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大出血常为导致死亡的严重并发症,造成出血的原因是多因性的,其机制也较为复杂。有关本病的出血机理国内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出血机理及指导治疗,我们对62例褐家鼠传播的出血热患者进行了因子Ⅷ相关抗原、血小板功能、血游离肝素及抗凝血酶Ⅲ等项检测,并结合临床及其他凝血象检查分析报道如下。 病例及方法 一、观察对象:本组病例系1982年11月~1983年5月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褐  相似文献   
42.
使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间接免疫酶组化法检测10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54例非出血热病人及31名正常人血清中出血热异特性抗体。结果表明(HRP—SPA)在灵敏度和特异度上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基本相同,由于HRP—SPA简便易行,可作为EHF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3.
植物血凝素(PHA)皮内试验可以反映T淋巴细胞的免疹功能。1978年开始我们对114例出血热患者发热期和恢复期作了PHA皮试和淋转试验的观察。其中男性89例,女性25例。同时作了103例健康人对照。本组采用PHA冻干注射剂(每支10毫克)分别稀释制成0.1毫升含20微克、40微克的制剂。皮内注射0.1毫升24小时后观察皮肤红斑直径。  相似文献   
44.
探讨血小板/白细胞比值在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出血中的价值。方法比较56例不同出血程度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白细胞比值。结果Ⅰ°、Ⅱ°与Ⅲ°出血间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3.46±25.05)×109/L、(52.23±23.09)×109/L和(39.08±18.24)×109/L,方差分析表明Ⅰ°与Ⅱ°出血间及Ⅰ°与Ⅲ°出血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Ⅱ°与Ⅲ°出血间差异无显著性;Ⅰ°、Ⅱ°与Ⅲ°出血间血小板/白细胞比值分别为11.91±6.77、5.39±3.20和2.55±0.92,方差分析表明各个出血程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人为设定一血小板/白细胞比值(7.14)并观察不同出血程度组中低于该比值的检出率,发现在Ⅱ°与Ⅲ°出血组检出率分别为70.59%和100%,而血小板低于50×109/L的检出率却分别为58.33%和61.54%,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不同出血程度间血小板/白细胞比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以血小板/白细胞比值来预测大出血的发生具有早期、准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45.
一、关于诊断、鉴别诊断问题本例有以下特点:(1)起病突然,畏寒、高热,伴左上腹及腰痛12天。病前无外伤、手术史,无肝病史。(2)左下肺呼吸音稍低。左肋下有明显压痛、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左腰部有压痛及叩痛。(3)白细胞18,6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94%,血沉95毫米/小时。左侧膈肌活动减弱,左肋膈角变钝。(4)经用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后热未退,腹痛减轻后出现左侧胸腔积液。据此,本例主要考虑左膈上和膈下感染性疾病。该两处的疾病可相互影响,在疾病的早期往往难以作出正  相似文献   
46.
本文报道88例非典型出血热,并与83例典型出血热对比。结果表明临床上非典型出血热并非少见。根据它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出血热可分为4种类型。虽然未发现有诊断价值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但是非典型出血热轻型病例显著多于典型组,其病死率低,出血、肾脏损害、低血压休克少见,与斯堪的那维亚轻型出血热相似。检测出血热特异性抗体对避免误诊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7.
48.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病程中,由于输液反应而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死亡并不少见。本文报告6例出血热患者因严重输液反应诱发DlC而造成死亡5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临床确诊的出血热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除1例51岁外,余5例均在25~40岁之间。6例均发生于发热期,其中4例与低血压期重迭。反应最早发生在第2病  相似文献   
49.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自1982年底开始在我县暴发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查证实主要是由褐家鼠传播的出血热。现将我院自1982年11月~1983年4月底,收治的393例出血热作分析讨论。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393例中,男性264例,女性129例,男:女为2.04∶1。年龄为2~78岁,其中以20—50岁发病最多,共287例,占73%。发病季节从11月份开始散发直至次年4月底仍为流行高峰。职业:农民281人占71.5%;机关干部、教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