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头孢地嗪免疫调节作用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头孢地嗪应用于免疫肝损伤合并败血症小鼠模型后TLR-4、PKC和NF-kB在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探索头孢地嗪免疫调节作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动态检测头孢地嗪应用于免疫肝损伤合并败血症小鼠模型后TLR4、PKC和NF-kB在肝脏中的表达。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头孢地嗪按不同荆量应用后分别于7d、14d、21d取小鼠肝脏观察,TLR4、PKC和NF-kB在肝脏组织的肝细胞、炎性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5),TLR4、PKC和NF-kB表达强度随头孢地嗪的荆量增加而减少(P〈0.05),随头孢地嗪应用时间的延长而递减(P〈0.05),而在对照组小鼠肝脏的表达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头孢地嗪抑制肝脏组织肝细胞、炎性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TLR-4、PKC和NF-kB的表达,可能是其免疫药理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某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寻找慢性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和抵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74例某地汉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 1301/1302等位基因检测,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与健康组相比较,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75、3.38,8.06、4.0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与某地区汉族人群感染丙肝病毒后形成慢性丙型肝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我院收治1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入院短暂低血糖后,5 d后突然出现食欲增加等临床表现,类似临床好转,后检查出现高血糖,造成误诊,感染出现而死亡,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王某,入院短暂意识障碍,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腹水症阳性,全腹无压痛和反跳痛,有乙型肝炎病史5 a。辅助检查HBV DNA:1.618×104拷贝/m l。肝功能:ALT 199,A ST 126,TB il 318.3,DB il 148.6,血糖3.4 mm o l/L。尿常规:尿糖阴性。PTA 12%。入院第1天给予氢氯噻嗪(60 m g/d)联合氨体舒通(60 m g/d)1 d后停用。第5天突然尿量增多,14 d限水实验,19 d腹部感染体征,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和成虫抗原(SA)分别与联系免疫小鼠的抗卵胚胎发育效果和抗感染效果。方法采用SIEA与SA分别与联合免疫小鼠,于攻击感染后48天剖杀,统计雌雄虫数及肝脏各期虫卵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EA单独免疫产生显著抗卵胚胎发育的免疫力,肝组织成熟卵数下降37,3%,成熟卵比例下降24.0%;SA单独免疫产生显著抗感染免疫力,减虫率为34.5%;SIEA与SA联合免疫,产生显著抗感染免疫力和最佳抗卵胚胎发育免疫力,减虫率33.5%,成熟卵数和成熟卵比例分别下降73.8%和45.0%,抗卵胚胎发育免疫力显著高于SIEA单独免疫组。结论提示来源于成虫的抗感染抗原与来源于未成熟虫卵的抗卵胚胎发育抗原联合应用是血吸虫疫苗研制中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甲胎蛋白 (AFP)增高时 ,在基础治疗同时 ,应用大剂量生长抑素 (善宁SSTA)治疗 ,降低AFP ,提高白蛋白 ,抑制肝纤维化 ,降低肝细胞肝癌 (HCC)发生率。方法 对 2 9例慢性乙型肝炎伴AFP增高患者 (AFP >2 0 0ng/ml,持续 3个月以上 ) ,分基础治疗组 17例和善宁冲击治疗组 12例 (2 5 0 μg/d ,2次 /b ,皮下注射 )。两组进行对照观察 ,检测AFP动态变化 ,定期观察 6个月 ,复查B超 ,CT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 (透明质酸 ,三型前胶原 ,四型胶原和层粘蛋白 ) ,随访 1年。结果 SSTA冲击治疗组的AFP复常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 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远期随访未发现HCC发生。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伴有AFP增高时应用大剂量SSTA(2 5 0 μg/d)对肝功能恢复、AFP降低有一定作用 ,可能与IGF抑制有关 ,但与抗纤维化进程无关 ,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诱导保护性免疫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将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在RPMI—1640培养液加SIEA免疫血清中培养4天,小鼠尾静脉注射该虫卵,32天后观察并统计小鼠肺内肉芽肿面积。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肺内虫卵肉芽肿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IEA诱导产生的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抗体可能通过阻塞卵孔或者结合特定抗原,阻止卵内毛蚴发育,达到抗卵胚发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乙型肝炎发生的宿主遗传背景因素,分析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发生的基本规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对其家系进行调查,并对家系成员进行HLA-DRB1* 1301(2)基因检测和HBV DNA全基因组克隆分析。结果:HLA-DRB1*1301(2)基因在子代传递过程中,其中1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亲代和子1代均未发生重症肝炎;另1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亲代和子1代均有病毒持续存在。HBV DNA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未见特殊变异。结论:在重症乙型肝炎发生中,除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因素外,HLA-DRB1* 1301(2)等位基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宿主多基因因素也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测定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BI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汉族38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2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进行HLA-DRBI*1201/1202、*1301/1302、*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结果:对照组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DRBI*1201/1202、*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LA-DRBI*1301/1302等位基因是河南汉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个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5年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及生化水平等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物的影响。方法选择CHB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53例,阿德福韦组47例,分别给予ETV和ADV治疗。ETV组和ADV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TV组和ADV组各检测时点HBV DNA低于检测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药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较阿德福韦抑制病毒速度快;HBeAg(+/-)组患者均出现明显的病毒抑制;两者5年内的耐药性相似,且HBeAg和HBeAb血清转换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0.
反义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T载体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部分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反义序列的基因克隆.方法:根据GenBank中HBV S基因序列和计算机软件mCLONE分析的结果,设计S基因2侧引物,直接扩增出适合长度的反义HBV S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筛选阳性克隆,抽提重组质粒并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再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226 bp含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阳性产物,T载体克隆经PCR及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后证实,克隆片段的反向序列与GenBank中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反义HBV S基因部分序列的T载体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