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槲皮素与金属元素配合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成槲皮素金属配合物并研究它们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制备槲皮素金属的配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槲皮素及其金属配合物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用HPLC法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槲皮素-Ca对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清除能力,槲皮素、槲皮素-Ca、槲皮素-Cu、槲皮素-Zn、槲皮素-Cr及Vc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20.00×10-6mol/L,3.070×10-6mol/L,26.14×10-6mol/L,11.79×10-6mol/L,6.28×10-6mol/L和9.12×10-6mol/L;对羟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22.07×10-6mol/L,3.10×10-6mol/L,12.75×10-6mol/L,22.22×10-6mol/L,42.47×10-6mol/L和16.24×10-6mol/L;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47.51×10-5mol/L,11.25×10-5mol/L,35.21×10-5mol/L,29.75×10-5mol/L,43.06×10-5mol/L和13.20×10-5mol/L。结论:槲皮素-Ca的清除能力最强,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将编织材料植入动物胫骨骨隧道内,观察4种PET纤维编织材料与骨界面的结合情况,以及植入材料对活体动物是否存在急性或者长期毒性作用,进而探讨此材料未来作为一种人工韧带或肌腱编织材料应用于临床及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①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4组,重建双后肢胫骨隧道,每只动物对应一种材料,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做大体观察,髓腔直径测量,组织学观察,对实验数据行重复测量的两因素多水平分析;②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只,分为两组,实验组2只,对照组2只,重建模型同上,分别在术后14 d、6个月取主要脏器做石蜡切片HE染色,所得实验数据、图片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大体观察:16只实验动物伤口均愈合良好,4种PET纤维编织材料的骨隧道内部分均无松弛,且肌肉、筋膜将材料的隧道外部分包裹良好;②隧道直径测量:各个骨隧道的隧道直径均无明显变化,无骨组织及软组织侵蚀现象;③组织学观察:PET纤维编织材料可以和骨组织形成新生骨的直接连接,新生骨可长入材料纤维束间,对纤维编织材料的纤维束形成紧密包裹,使得编织材料与骨界面具有较强的结合力;④PET纤维编织材料对实验动物无急性或长期毒性作用.[结论] PET纤维编织材料植入动物骨隧道后,对活体实验动物无急性或者长期的毒性作用,且在不同的时间点,均有骨样组织及新生骨与编织材料的纤维束包裹或者长入纤维束的间隙中形成紧密结合,使得编织材料与骨质形成直接连接,促进材料-骨的结合,增强材料-骨愈合的强度,是一种理想的有望用于临床或者组织工程上的人工韧带或肌腱制作的编织材料.  相似文献   
84.
标本溶血对8种酶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血是由于在标本采集、运送、分离过程中各种原因造成标本中红 细胞破坏,红细胞内成份进入血清,从而使血清呈红色。为了探讨溶血标本对酶类的影响, 我们对常用的血清8种酶类进行了溶血前后的检测,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材料: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静脉血30份,所有标本无溶血、黄疸、脂血。方法:取上述30份标本的血清,分别检测8种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淀 粉酶(AMY)、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碱性磷酸酶( AL P)、γ—谷氨酰转…  相似文献   
85.
以丁酰硫代胆碱为底物,采用速率法对238例正常人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38例正常成人血清ChE活性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5803.5U/L,性别间、年龄间无显著性差异。95%的可信限参考值为4000~7500U/L。  相似文献   
86.
尽管补救手术在治疗化疗耐药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起重要作用,但关于卵巢未成熟畸胎瘤(IT)的补救手术方面的资料却很少。本文报道1例晚期IT在首次治疗和补救化疗失败后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进行补救治疗。1例28岁ⅢC、3级卵巢IT患者在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辅以铂类药物化疗,后因二次剖腹探查术确定残余病灶的存在进而接受二线化疗,补救化疗失败后行更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获得了>48个月的无瘤存活期。上述资料表明,补救手术对一些化疗耐药性IT患者确有特殊作用,但同时也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该手术可能对哪种类型IT患者疗效最好。化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接受60m g雷洛昔芬和连续接受2m g17β-雌二醇和1m g醋炔诺酮的雌孕激素联合治疗12个月的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异常病变的发生率。方法:对1008例有骨质疏松、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基线子宫内膜厚度<5m m的无症状绝经后妇女进行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随机双盲试验。其中347例参与了延长6个月的试验。有反复流血或子宫内膜厚度>5m m的妇女接受盐灌注子宫超声造影或宫腔镜活检。超声、组织学及临床检查由不了解治疗方案的4位专家判读。根据预先标准将所有等待判读的患者分配至15个诊断组。结果:在核心阶段有334例妇女的结果需行判读,其…  相似文献   
88.
高反应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hCG最低有效剂量还未确定。本研究旨在证实3300IU剂量的hCG可促使足够量的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的发生。采用的方法是回顾性分析大学三级医院IVF的临床资料。根据E2峰值水平对高反应者的94个IVF周期进行分析,对包括年龄、诊断和刺激方案在内的因素进行人口统计学比较。在给予hCG的当天,如E2水平≥2500ng/L但<4000ng/L,接受5000IUhCG的患者为A组,如E2水平在4000~55000ng/L之间,接受3300IU的患者为B组。对两组获得卵母细胞的数目、成熟卵母细胞的比例、受精率、化学和临床受孕率(PR),以及卵…  相似文献   
89.
目的:调查H IV-1经生殖道播散的相关横向研究是否可用于确定H IV-1阳性的女性个体H IV-1经生殖道播散的风险。研究设计:取8例感染H IV-1妇女的血液和宫颈样本,并进行纵向研究,检测其H IV-1R NA、细胞相关D NA病毒和β趋化因子水平。在个体和组群水平进行变量间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血清中病毒R N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D NA和宫颈中病毒R 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分别为原来的2.9、2.1和2.3倍,同时宫颈DN A的含量达到了原来的6.2倍。在个体和组群水平的对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 IV在女性生殖道中可独立复制,并受到局部因素…  相似文献   
90.
标本溶血对心肌酶谱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是心肌酶谱检测 [1~ 3 ]。为了探讨标本溶血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我们对心肌 5种酶的活性进行了溶血前后的检测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静脉血 30份 ,分别检测 5种酶 :谷草转氨酶 ( AST)、肌酸激酶 ( CK)、乳酸脱氢酶 (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 α- HBD)、肌酸激酶同功酶 ( CK- MB)的活性。然后用细玻棒捣碎试管中的血块 ,使离心后血清由原来的淡黄色呈肉眼可见的红色 ,测其血红蛋白 >1 .5 g/L即为溶血标本 ,再重新检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