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6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93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门静脉的体表定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超声波检查门静脉或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门静脉的行程及其分叉位置的体表投影。结果:门静脉肝外段与身体的垂线呈约40°角;门静脉分叉位置在经右半胸宽中点的垂线与右锁骨中线上肝高中点的水平线的交点附近;门静脉右支分为前、后支的位置在剑突尖平面下方约2cm,右锁骨中线上肝高的中点附近;门静脉左支分出第1外侧支的位置在剑突尖稍下方的右侧约2cm。结论:在右腋中线剑突尖平面下方约2cm经皮经肝穿刺至锁骨中线,导管即可进入门静脉右支内  相似文献   
22.
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P物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和脊髓P物质(substance P,SP)的含量变化。方法左足跖皮下注射5%甲醛50μl建立大鼠疼痛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疼痛模型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股动脉血、下丘脑和脊髓中SP的含量。结果疼痛模型组雄性S-D大鼠血浆中及下丘脑和脊髓SP含量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对照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5%甲醛可致疼痛症状产生;提示皮下注射甲醛所致疼痛可通过下丘脑和脊髓组织中的SP释放增加,所致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引起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3.
采用新西兰白兔制成的模型研究ATP-MgCl2对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静脉输注ATP-MgCl2可显著降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减轻缺血和再灌注所导致的损伤,避免再灌注阶段线粒体的进一步损害。提示ATP-MgCl2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和增强缳细胞抗氧自由基能力的作用是它对细胞缺血缺氧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选用山羊为实验动物,其体重约30公斤,其心脏大小相当于十来岁的儿童。这种动物宜于作人工心血管辅助装置的研究。 结扎冠状动脉分枝造成心肌缺血。结扎后常遇到的问题是心律不齐,并可发展至心室纤颤而死亡。对照组的34例中,出现心律不齐的有19例(56%),其中七例发展至心室纤颤而死亡。余下的27例在结扎后0.5—4小时内有19例(70%)呈现心律不齐。在结扎后4—12小时内有20例(74%)出现心律不齐,其中三例发展至心室纤颤而死亡。结扎后12—21.5小时,是在夜间,未进行监护,有四只动物死亡,死因不知。第二日剩下动物21只,其中15例(71%)出现心律不齐,有四例在手术准备阶段发展到心室纤颤而死亡。因此,完成全部计划实验过程的有17例。 心律不齐的发生率和严重性与麻醉剂量有关。以利多卡因用量反映心律不齐的频度和严重度。戊巴比妥剂量30毫升(浓度5%)以上的为高剂量组(46.1±18.5毫升,n=14);30毫升以下的为低剂量组(16.5±6.5毫升,n=10)。麻醉剂高低剂量组的利多卡因平均用量各为646±221毫克和1208±542毫克。两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IABP在结扎冠状动脉分枝后半小时开始,反搏持续时间为三小时。在结扎后0.5—12小时内,IABP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利多卡因用量各为241±286毫克和863±498毫克,两者  相似文献   
25.
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手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手纹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积累侗族群体遗传学与民族学资料。方法 用油墨拓印法捺印手纹 ,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结果 侗族左扣手人的指纹分型特点是 :尺箕 >简斗 >双箕斗 >桡箕 >简弓 >帐弓 ;Ws型在各手指的出现率、掌褶纹类型的百分率、以及总指纹嵴数和a -b纹嵴线数存在明显的性差 (P <0 0 5或P <0 0 1) ;女性Ws和Lu的出现率、男性Ws和Wd在各指的分布 ,以及通贯型掌褶纹百分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的斗型纹与掌褶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研究王行宽教授治疗胸痹心痛遣方用药规律,传承王行宽教授诊疗胸痹心痛的学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2017—2020年王行宽教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门诊诊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原始病历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软件进行方药规律研究。结果:共收集王行宽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1 044则,所用药物多为甘、苦药物,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心、脾、肝、胃、肾经;所用方剂中使用最多的经方是生脉散,最高的经验方是心痛灵Ⅲ号方;高频数药物主要有麦冬、半夏、丹参、瓜蒌皮、黄连、五味子、柴胡等药物;药物的常用剂量多为3、5、10、15 g;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组合129个,置信度>0.99的组合有58个,并得到常见证型核心药物;药物聚类得到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王行宽教授论治胸痹心痛以益气养营、豁痰化瘀、疏肝利胆为治疗思路,并根据胸痹心痛不同证型予以辨证施治,体现其“多脏调燮、综合治理”的学术思想,其核心处方可供临床从业者参考,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27.
本文观测了40例成人尸体环甲膜前部的高度、上下宽度和血管分布:(1)环甲膜前部的高度和上、下宽度,男性分别为11.4±1.8mm、11.2±1.2mm和4.8±1.6mm;女性分别为9.6±1.7mm、9.9±1.9mm和3.7±1.1mm。男性各值均大于女性(P<0.05)。(2)环甲动脉起自甲状腺上动脉前支,行至环甲膜前部上1/3者占94%。建议:(1)环甲膜切开术选用气管套管外径男性不应大于10mm,女性不应大于9mm;(2)横行切开环甲膜应在此膜的下份靠近环状软骨进行,以免损伤环甲动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湖南侗族左扣手人群的掌纹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积累侗族群体遗传学与民族学资料。方法用油墨拓印法捺印手纹 ,放大镜下观察分析。结果侗族左交臂人的普通型及过渡Ⅱ型掌褶纹的百分率存在明显的性差 (p <0 0 1) ;TH/I1区及I3 区的真实花纹出现率在左右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过渡Ⅰ型掌褶纹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 <0 0 5 )。结论湖南侗族左交臂人群的掌纹有其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29.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分析侗族指纹白线的出现率 ,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 :用油墨拓印法印取指纹图 ,按Schouman方法确定指纹白线 ,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出现率为 3 7 2 7%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0 1 ) ;(2 )侗族左手指纹白线出现率明显高于右手 (P <0 .0 0 1 ) ;(3 )侗族AB血型人指纹白线出现率低于其他血型人群 (P <0 .0 5 ) ;(4 )指纹白线在各手指的出现率按中指 >环指 >示指 >拇指 >小指的顺序排列。结论 :湖南侗族指纹白线出现率高于我国其他几个民族 ,其出现率与性别、手别、指别、血型有关  相似文献   
30.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血液流变学的新进展,重点介绍有关血液触变性和红细胞流变特性的研究进展,以及血管——血液器官的概念。这些论理究研为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