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特应性皮炎(AD)是与遗传有关的,具有产生IgE倾向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AD的发病机制复杂,有免疫缺陷,也可能有免疫亢进。AD患者的真皮浸润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其次为抗原呈递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患者体内产生IL-4、IL-10、IL-18和IgE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比正常升高。微生物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A)能诱发和加重AD,SA分泌的超抗原(SAgs)与抗原呈递细胞结合后,非特异激活大量T细胞等,从而诱发和加重了病情。粘附分子与AD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对AD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免疫治疗、光疗以及使用干扰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等。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血清miR-34a在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分别提取20例前列腺癌(PCa)、10例前列腺增生(BPH)及10例健康对照者(N)血清样本的miRNA,应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检测三组样本中miR-34a的表达差异,并分析miR-34a的表达与PCa转移是否相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iR-34a在PCa与BPH患者血清中明显低表达(P均<0.05),平均下调分别约为7.16、8.53倍.但PCa及BPH的血清中miR-34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iR-34a表达水平的高低与PCa是否转移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中低表达的miR-34a可能促进了PCa的发生发展,对PCa的诊断及治疗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SPACA4在小鼠和人的表达特性.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小鼠SPACA4基因(mSPACA4)在4、9、18、35、54d和6月龄小鼠睾丸中的Affymetrix芯片杂交,结合RT-PCR实验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mSPACA4及其同源基因hSPACA4的表达特性.结果 芯片杂交结果显示,mSPACA4基因在小鼠35d睾丸中开始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与之完全一致.RT-PCR结果还显示,mSPACA4和hSPACA4分别在8种小鼠组织和10种人组织中呈现睾丸特异性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亚细胞定位预测该基因是跨膜蛋白(34.8%)或质膜上(34.8%)表达.mSPACA4蛋白的信号肽剪切位点在第19~20个氨基酸之间,跨膜区在第2~20及101~126个氨基酸之间.结论 mSPACA4和hSPACA4均为睾丸特异性表达基因,mSPACA4特异性地在35d龄后的小鼠睾丸中表达,SPACA4具有作为男子避孕药的靶点进行研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4.
余振东  吴波  彭雁忠  桂耀庭 《医药导报》2005,24(12):1118-11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抗病毒疗效与Th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以慢性乙肝患者39例作为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IFN-α治疗,拉米夫定100 mg·d-1,po;IFN-α 5MU,隔日肌内注射。联合治疗1 a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及Th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以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根据HBV 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血清IL-2、IFN-γ均值明显升高(P<0.05),IL-4、HBV-DNA含量均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IFN-α治疗慢性乙肝可显著抑制HBV-DNA复制;联合治疗后有效组免疫状态可由以Th2型为主向以Th1型为主转换。  相似文献   
45.
目的: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睾丸特异性新基因,并探讨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分析该基因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4日龄、9日龄、18日龄、35日龄、54日龄和6月龄小鼠睾丸的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功能未知的新基因(GenBank登录号:BC049770),全长891 bp,含有702 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23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26.938 kD的蛋白质,我们将其命名为TSBAG(testis-specific BAG-like protein)。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TSBAG基因可能在细胞核中表达。EBI功能域预测发现,在蛋白质序列8-62处有一个BAG功能域。RT-PCR分析表明,TSBAG基因特异性表达于小鼠睾丸组织中且具有时序性表达。TSBAG蛋白在人的同源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Y349359,在233个氨基酸区域内有83%的同源性。结论:TSBAG基因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且与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46.
余振东  吴波  张银汉  刘晓翌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1):851-852,863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了5年来深圳市性传播疾病(STD)的病原学状况。[方法] 收集了30413例可疑STD患者的资料,对四种最主要的STD病原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 近5年来CT、UU、HPV阳性率持续上升,NG略有下降。NG、CT、UU、HPV阳性率分别为16.38%、22.10%、38.14%、36.10%。[结论] STD已构成区域流行,其原因可能与混合感染和治疗不彻底有关,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前、后血清乙肝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方法检测37例拉米夫定YMDD变异患者治疗前、变异后以及20例YMDD变异患者继续治疗6个月时血清HBV-DNA、HBeAg、前S1蛋白、ALT等指标的水平.结果YMDD变异组治疗后的HBV-DNA、ALT含量及前S1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自身对照组,而HBeAg阳性率则无显著变化;YMDD变异组患者继续治疗6个月时与刚变异时比较HBV-DNA含量显著降低,而前S1蛋白、ALT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病毒的YMDD变异的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变异后血清乙肝标志物HBV-DNA、前S1蛋白、ALT等水平变化显著;尽管发生了HBV聚合酶变异,这些病人在拉米夫定作用下仍显现持续HBV-DNA抑制.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三种非病毒载体转染方法转染人鼻咽CNE-2细胞。方法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电穿孔转染法、磷酸钙纳米颗粒转染法将pEGFP-N1质粒DNA转染人鼻咽癌CNE-2细胞,转染24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计算转染率;MTT实验比较各转染方法对CNE-2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脂质体转染组的转染率为(51.9±2.8)%;电穿孔转染组的转染率为(42.8±2.6)%;磷酸钙纳米颗粒转染组的转染率为(48.1±2.3)%。经统计学分析,三种方法转染CNE-2细胞的转染率相互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01);MTT结果显示,磷酸钙纳米颗粒转染法的细胞毒性最小。结论磷酸钙纳米颗粒转染法转染效率相对较高,而细胞毒性小,可作为转染CNE-2细胞的首选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及受体(IL-4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变应性哮喘易感性及与血浆总IgE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多态性方法检测IL-4基因启动子区-589位和IL-4Rα亚单位Q576R两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观察对血浆总IgE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4基因-589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无相关关系;IL-4受体仅亚单位RR基因型和R576等位基因频率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22.90,P〈0.001;χ^2=25.30,P〈0.001),且R576与高IgE相关。[结论]表明IL-4Rα亚单位R576是中国汉族哮喘患者的危险因子,且与高IgE相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睾丸特异性新基因。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i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杂交信号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RT-PCR分析该基因在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睾丸、小鼠不同组织及人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4、9、18、35、54日龄和6月龄小鼠睾丸的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基因(GenBank登录号:XM_156106),全长有1364bp,含有1146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有38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3.578kDa的蛋白质,我们将其命名为TSCA3。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TSCA3基因可能在细胞核中表达。EBI功能域分析表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cAMP依赖的PK(Protein kinase)的锚定。RT-PCR分析表明TSCA3基因特异性表达于小鼠睾丸组织中且具有时序性表达。TSCA3蛋白在人的同源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NM-152539,在381个氨基酸区域内有49%的同源性,人TSC43(hTSC43)基因特异性地表达于人睾丸组织中。结论TSCA3基因的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一致,在小鼠及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显示其可能在精子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