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构建保罗样激酶-1(PLK1)基因小干扰RNA(siRNA),并观察其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5个PLK1siRNA(S1、S2、S3、S4、S5),转染人甲状腺癌ARO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筛选下凋PLK1mRNA效果最好的siRNA;然后以该siRNA转染ARO细胞后,分别以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LK1基因表达情况;以MTT法检测对各组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以caspase-3活性和TUNEL方法明确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个siRNA均明显下调PLK1mRNA水平,以S4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1.5%。MTT结果显示,S4siRNA转染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S4siRNA转染组癌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r=0.919;r=0.957);TUNEL结果显示,S4 siRNA转染组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且呈浓度依赖性(r=0.932)。结论PLK1基因在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增殖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LK1 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扫描结果将其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C肽、餐后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 h尿白蛋白。结果:12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下肢血管病变的为73例,约占58.4%,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24时尿白蛋白等均显著升高。结论: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供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无创性检查的诊断依据;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清除口腔诊室空气中汞污染的研究黄力子,方标,杨利明,王群梅,杜新丽,俞力作者采用周口市中原离子技术公司生产的ZS负离子空气清新器,对我院牙体病科银汞合金调制室(2.7m×2.6m×3.4m空间)进行清除空气汞污染研究。在调制室中心点工作人员呼吸带,以...  相似文献   
14.
大豆油乳剂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力  于中麟  张澍田 《胃肠病学》1999,4(3):143-144,188
实验研究大豆油乳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阿司匹林、应激性溃疡、幽门结扎及慢性醋酸4种胃溃疡动物模型,对大豆油乳剂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其中慢性醋酸模型和幽门结扎模型选用Wistar雄性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和阿司匹林模型选用昆明种雄性小鼠。同时通过对慢性醋酸模型鼠胃粘膜前列腺素E2(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检测,对植物油乳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大豆油乳剂对4种溃疡动物模型均有疗效(P<0.01)。另外,大豆油乳剂可增加鼠胃粘膜的内源性PGE2(P<0.01),降低动物胃粘膜的SOD活性(P<0.01)及MDA含量(P<0.01)。结论:大豆油乳剂对实验动物的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其机制主要与增加胃粘膜内源性PGE2、减轻氧自由基对胃粘膜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橡皮圈腔内牵拉法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因直肠内分泌瘤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49例患者,其中2016年1月—2018年5月行常规ESD的患者32例(非牵拉组),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橡皮圈腔内牵拉ESD的患者17例(牵拉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信息、ESD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牵拉组和非牵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变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13.76±5.71) min,非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22.99±10.32)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P=0.001)。牵拉组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非牵拉组有3例出现穿孔,但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 橡皮圈腔内牵拉法辅助ESD,可以安全完成ESD操作并有效提高剥离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有华  陈宝定  苏畅  吴新财  俞力 《临床荟萃》2012,27(24):2153-2155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心肌的表达,并探讨氯沙坦钾干预对DC大鼠心肌HIF-1表达的影响.方法 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鼠随机分为DC组(20只)和氯沙坦钾组(L组,20只),以正常大鼠(C组,20只)作对照.干预1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心率、血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心脏胶原含量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心肌HIF-1.结果 ①DC组大鼠心肌HIF-1 mRNA水平较正常大鼠明显升高,0.78±0.33 vs0.33±0.18(P<0.01);而L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下降,0.54±0.14vs0.33±0.18(P<0.05).②DC组大鼠血糖、血脂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干预后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结论 氨沙坦钾可能通过下调DC大鼠心肌HIF-1表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普通圈套器电切、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类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病理符合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普通圈套器电切治疗(普通圈套器电切组,12例)、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EMR组,47例)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ESD组,39例)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疗效。 结果内镜治疗消化道类癌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78.57%(77/98)。普通圈套器电切组的组织完全切除率为66.67% (8/12),EMR组为82.98% (39/47),ESD组为76.92% (3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463)。仅1例ESD治疗后发生穿孔,其他患者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均未复发。 结论内镜治疗对病变未超过黏膜下层的小的消化道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血凝酶与1:10000肾上腺素在内镜下局部注射的止血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行胃镜检查和治疗发现消化性溃疡Forrest分级Ib、Ⅱ型或胃镜下黏膜活检、息肉摘除引起局部出血不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血凝酶组和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行内镜下注射治疗,Ib型患者在出血部位及血管周围多点注射,每点0.5~1.0 ml,直至出血停止;Ⅱ型患者均多点注射,总量4ml.结果 两组注射后即刻止血率均为100%.血凝酶组24小时止血率为96.7%(29/30),肾上腺素组为90.0%(27/3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凝酶组24小时再出血1例(IIa型),肾上腺素组24小时再出血3例(Ib型1例、IIa型2例),均经内镜下联合治疗出血停止.结论 血凝酶作为内镜下注射治疗的局部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年轻女性肥胖伴停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年轻肥胖伴停经的女性患者40例,对照组16例,二甲双胍组24例.治疗8个月后观察体质量指数、腰围、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血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的变化.结果:在24例二甲双胍治疗组患者中有19例月经恢复,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指数、腰围、三酰甘油、血糖、胰岛素、C肽、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肥胖伴停经的女性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具有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的功能.胰岛素通过激活蛋白激酶刺激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加速肝脏葡萄糖合成脂肪酸、抑制脂肪分解.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肝、骨骼肌及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IR).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3.66亿,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5.52亿,其中T2DM占到90%左右.IR和T2DM的准确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大量证据指出氧化逆境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