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聚乙二醇与磷酸钠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聚乙二醇与磷酸钠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依从性以及对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78例结肠镜检查者随机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或磷酸钠进行肠道准备,单盲法评价肠道清洁效果,问卷调查患者排便性状和次数以及对于药物的口感.另外,肠道准备前后检测各种血生化指标和体重,对比两种药物的差异.结果 所有入选者都能饮完聚乙二醇电解质液或磷酸钠溶液,入选者似乎更容易接受磷酸钠.口感计分磷酸钠组为3.11±0.60,聚乙二醇组为2.85±0.74,两组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9).磷酸钠组肠道准备满意度计分2.32±0.66,聚乙二醇组为2.00±0.64(P=0.035),磷酸钠组肠道准备后血磷水平升高(由1.05±0.17升高至1.52±0.58,P<0.001),而血钙(P<0.001)降低,血钠(P=0.022)降低,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与聚乙二醇组相比,磷酸钠组有引起低血钾的趋势(P<0.096),而磷酸钠组肠道准备后与准备前相比,血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03).结论 从肠道准备效果上来看,磷酸钠优于聚乙二醇.在口感上二者相比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入选者更倾向于接受磷酸钠.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应警惕磷酸钠肠道准备后低钙、低钠、高磷血症,且血磷升高幅度非常明显,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需谨慎.  相似文献   
52.
患者男,70岁,因乏力、纳差半个月伴间歇发热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5℃)、纳差、乏力、咽痛、咳嗽、咯少量白痰,咽喉部充血水肿、双肺呼吸音粗,外院拟诊"慢性咽喉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予抗感染治疗(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后发热情况好转,但次日即出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14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0 U/L],遂停用抗生素并予保肝处理.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干预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缺氧诱导因子-1( HIF-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对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DN组(20只)和吡格列酮组(P组,20只),以正常大鼠(C组,20只)作对照.干预8w后,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血糖、血脂、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肾脏HIF-1、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1)DN组大鼠尿蛋白、肾脏HIF-1蛋白及mRNA水平均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PPARγ表达下调;而P组大鼠上述指标呈现相反的改变,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HIF-1蛋白、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2)DN组大鼠血糖、血脂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吡格列酮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PPAR途径下调DN大鼠肾脏HIF-1表达,从而发挥其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败血症的病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CP术后并发败血症的病因及病原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65例次诊断和治疗性ERCP后发生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有2例先后两次住院ERCP后并发败血症)。判断ERCP术后发生败血症的标准:术前无发热,术后7d内出现发热,在寒战或发热时抽血做血培养,结果阳性。分析发生败血症患者的病因,观察血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5例次患者中恶性狭窄占67.7%(44/65),胆总管结石占24.6%(16/65),其他良性疾病7.7%(5/65),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3例患者中死亡7例。血培养结果:大肠杆菌22例次(33.8%),绿脓杆菌17例(26.2%),阴沟肠杆菌11例次(16.9%),肺炎克雷伯杆菌8例次(12.3%),粪肠球菌4例(6.2%),其他致病菌3例(4.6%)。药敏试验显示:氨苄青霉素和头胞唑林对绿脓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敏感性为0,头胞他啶对绿脓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敏感性为53.3%和37.4%,丁胺卡那敏感性为85.7%和77.8%,派拉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绿脓杆菌敏感性为90.0%以上;对阴沟肠杆菌高敏感的抗生素较少,为派拉西林/舒巴坦(88.6%)和亚胺培南(100.0%)。结论肝门部恶性梗阻是ERCP术后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中绿脓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55.
背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伪膜性肠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目的:总结伪膜性肠炎患者的内镜表现和临床诊治过程.提高该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伪膜性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21例患者纳入分析。12例临床表现为稀水便,9例为黏液血便。3例粪便培养球菌/杆菌比例倒置。17例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上散在黄色或白色椭圆形隆起:4例为黏膜上附着大片状黄褐色伪膜,伴糜烂、溃疡。确诊后所有患者均停用抗生素。10例患者仅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11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经治疗后所用患者腹泻均缓解。结论:伪膜性肠炎的临床表现除稀水便外,还可能出现黏液血便,内镜表现有特征性,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停用抗生素、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对伪膜性肠炎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6.
内镜模拟训练在上消化道内镜培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模拟训练在上消化道内镜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3月41名无内镜操作经验的进修医师、研究生、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两组.非内镜模拟训练组于内镜中心观摩学习1个月后开始操作内镜,内镜模拟训练组于观摩学习的同时接受10 h的内镜模拟训练.由专人对所有受训者最初20例内镜操作进行评价、记录,包括插入食管是否成功、胃内观察是否成功、通过幽门是否成功、进入降段是否成功、总的操作时间.结果 插入食管成功率、进入降段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内观察成功率(P<0.001)、通过幽门成功率(P<0.001)、总操作时间(P=0.032),内镜模拟训练组均优于非内镜模拟训练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模拟训练在上消化道内镜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受训者迅速掌握内镜操作方法,缩短教学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7.
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双支架引流22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双侧支架引流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22例双侧支架引流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畅通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22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均一次置入双侧支架成功,引流有效率81.8%(18/22),并发症发生率22.7%,其中胆管炎4例、胰腺炎1例,中位支架畅通时间113d,中位生存时间138d。结论对于BismuthⅡ、Ⅲ型肝门部恶性梗阻,双侧支架引流是安全有效的;对于BismuthⅣ型,双侧支架引流需慎重。  相似文献   
58.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ndoscopicvaricealligation,EVL)后早期再出血及出血后的病死率。方法总结了1992-05~2002-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593例次肝硬化和(或)肝癌单纯EVL治疗的资料,分析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特点、原因及转归。结果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为4.7%(28/593),出血后病死率为64.3%(18/28)。EVL术后早期再出血量大,尤其是对ChildC级病人,与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6;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病死率较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病死率高。结论对ChildC病人,与一般静脉曲张出血相比,EVL术后早期再出血量大,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9.
慢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132名患者,描述慢性胃炎红斑、糜烂、出血和萎缩4种内镜表现,按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活动性、幽门螺扦菌感染、异型性、糜烂、充血和出血进行病理评价,分析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经由典型因素共可说明内镜表现总变异量的3.05%,内镜诊断红斑和病理慢性炎有相关性,P=0.005,相关系数为0.178;内镜诊断糜烂与病理诊断的糜烂相关,P=0.014,相关系数为0.025;而内镜出血表现和病理出血诊断有相关趋势,P=0.056,相关系数为0.046。结论 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内镜下红斑和慢性炎症病理诊断相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采用超声内镜检查( EUS )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EV )和胃底静脉曲张( GV )的价值。方法 2016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消化科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9例(Child A级22例,B级45例和C级22例),常规行胃镜和EUS检查。结果 经常规胃镜检查,EV 检出率为46.1%,显著高于EUS检查的28.1%(P<0.05),而GV检出率为30.3%,显著低于EUS检查的39.3%(P<0.05);在Child B级和C级患者,EUS检出EV分别为24.4%和50.0%,显著低于普通胃镜检出的42.2%和81.8%(P<0.05),而在Child B级患者,EUS对GV检出率为37.8%,显著高于普通胃镜检查的22.2%(P<0.05);EUS检出食管和胃底静脉直径分别为(7.0±0.7)mm和(6.8±0.6)mm,与普通胃镜检出的【(7.1±0.6)mm和(7.1±0.6) mm, 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管普通胃镜是诊断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的金标准,但EUS检查可作为较好的补充手段,尤其在发现GV方面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