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藏法合成的人工牛黄促糖尿病创伤愈合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通过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观察藏法人工牛黄对抗炎因子表达的影响。建立糖尿病大鼠创伤模型,评价藏法人工牛黄对糖尿病创伤的治疗效果。结果 藏法人工牛黄在体外可显著促进RAW264.7炎症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0mRNA的表达,体内可显著促进创伤组织中IL-10和精氨酸的表达,增加创伤处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创伤愈合。结论 藏法人工牛黄可能是通过促进糖尿病创伤部位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分泌抗炎因子并抑制促炎症因子的表达来促进创伤的愈合。研究结果为藏法人工牛黄在慢性创伤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明适应过程中SD大鼠视锥细胞反应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昊  张作明  侯豹可  郭群  李莉  龙潭 《医学争鸣》2003,24(19):1777-1779
目的:探索明适应过程中SD大鼠视锥反应的变化规律. 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3组,分别在暗适应条件下、背景光打开后10 s和5,10,15,20,25及30 min,使用1.1, 3.5和11.0 cd*s*m-2的刺激光强,记录0.5 Hz及20 Hz反应. 结果:高光强时,0.5 Hz反应b波上叠加有子波. 明适应开始后,0.5 Hz反应b波的潜伏期开始缩短,在10 min左右达到最低,之后又开始延长;幅值也出现下降,低光强(1.1 cd*s*m-2)时,其幅值基本一直下降,高光强(110.0 cd*s*m-2)时,幅值很快又增加,并在10~15 min时达到最高,但一直未达到暗适应水平. 20 Hz反应,1.1 cd*s*m-2光强P1波潜伏期持续延长,3.5 cd*s*m-2光强在经历一个短暂的延长后缩短,在10 min时达到最低,随后又开始延长,110.0 cd*s*m-2光强在背景光打开后,潜伏期持续缩短,在10~15 min后达到平台期;1.1 cd*s*m-2光强P1波的幅值持续下降,3.5,110.0 cd*s*m-2光强在经历短时间下降即开始增加,特别是在110.0 cd*s*m-2光强,其幅值几乎没有下降阶段,在10~15 min达到最高,之后也进入平台期. 结论:在记录SD大鼠视锥细胞反应时,使用刺激频率为20 Hz较好,刺激光强应至少为3.5 cd*s*m-2,明适应10~15 min进行记录以保证结果的稳定性. 明适应过程中,视锥反应的发展变化反映了视锥、视杆细胞及更高水平神经调制细胞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海军总医院2006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从3 d至8个月不等。症状以头痛和同侧眼肌麻痹为主,多累及Ⅲ、Ⅳ、Ⅴ1、Ⅵ多组颅神经。激素冲击治疗后疼痛症状迅速好转,颅神经麻痹症状在随后的1周至3个月内恢复,1例病程较长患者遗留眼肌麻痹。头颅MRI发现海绵窦、眶尖区软组织影,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或等信号。结论:Tolosa-Hunt综合征临床表现以头痛、眼肌麻痹为主,对激素治疗敏感,颅脑增强MRI可为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定期随诊并复查颅脑增强MRI,可以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4.
不同麻醉药物对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侯豹可  张作明  顾永昊  郭群  李莉 《医学争鸣》2003,24(12):1104-1107
目的 :比较各种麻醉药物对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为今后的视觉电生理实验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RETI scan系统和银 氯化银角膜电极以及不锈钢针状电极对乌拉坦、戊巴比妥、氯胺酮、84 6合剂 4种麻醉药物作用下的大鼠进行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和 2 0Hz闪烁反应记录 .结果 :暗适应视网膜电图中光强为 3.5cd·s·m-2 时 ,b波的潜伏期 ,乌拉坦组最长 ,氯胺酮最短 .振荡电位O2 波幅值 ,84 6组最高 ,戊巴比妥组最低 .明适应视网膜电图和 2 0Hz闪烁反应氯胺酮组大鼠b波幅值最高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乌拉坦组大鼠P10 0潜伏期普遍较长 ,氯胺酮组大鼠普遍较短 .结论 :由于各种麻醉药物的作用部位以及药物机制不同 ,对ERG和VEP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观察视觉电生理实验结果时要把麻醉药物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5.
麻醉间隔时间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豹可  张作明  顾永昊  郭群  李莉 《医学争鸣》2003,24(21):1935-1938
目的:观察短时间内重复麻醉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RETl-scan系统,自制的银-氯化银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观察重复麻醉对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20Hz闪烁反应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麻醉间隔时间为12,24和48h组的明、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和20Hz闪烁反映的结果波动很大,而麻醉间隔时间为72h组则与首次麻醉记录的结果相似.再次麻醉对大鼠诱发电位记录结果没有显性的影响.结论:结果表明在麻醉3d后,麻醉因素对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影响基本可以得到恢复,对同一大鼠进行重复视觉电生理检查时每次检查间隔3d以上,以消除麻醉本身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石斛夜光丸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收治的120例干眼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直接滴入眼结膜囊内,2~3滴/次,4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石斛夜光丸,7.3g/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眼底泪膜破裂时间(BUT)、眼底中央泪河高度(TMH)和泪液分泌距离(SIT)水平,及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T、SIT、TMH、SOD水平明显升高,IL-6、LPO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BUT、SIT、TMH、IL-6、LPO、SOD和TNF-α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与石斛夜光丸联合治疗干眼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症状,增加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的保护性,有效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眼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魏世辉  侯豹可  丁振强  郝继龙 《眼科》2007,16(6):406-410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眼部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4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科4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资料,其并发眼部症状的特点、发生率、主要病因、彩色多普勒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主要指标眼部症状、体征、发病原因及辅助检查。结果46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中有96例伴有相应的眼部症状或体征(20.4%)。其中视力下降83例、复视56例、一过性黑矇30例、同侧偏盲或象限盲12例、视物变形10例、眼底动脉硬化72例、眼球震颤39例、眼球运动障碍16例。伴有眼部症状或体征表现的96例患者中75例经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显示单侧椎动脉异常66例(88%),其中血流速度下降26例,血管斑块17例,管腔狭窄变细20例,完全闭塞3例;双侧椎动脉异常9例(12%),其中血流速度下降4例,血管斑块2例,管腔狭窄变细3例。4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中左椎动脉异常24例(狭窄18例、完全闭塞5例、异常弯曲1例)。右椎动脉异常16例(狭窄13例、完全闭塞3例)。双侧椎动脉均狭窄2例;椎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引起相关的眼部症状和体征的表现,如有视力下降、复视、眼球震颤及眼底动脉硬化有可能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眼部表现。(眼科,2007,16:406-4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抑制剂硫代磷酸甘露醇戊糖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29只雄性BN大鼠,双眼眼底采用氪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波长647 nm,功率360 mW,光斑直径50 μm,曝光时间0.05 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另取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在眼底光凝当天和1周CNV已形成时开始连续15 d腹腔注射硫代磷酸甘露醇戊糖(25 mg·kg-1·d-1),生理盐水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预防组硫代磷酸甘露醇戊糖,采用脉络膜巩膜铺片FITC-D标记CNV定量分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综合评价硫代磷酸甘露醇戊糖干预CNV生长的效果;应用蛋白免疫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药物干预前后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均数资料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光凝后3周预防组和治疗组CNV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小了52.1%和53.8%;组织病理学结果也发现,治疗组CNV膜相对厚度较对照组减小了46%;对照组和预防组在1周都开始形成CNV,但预防组荧光素渗漏较对照组明显受抑制;3周时预防组已停药7 d,其荧光素渗漏并未增强,而治疗组已连续用药15 d,荧光素渗漏较2周则表现明显减弱;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预防组和治疗组乙酰肝素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乙酰肝素酶主要在CNV膜向视网膜下进展的前沿和CNV膜内部血管管壁周围位置表达,治疗组激光斑内染色强度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硫代磷酸甘露醇戊糖不仅能够一定程度预防CNV的形成,还能使已经形成的CNV部分消退;其机制与抑制乙酰肝索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对昆明、BALB/C,C57BL/6J小鼠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y,ERG)的影响,探讨小鼠ERG的似昼夜节律改变。方法:将各品系小鼠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在4:00~8:00,08:00~12:00.12:00~16:00.16:00~20:00、20:00~24:00,24:00~4:006个时间区间,按照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标准化方案进行暗适应ERG(Scot ERG),最大混合反应(Max ERG),明适应ERG(Photo ERG)记录:结果:各品系小鼠视网膜电图表现较为规律的节律性,在20:00~24:00区间其ERG的b波幅值最高,在4:00~8:00区间开始下降,在12:00~16:00区间b波幅值最低。明适应ERG的b波幅和暗适应b波幅值有相反的节律性。结论:不同品系小鼠视网膜光敏感性有较规律的节律性,可能和小鼠的活动规律有关,时间节律的影响能严重的影响小鼠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一名年仅20岁的武警战士,却面临眼球萎缩、濒临摘除的厄运.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眼科侯豹可、金鑫副主任团队成功为这名战士实施了首例"保眼"手术——折叠型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避免了其承受眼球萎缩和摘除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