤组:灰质、白质细胞凋亡指数在4d和7d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质凋亡细胞在受压的背侧束、外侧束为主。脊髓横断损伤组:灰质、白质在三个时间组中均有大量凋亡细胞。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虽然存在主动死亡(细胞凋亡)方式,但凋亡在时间和部位上与损伤类型、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准备完成时间间隔对无痛胃肠镜麻醉安全性和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既往无基础疾病的体检者373例。按患者完成肠道准备到实际行胃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分为5组:A组(>2~3h)73例、B组(>3~4h)76例、C组(>4~5h)75例、D组(>5~6h)67例和E组(>6h)82例。收集并比较各组体检者性别、年龄、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丙泊酚用量、残余胃容量,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误吸、低血氧饱和度(SpO2)、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估肠道准备质量的情况。结果所有体检者均未发生误吸事件。各组体检者的残余胃容量以及低SpO2、心动过缓和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在A、B、C、D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组发生率较高,与A、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检者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和BBPS评分在B、C、D组间以及A组与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更高,BBPS评分更低(均P<0.05)。结论对于无基础疾病的体检者,肠道准备完成后6h以上,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上升,肠道准备质量下降;肠道准备完成至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在3~6h内,肠道准备质量能保持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无痛肠镜检查老年患者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后苏醒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无痛肠镜检查的7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均给予地佐辛0.05 mg/kg,丙泊酚1~2 mg/kg行静脉麻醉。检查结束,观察组静脉注射纳洛酮0.2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麻醉后、镜检前、镜检结束、离院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正常行走时间及术毕5、10 min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2组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不良反应情况,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检查前和检查结束30 min的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正常行走时间缩短,术毕Ramsay镇静评分及头晕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检查结束30 min的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无痛肠镜检查时,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术毕给予纳洛酮有助于提高苏醒质量,留院观察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伴嗜酸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ALHE)是常发生于中年女性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的丘疹或结节,偶有疼痛,好发于耳廓周围,仅有少量文献报道发生于阴茎,其治疗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介绍首例药物治疗成功的阴茎AL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