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75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5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胆管支气管瘘是胆道系统与支气管树之间的病理性交通,是肝胆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因众多,临床上较少见,且极易漏诊误诊[1-4]。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因素致胆管支气管瘘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分析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提高临床医师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我院肾病风湿科收治并转至感染科治疗的6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文献复习.结果 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多汗、乏力、体重下降,其中4例伴有关节痛、脾大,2例有肾脏累及,1例有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5例,骨髓培养阳性4例,血清凝集阳性6例.6例患者经确诊后转入感染科治疗,均治愈.结论 布鲁氏菌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漏诊、误诊,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庆大霉素或利福平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讨氟苯达唑对肝癌Huh7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Huh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氟苯达唑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给予0、2、4、8μmol/L的氟苯达唑处理.采用CCK-8法观察处理24、48、72 h后的细胞活力,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处理24 h后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处理... 相似文献
144.
余祖江 《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18(2):67
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在HBs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注射和细胞因子调节后,病毒RNA可以通过转录后机制诱导而下调。本研究的目的是证实反式激活因子控制HBV RNA稳定性和病毒RNA的降解过程。第一步,我们分析、纯化和鉴定了一个特异的RNA结合蛋白,称为La自身抗原,是众所周知的与RNA形成的多个步骤有关的RNA结合蛋白,显示在细胞因子介导的下调病毒RNA作用与细胞因子诱导La蛋白溶解过程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时态相关性。La结合位点位于HBV转录后调节元件(PRE)的预测茎环5’端。除了具有核酸内切核酸溶解的特征外,并且显示当HBV RNA发生降解时活性增强。断裂点非常接近于La结合位点。估计La可能是一种胞内蛋白,控制HBV RNA稳定性。预测的茎环结构是HBV RNA稳定性的重要决定簇。 相似文献
145.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表现,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地区9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在慢性乙肝组中,HLA-DRB11301/1302出现的频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1/1502,1201/1202在两组间出现的频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乙型肝炎人群中清除HBV病毒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7.
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肝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肝后肝硬化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探寻乙肝后肝硬化的易感基因和抵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62例河南汉族乙肝后肝硬化患者、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62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了HLA-DRB1等位基因检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对三组实验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 在乙肝后肝硬化组中HLA-DRB1 1201/120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HLA-DRB1*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实验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LA-DRB1*1201/1202等位基因可能为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肝后肝硬化形成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前后,分析外周血中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BPI)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BPI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2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BPImRNA的表达水平,以β-actin为内标计算其相对表达量,并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半定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18例健康受试者外周血中BPI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0.74±0.40);22例慢支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前后,外周血中BPI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6±0.23)和(0.24±0.19);经t检验,健康对照组与慢支患者,以及慢支患者用药前后,其外周血中BPI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外周血BPImRNA的表达水平较低;BPI表达水平下降,体内自身清除细菌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对肝细胞肝癌(HCC)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HCC患者。采用ROC曲线模型分析ALP最佳临界值。分析ALP与HCC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ROC模型确定血清ALP截断点为120 U/L,ALP>120 U/L为高表达组(50例),ALP≤120 U/L为低表达组(58例)。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HCC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60.3%(35/58)、82.0%(41/50)。ALP高表达组HCC术后2年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LP>120 U/L和微血管浸润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ALP高表达组无瘤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血清ALP水平可有效预测HCC切除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探讨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UC001 kfo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脏组织60例,分为肝硬化组、肝癌组、癌旁组、门静脉转移肝癌组.原位杂交检测UC001 kfo和ACTA2(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结果 UC001kfo在肝硬化组不表达或低表达,在其他3组均为阳性表达,以上4组的表达值分别为113.30±11.79、137.59±6.23、148.78±8.23、160.28 ±9.47,方差分析显示UC001kfo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肝硬化组<癌旁组织<肝癌组<门脉癌栓组.ACTA2的表达分别为109.89±9.74、125.22±32.16、149.06±8.43、156.57±8.86,ACTA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分别为肝硬化组<癌旁组织<肝癌组<门脉癌栓组.结论 UC001 kfo和ACTA2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增加,特别是门静脉癌栓组,UC001kfo可能通过调控ACTA2的表达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