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年龄对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LASIK手术 6个月以上的高度收稿日期 :2 0 0 2 -10 -2 8;修回日期 :2 0 0 2 -12 -0 2作者简介 :许琛琛 ( 1972 -) ,女 ,浙江温州人 ,在职研究生 ,主治医师。通信作者 :许琛琛 (E -mail:xcc @mail.eye .ac .cn)。近视 2 5 5眼 ,依年龄分为四组 :≤ 30岁、31~ 34岁、35~ 39岁和≥ 4 0岁四组 ,分别比较各组预留屈光度与术后 6个月时的实际屈光度 ,各组间术前屈光度、术后 6个月时的实际屈光度与预留屈光度的差值 ,以及差值与年龄、术前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除≥ 4 0岁组外 ,各组间术前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预留屈光度与术后 6个月时的实际屈光度的差值各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②≤ 30岁和31~ 34岁组预留屈光度与术后 6个月时的实际屈光度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 35~ 39岁和≥ 4 0岁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③除 35~ 39岁组外 ,各组差值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P <0 .0 1)。结论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加 ,术后早期远视的回退明显减弱 ,致使最终屈光度向远视漂移 ,而术前屈光度对其影响愈来愈小。因此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 ,我们应根据其年龄、术前屈光度调整预期矫正度数  相似文献   
22.
我院于1996年起至2003年5月共实施IASIK手术6000多只眼,于2002年8月30日发生1例(左眼)并发严重的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现将该病例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角膜板层刀Moria OUP-SBK和Schwind C.P.制作LASIK角膜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进行比较,为临床选用角膜板层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准备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的44例患者按照使用的机械角膜刀不同分成SBK组(使用Moria OUP-SBK角膜刀,24例48眼,预期制瓣厚度100 μm)和CP组(使用Schwind C.P.角膜刀,20例40眼,预期制瓣厚度110 μm).于术后1周及1个月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患者角膜瓣水平径上共7个点的厚度(角膜顶点及水平方向鼻、颞侧距顶点1.0、2.0、3.0 mm处).对各测量点角膜瓣厚度(MFT)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比较两组制瓣的规则性;分别对两组间各测量点MFT值的标准差(SD)绝对值进行比较,以比较制瓣的稳定性;对两组间角膜瓣各点平均厚度偏差(MD)的绝对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比较两种角膜板层刀制瓣的精确性.结果 术后1周及1个月,SBK组角膜瓣各测量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4、15.242,P<0.01),但关于角膜顶点对称的鼻侧、颞侧测量点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SBK组各点MFT值间最大差值为2.9 μm(100.4~103.3 μm),SD均值为7.9 μm;CP组最大差值为18.4 μm(105.5~123.9 μm),SD均值为9.7 μm.术后1个月SBK组各点MFT值间最大差值为2.9 μm(101.2~104.1 μm),SD均值为8.2 μm;CP组最大差值为17.7 μm(106.5~124.2 μm),SD均值为9.9 μm.两组间角膜瓣各点MD值中只有术后1周距角膜顶点鼻侧及颞侧1.0 mm及术后1个月距角膜顶点颞侧1 mm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总体上,Moria OUP-SBK制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均优于Schwind C.P.板层刀,但在接近角膜中央区2 mm范围内,两者规则性及稳定性相当,且后者所制角膜瓣厚度在水平方向上关于角膜顶点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中国青年女性生理周期期间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和眼压的节律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41例健康青年女性分别在月经周期初期、排卵期和月经周期末期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对角膜补偿眼压(IOPcc)、可重复模拟Goldmman眼压(IOPg)、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进行测量。采用Pentacam对CCT进行测量。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测量参数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以及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女性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CCT、CH和CRF存在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月经周期末期IOPcc和IOPg均较初期显著下降(P<0.01)。△IOPg与△CRF呈低度正相关(r=0.356,P<0.05),与△CH呈低度负相关(r=-0.336,P<0.05),△IOPcc则与△CH呈中度负相关(r=-0.702,P<0.01),与△CRF不相关(r=-0.069,P>0.05)。△CRF、△CH、△IOPg和△IOPcc均与△CCT无明显相关性(│r│均<0.3,P均>0.05)。结论在女性生理周期期间,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无明显变化但眼压在月经周期末期发生了显著下降。IOPg的变化与CH、CRF低度相关,而IOPcc则与CH中度相关,与CRF不相关。角膜生物力学性能可能是眼压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近视眼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中央角膜厚度(CCT)以及切削深度对全眼像差和角膜前表面像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LASIK术后的近视患者184例(349眼),使用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和Humphrey角膜地形图检测仪测量LASIK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全眼像差和角膜前表面像差,使用角膜测厚仪测量CCT.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分别对左右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术后CCT分别与左右眼角膜前表面眼像差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的Zemike项:右眼有Z4、Z5、Z7、Z8、Z12、Z24;左眼有Z4、Z12.切削深度分别与术后左右眼角膜前表面像差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的Zernike项:右眼有Z3、Z4、Z5、Z7、Z8、Z11、Z12、Z16、Z18、Z19、Z24;左眼有Z4、Z7、Z9、Z10、Z11、Z12、Z14、Z23、Z24.②术后CCT分别与左右眼全眼像差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的Zemike项:右眼有Z7、Z8、Z16;左眼有Z3、Z5、Z8、Z10、Z12.切削深度分别与术后左右眼全眼像差相关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Zemike项:右眼有Z5、Z6、Z7、Z8、Z24;左眼有Z5、Z10、Z11、Z12、Z13、Z20、Z24.③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全眼高阶像差、角膜总像差、全眼总像差与CCT都呈负相关,与切削深度都呈正相关,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LASIK术后,与术后CCT及切削深度存在相关性的主要为全眼像差、角膜前表面像差中的离焦(Z4)、球差(Z12)等轴上像差项,它们受CCT、切削深度的影响最为明显.②术后CCT及切削深度是LASIK术后全眼像差、角膜前表面像差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角膜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SCMD公司的可调式气动微型角膜刀和Coherent公司的Schwind Keratom-Ⅲ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对两眼等效球镜度差≥-2.5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48例,进行LASIK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度数、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的评价。LASIK后随访6个月以上,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作视力检查,采取5分记录法。结果 术前平均等球镜度较高眼-12.66D,术后减少为-0.70D;对侧眼为-8.42D,术后减少为-0.37D。术前两眼屈光参差平均为-4.24D,术后减少为-0.26D。96眼中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保持不变的52眼(54.2%),提高1行以上的23眼(24.0%),提高2行以上的14眼(14.6%);有6眼减少1行(6.3%),有1眼减少4行(1.0%);有42眼(43.8%)术后BCVA为5.0。平均裸眼视力(NCVA)提高0.92,术后NCVA≥4.7的68眼(70.8%)。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解除患者对眼镜或角膜接触不能耐受的痛苦,而且对于恢复其双眼单视功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石滴坚  余野 《中国药业》2014,(11):27-2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碎吸术后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微创碎吸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同时选10例健康者血清作健康对照,连续监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变化。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TNF-α及IL-1β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TNF-α及IL-1β含量达峰时间早,对照组患者的TNF-α及IL-1β含量达峰时间较晚,且水平均较高;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碎吸术后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可降低血清中TNF-α及IL-1β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