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144例老年住院NSCLC患者和142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生活习惯及家族史等信息,并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VDR基因型和吸烟因素与NSCLC的关系及其两者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老年吸烟人群中,Apa1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携带aa基因型个体相对Aa+AA基因型增加吸烟个体老年NSCLC的发病风险(OR=2.272,95%CI:1.223~4.223)。非吸烟人群中,携带Aa+AA基因型个体相对aa基因型可增加不吸烟人群老年晚期NSCLC的发病风险(OR=0.114,95%CI:0.040~0.325)。Bsm1、Taq1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以增加老年晚期NSCL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预测子前期发病中的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建卡产检并分娩的孕产妇资料共计13285例,所有孕妇均定期产检,随访至产后3个月并收集相关资料。其中有10623例为无妊娠合并症的正常孕产妇,作为正常对照组;有577例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91例为子前期患者,作为子前期组对象,其中214例为轻度子前期,77例为重度子前期。所有研究对象在孕32周~34周间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分析D-二聚体在预测子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经T检验表明,子前期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而妊娠期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P<0.01)。但在轻、重度子前期组间D-二聚体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8)。通过Pearson双变量相关法研究D-二聚体水平与各妊娠结局间的关系,结果表明D-二聚体水平越高,产后出血量越大,早产和难产率也越高,而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生体质量均越低。应用Logistics回归方程证实了孕晚期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可预测子前期的发病。并应用ROC曲线计算得出D-二聚体的预测界值为0.995mg/L时,其预测敏感度为95.8%,相对危险度为7.3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预测子前期发病的实验室指标,且其与各种不良妊娠结局均有相关性,D-二聚体预测子前期发病的界值为0.995mg/L,其预测敏感度为95.8%,相对危险度为7.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乳酸(Lac)、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凝血指标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和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9例,根据入院后24 h内是否发生休克分为两组,发生休克者48例为脓毒性休克组,未发生休克者81例为脓毒症组。检查患者外周血Lac、cTnI、cTn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Lac、cTnI、cTnT、APTT、PT、TT及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而Fib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Lac、cTnI、cTnT、APTT、PT、TT与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Fib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脓毒性休克、脓毒症患者治疗后24、72 h时组Lac、cTnI、cTnT、APTT、PT及T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Fib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脓毒性休克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并发血肿的高危因素及诊治策略。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近10年14例剖宫产术并发血肿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诊治体会。结果 10年中发现的剖宫产术并发血肿的发生率为0.02%(14/69 515),6例子宫切口血肿,2例筋膜下血肿,6例阔韧带、后腹膜血肿。4例术中发现,10例术后发现,其中5例行再次剖腹探查,5例保守治疗,患者经过再次手术、输血、子宫动脉栓塞、大黄芒硝外敷等治疗,皆于30天内出院。结论 诊治剖宫产并发血肿的重点是剖宫产术前要充分评估高危因素,术中要充分止血、及时发现,术后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白塞病是原因不明、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损害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和反复发作地系统损害疾病,口腔、皮肤、外生殖器及眼为常受累部位,病情一般较轻,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等为少发部位,预后与受累脏器有关,白塞病合并妊娠足月的报道很少。为了加强对其认识,故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一线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培美曲塞"、"吉西他滨"、"顺铂"、"非小细胞肺癌"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年~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年~2014年),万方数据库(1995年~2014年),Pubmed(1995年~2014年),同时检索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收集PP方案对比GP方案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评价者均独立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的文献作出评价后提取数据,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851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比较,在疗效方面,其客观缓解率(OR=1.43,95%CI:1.03-1.9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1年生存率(OR=0.83,95%CI:0.62-1.11)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严重消化道反应(OR=0.33,95%CI:0.11-0.96),及严重血液学毒性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方案与GP方案在客观缓解率及不良反应方面有差别,而在1年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方案能提高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同时能减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米尔贝链霉菌中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的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表征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产量,并通过响应面法来优化提取工艺。对提取时间(X1)、超声功率(X2) 和占空比(X3)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设计,以获得米尔贝霉素A3(Y1)和A4(Y2)的最佳产量。研究表明,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为:溶剂为乙酸乙酯,料液比0.8,提取时间30min,超声功率110W,占空比40%和提取温度10℃。在此提取条件下米尔贝霉素A3和A4的最大产量分别为312.5和174mg/g,分别是传统提取方法产量的2.3和2.5倍。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患者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elective salpingography, SSG)及再通术后影响再妊娠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行SSG的输卵管阻塞患者7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患者术后再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经SSG术后患者输卵管完全再通率为82.7%,术后1年妊娠率为46.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孕类型[OR=3.02,95%置信区间(CI)1.32~3.78,P<0.05]、不孕时长<3年(OR=5.11,95%CI 1.61~7.35,P<0.05)以及年龄<35岁(OR=3.43,95%CI 1.87~6.64,P<0.05)与患者再妊娠密切相关。结论:SSG及输卵管再通术后妊娠与患者不孕类型、不孕时长及年龄有关,继发性不孕、不孕时长<3年、年龄<35岁的患者再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